当兵已五年,五年的寒来暑往,收获很多,也失去不少。经过时光的雕琢,岁月的洗礼,沉淀了很多,也成熟了不少。回首过往,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这五年的当兵生活,四个字形容——五味杂陈。 五年,青春的五年,这五年不是想象中的光鲜亮丽,飒爽英姿,而是脚踏实地、默默耕耘。这五年说实话,过得不太好,挺辛苦,有汗水,有坚持,同时也有欢声笑语。这五年来来回回很多事,进进出出很多人,过滤了友谊,得到了成长,收获了……收获了什么呢?记得太清楚了。有年龄,还有十几斤肉吧! “为什么来去当兵?”这个问题,被问到过很多次。我的内心是有答案的,主要是三点: 第一点,还是稍稍有一点功利心。 在我老家那个地方非常崇尚当兵,在当地军人有荣誉感,认同感。身边的人感觉当兵好,不用愁找媳妇;部队管吃管住发衣服,每月还有固定工资,净挣;留部队更好,好像留部队就能光宗耀祖一样;并且还有一笔退伍费;更主要是以后转业了,可以安排工作,就一辈子不愁了。 我个人到没有想那么远,也不是奔着挣钱去的,毕竟我入伍那一年津贴一月才620。个人想法是这样的: 首先,保家卫国的情怀肯定是有的,那也必须有。 其次,想在部队好好锻炼锻炼,锻炼锻炼身体,锻炼锻炼心智。 第三,是个军迷,对各类枪炮特别感兴趣,就想近距离摸一摸它们,打打枪,开开坦克。 第四,其实我不知道部队真正是什么样子的,就是好奇,想去看看。 第五,当地入伍热情高,家里有面子,当兵有荣誉感。 第六,身边有不少退伍军人,受他们影响,他们建议,既然有这个热忱,一定要去经历经历。 寻找,寻找一样东西,寻找一个答案。 当兵前我在社会上工作过几年,我感觉这个社会怎么会这样,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更别说家国情怀了。抓个小偷都成稀奇事,帮助别人都要上新闻了,是我们社会和谐了吗?不是的,而是人们漠然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老太太摔倒了,不敢扶,既是道德感缺失,也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度。而身边的人,也会调侃说,谁敢扶,扶的是人吗?不是,是自己的钱。我在想“老太太摔倒,雷锋何在?” 雷锋不仅仅是一个人,是一种精神,一面旗帜,更是一个缩影,解放军的缩影。认识一个老兵,山东籍。第一次休假回家,买的硬座票。看到旁边一个老大爷是站票,就主动让位给了老大爷,一路站到家。我不解的问他“谁让你怎么做的?”他很自然地说:“部队啊,部队就是怎么教的。” 在社会这几年,我发现我们的世界观变了,心灵越来越扭曲,变得顾好自己就行,觉得社会是黑暗的,人都是邪恶的,人就要活的自私点,为了利益不顾廉耻,甚至我们连廉耻都不会区分!变得越来越冷漠,抱着不关我事,高高挂起的心态去生活。 所以当我听到军人为了国家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为了人民可以怎样怎样时;军人又在做什么好事时;军人见义勇为时等等。我会陷入沉思,是什么支撑他们这个信念?而他们又是植入这个信仰的? 而我想当兵就是为了去了解,了解为什么那些军人真的可以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去付出生命,而“保家卫国”四个大字也不是说说而已。他们又是如何有着怎么过硬的作风的?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信仰? 带着这个问题,我选择了参军。 第三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一点来参军的。 当兵前,我们压根不知道部队真实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只是好奇、向往。军人也都是幻想中的样子,他们可能是黄继光、雷锋、小庄、许三多……也有可能是身穿迷彩,手握钢枪,站岗执勤的一个侧脸,或者说就是一个“解放军叔叔”的称呼。想象中的样子有很多,可能是身手敏捷、光鲜亮丽的人民子弟兵形象。也可能是守卫边疆那一个个挺拔的英姿。也可能是抗洪抢险时那暖人的一缕迷彩。让人羡慕,让人崇拜,让人心跳加快。那身迷彩,那个军营,那个称呼,充满着诱惑,填满了少年的梦。向往着,憧憬着。 其实有时候想想,没有那么复杂,想去当兵就是一个心底的声音,一个执念。它一直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时不时来挑逗一下我们骚动的内心。 虽有说法“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两年与一辈子比起来你自有抉择,并且不一定你会后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