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何炎燊
2018-07-11 | 阅:  转:  |  分享 
  
何炎燊
乾或文火焙乾,與諸藥共為細末,煉蜜為小丸,瓷瓶收貯,每服6~8克,早晚各一次,開水下,每料可服40~50
天,須連服一年以上。若哮喘發作,或患有其他疾病時,停服。
功效主治:補肺降氣,補腎納氣,平喘除痰,乃哮喘緩解期治本之方。
方解:此方乃何氏從《濟生方》人參胡桃湯及《衛生寶鑒》人參蛤蚧散兩方化裁而成。哮喘日久,多是虛實錯雜之症。
方中人參補肺氣,蛤蚧、胡桃、河車補腎納氣,此固本培元之法也。
然痰飲深伏肺俞,伺機而發,又不可不防。故用麻黃之散,白果之澀,蘇子之降,使肺氣宣通,此未雨綢繆之計也。杏
仁、半夏、貝母潤肺滌痰,為之佐使,共奏全功。此方和平中正,不寒不燥,利於久服。
隨證加味:畏寒口淡,偏虛寒者,加肉桂15克,仙靈脾50克。
口乾咽燥,偏陰虛者,加元參、麥冬、天冬各50克,此三藥不易碾末,可用水三碗,煎成一碗,去渣,微火濃縮,以
代蜜糖,與諸藥末為丸。呼長吸短,勞則氣喘若不相接續者,加五味子50克,沉香15克,以收攝腎氣。
平日痰多而稠,哮喘發作時咳逆上氣,胸脘痞悶欲死者,加葶藶子50克,另用石韋100克煎水一杯,置葶藶子於鍋
上,微火炒令熱,以石韋水澆之,以盡為度,微火焙乾葶藶子,與諸藥為丸。
四、新訂白金丸藥物組成:白礬50克、鬱金100克、苦參100克、黑醜75克、法夏50克、膽星50克、遠志
50克、九節菖蒲50克、茯苓50克、珍珠層粉25克。
製法及服法:鬱金、白礬、茯苓、半夏、珍珠層粉等為細末,苦參、黑醜、遠志、菖蒲分別用水或乙醇提取,溶化膽
星,與藥末和勻,通風乾燥,壓片,上藥可製成500片。
成人每服5片,日3次,食前開水下。兒童每服3片,3歲以下每服2片。此藥無毒性,副作用極少。個別初服時胃微
不適,數日後即消失。此藥須長期服用半年至一年或更長。
功效主治:滌痰、瀉火、安神,原發性癲癇之通治方。
方解:前賢用白礬、鬱金治癇,方書論述已詳。新訂方重在滌痰瀉火,故加菖、遠、星、夏以通竅滌痰;而瀉火之藥獨
取苦參、牽牛者,以兩物苦寒沉降,不惟瀉火,並能除濕降濁,蓋痰亦濕濁之類也;茯苓養心氣,珍珠層粉潛肝陽,為
佐使之品。惟方中未用風藥者,何氏多年觀察,痰火鬱結乃此病之本,痰潮火盛,內風乃倏然而生耳。至於病程有新久
之異,體質有陰陽偏盛偏衰之殊,當另用湯劑,消息治之。
自1981年用此方以來,統計能堅持服藥半年以上者34例,除1例53歲男性,病程長達35年者無效外,其餘3
3例皆能控制發作,最長者已控制12年。
(邱德文編)
第15页
献花(0)
+1
(本文系炎黄经典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