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高潮:人们管它叫”工业4.0“

 细雨青衫 2018-07-11


导读

有人会问,互联网信息时代与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这种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或者说是如何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走向高潮的呢?答案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通过去中心化的铺垫重构了社会,为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因此,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整个社会的去中心化。 

工业4.0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最近一段时间,由德国科学院等首先提出的工业4.0革命占据了我们的视野,中国人好凑热闹,于是众说纷纭。应该说,这只是一种提法,我们应该准确地给予理解并消化。


从本质上说,工业4.0革命与我国提出的物联网战略大同小异,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是“工业物联网”。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简述一下历史上的工业革命。


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作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萌芽,这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动力的升级,机器代替了人的劳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国、日本萌芽,为工业革命解决了能源问题,电力、石油、交通和通信获得了大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我们说的信息革命,它解决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方式,也就是解决了数据问题。严格意义上说,工业4.0革命仍然处于信息革命之中,也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之中,它为机器插上了数据的翅膀,让我们从对于机器的集中管理模式过渡到机器的分散式智能管理,机器“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并没有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而仍然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过渡当中。以前几十年的互联网时代和今天面对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是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爆发所作的准备。


其实每一次工业革命解决的都是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其测算方法为“多要素生产率”,也就是一切产出增长中不依赖劳动和资本的投入而产生的变化的部分。如果再形象地补充说明几句,工业革命本质上推动的是生产力主体的升级和解放,遵循的路线图是:人——机器——具有充足动力的机器——智能并自管理的机器。从这里大家是否可以看到一些科幻电影的色彩,没错,科幻电影描述的未来就是人类的未来。


那么有人会问,互联网信息时代与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这种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或者说是如何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走向高潮的呢?答案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通过去中心化的铺垫重构了社会,为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


我们都知道,目前的工业革命还是集中控制的,也就是由中心设备集中控制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不具有自主性。而为了让设备具有自主性,也就是具有自组织的智能化,必须要缩短路径和去中心化。而互联网的信息准备为我们的沟通缩短了路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则达到了去中心化的目标。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每个终端都是主体,都具有自主意识,都具有改变全局的能力。我们的微博、微信、移动社交、移动办公等等都是去中心化的,当人们适应了去中心化这种方式,社会才有充足的准备机器的去中心化。因此,我们不必为西方提出的工业4.0所困扰,这种准备中国似乎做的更加充分,未来中国的工业物联网的社会心理准备会更加充足。

工业4.0将要带来的改变是什么?

中国目前正在开始推进第三次工业革命向工业领域延伸,但是所需时间还很长,我个人估计至少要10年左右。但是我们今天必须预计这种革命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推动现有行业的分工重构:我们今天看到了很多社会分工重组的案例,比如传统产业的O2O,是传统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的分工重组;比如互联网公司侵入金融和流通领域,是社会分工的重组;人们旅游不再依靠旅行社,而是依靠互联网,是社会分工的重组;传统电信业被互联网颠覆也是社会分工重组。


工业革命要求社会以信息和数据为路径进行提前的融合与重组,这种重组既是过程也是最终将会涌现的结果。这种过程在我国刚刚开始3年左右的时间,未来的路径还会比较长。


第二,推动行业内部业务重构:拿今天我们看到的出租车行业和钢铁行业为例。出租车行业内部业务模式已经被网络平台推动进行重构,车辆拥有者、出租车公司、网络平台、消费者的重组让出租车行业内部更加依赖网络平台,更加估计消费者的体验,同时内部价值也被这四个参与者重新划分,出租车公司降低了利润,出租车司机提高了效率,网络平台分享了收入,消费者获得了返点。而在钢铁行业内部,随着生产领域的疲软,交易难、融资难、物流贵等现象倒逼钢铁贸易信息化程度得到提升。


工业革命要求行业内部进行重构,这其中主要包含数据的重构、重视消费者体验、响应速度的增加和价值分享的重构。未来的工业生产领域也是如此,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尚没有被信息和价值重构所颠覆的领域会在未来的工业革命高潮中仍然占据主流。


第三,分散和个性化生产流行:正是基于信息路径的缩短和行业内外的重构,为了提升效率和提升消费者体验,分散的个性化生产将逐渐成为主体。目前的欧洲和美国等生产型企业正在逐步实现订单生产,使原本依靠规模的生产线转为依靠数据分析和客户订制。而3D打印技术的成熟,也将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缓解这种因生产模式转变而带来的压力。


第四,社会资源分配和组织形态被颠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公将逐步成为现实,社会资源不再只向大城市和政治经济中心分配,而是逐渐被分散。原有的社会工业组织形态也将随之变化和升级。


而以上四种必将到来的变化也将催生新的生产力形式,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移动生产力,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将重新定义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但是我本人并不完全赞成这种说法,我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升级。由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等著述的《移动的力量》一书中对此有比较清晰的论述,权且作为一家之言吧。

去中心化的智能机器如何变革工业生产?

尽管今天的中国距离去中心化的智能机器生产仍然任重道远,其中不但要解决广泛的社会心理铺垫问题,还要解决硬件和技术的升级问题。但是我们相信这一天始终会到来。问题是,我们能否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也就是去中心化的智能机器到底如何改变工业生产做好准确的预测呢?


根据德国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机器人总销售量为17.9万台,我国在这种数字体系中排名第一,占据3.65万台,而历史总安装量排在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之后,位列第五。当然,机器人安装量并不能等同于去中心化的智能终端的安装量,一个机器人是一个智能终端,一个电子胶囊也是一个智能终端。但是这起码显示了一个事实,中国在未来的智能工业布局中没有落后。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描绘未来去中心化的智能终端是如何颠覆今天的工业革命成果的。我们可以用智能终端联网后的协同与自学习来定义未来的智能终端。


今天的智能终端仍然受着中心设备的控制,而未来联网后将进行自协同工作。举个未必恰当的比喻,今天的一个工人只是按照工厂给予的指令和任务进行工作,而未来的工人则是作为一个自觉的群体协同工作,我不但会做完我的工作还能给你提供支持。另外,自学习也将成为大幅度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一个机器人可以在工作中获得自己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在未来是可以分享的,其他机器人或者终端会同时获得这种经验,而不用再将经验汇集到中心计算机上分析总结后再进行发布。更加重要的是,智能终端可以实现自行修复和坏点屏蔽。当一个终端面临的工作遇到不测停止时,不会影响其他终端的继续工作,而这个终端在自行修复后可以继续投入工作。正是因为去中心化,所以单独终端的停止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停止,而单独终端的经验则会快速分享到其他终端。用句通俗的描述就是,今天,笨人可以导致整体的效率地下,而未来则根本没有笨人,所有人都是聪明的。


吕廷杰教授在《移动的力量》的最后提出了“未来的中国必将超越”的看法,不管这种看法是否武断或者一厢情愿,但是我们相信,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因而波及西欧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美国开展,波及了日本韩国;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在很多步伐上都没有落后,或者说都没有落后很多,完全具有抓住机遇,迎头赶上的条件。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自主技术升级的缓慢、创新能力的不足、工业对于信息革命融合的惰性以及广大不发达地区意识的落后都将阻碍中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走向高潮的过程中再度落后。但是好在,中国人的紧迫感还在,热情不减,中国的90后一代对于信息革命的到来丝毫不感到慌张。这一切也为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