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知识变现的道路,写作变现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的一条途径。不过依然会有很多人觉得写作是一件难事,不单单要表达我们的态度,输出我们的感情,同时还需要把他们完美衔接起来,这的确不容易。 本期要分享的书就能够为大家解决一定的写作烦恼——刘杨所著的《学会写作》。本书共七大章,涉及了写作的准备、素材的积累、文章的叙述方法、行文的逻辑、语言的锤炼、写作套路与模板以及我们正在看的新媒体平台。 《学会写作》思维导图 第一章 写作热身1 写作的五大目标
2 写作的四大难题及解决方法 3 写作的四大方向 第二章 素材积累1 感受法积累素材
2 采访法积累素材
3 笔记法积累素材 笔记的作用:一、记录想法;二、记录重要的内容。 通常我们所能使用的笔记有两种,一种叫日常笔记,记录自己日常的生活、状态、想法;另一种叫读书笔记,记录书籍的要点,读书心得以及思考。 做笔记的三种方法:摘要法、感触法、延伸法。 感触法就是记录对本书的感悟以及思考。 延伸法能够就书中某一问题继续深入研究。 笔记不单单只是为了记,更是为了把外界的素材化为己用,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相关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 4 利用网络快速积累素材
第三章 掌握叙事方法1 故事叙述法 事件脉络叙述法由三部分构成: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经过和故事的结果。 2 金字塔式叙述方法 金字塔原理:在写文章的时候,在开头提出全文的主旨和结论,然后再层层分解,一层层地去解释上面的结论,直至最后,所有的基础要点都能够解释得很清楚。 3 脑洞大开式叙述方法 故事接龙法:顺着某个固定的开头,把故事写完整。我们可以增加人物、编造故事、设置冲突,直至最后结尾。不过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想象力,故事有逻辑性,故事衔接性好。 第四章 行文的逻辑1 重要的话放在开头说 一般总结式开头的行文框架是先结论后原因,先全局后细节,先结果后过程。 自然叙述开头,就是把作者想跟读者说的第一句话作为开头。有三个模板可以套用: (1)人称模板,我你他三个人称+感受; (2)托物言志,看似写风景,实则有深意; (3)对话模板,看似自言自语,实为思考对话。 2 让松散的材料连贯起来 3 把孤立的内容变成整体 4 让所有的铺垫为结尾服务 总的来说,文章的结尾有两个属性:在内容上,结尾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总结、归纳、引发思考的任务;在形式上,它又是前面所有铺垫的目标,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结尾服务的。 第五章 锤炼语言1 语言的三层结构
2 好文章,没废话
写作要有真内容、真想法、真感受。 3 细节处理 4 学会写对话 不仅仅是抓住对话的重点,同时还要用合适的文字对对话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 人物的对话印证着人物的标签,也不断重复着人物的立场,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对话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对各个人群的观察。 5 如何修改文章 总结:写作有技巧,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的输入,不断的观察和思考,和持之以恒的练习。 —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吧—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