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句话对孩子的杀伤力最大,几乎每个父母都在说

 昵称57631633 2018-07-11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从小到大,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或多或少地对自家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那谁谁家的孩子……”


让许多孩子头疼不已,甚至会对父母心生不满。


但其实只有当了父母的人才知道,我们也有自己的苦衷。今天,我就要用我的亲身经历,为无数父母正名!



那一天,风和日丽,春和景明,团子妈在小区楼下偶遇小明妈。


两人开始相互寒暄——

“哟!团子妈,买菜回来啦?”

“是啊,小明妈,你也刚下班啊?”


可寒暄的话语,因为一句话,拉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帷幕——

“你们家团子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啊?”



于是,团子妈率先出招,但是被小明妈轻松抵挡——

“我家团子考得挺好,虽说语文只考了98,但是数学和英语都是满分!”

“你家团子考得不错啊!”


紧接着,小明妈紧跟其后,马上开始反击——

“我家小明三科都是满分,是班里的第一名。拿回家一沓子奖状,可是家里的墙都贴满了。我这正犯愁呢!”

“你家小明考得不错啊!”



“我家团子就是马虎,上次市小学生围棋比赛,就因为马虎,只拿了第二,奖杯都不够资格摆上我家的奖杯架。上面都是什么钢琴、舞蹈比赛的一等奖奖杯。”


“我家小明是男孩子,文艺点的东西他不太喜欢,没事就爱研究机器人什么的,前几天,他还去参加了机器人比赛,大获全胜。”



两位妈妈都全力出招,希望给对方致命一击——


“我女儿听话懂事,每天帮我做家务!”

“我儿子独立自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女儿唱歌好听!”

“我儿子是他们班合唱总指挥!”


“我女儿扶老奶奶过马路!”

“我儿子帮警察抓住了人贩子!”


……


几个回合下来,两个人不相上下,但也都“身负重伤”,最终我们默契地决定:暂时休战。

“还是你家小明争气!”

“你家团子懂事!”


“哈哈哈……我得回家做饭了,下次再聊!”

“好的,有空上家坐坐啊!”



回家路上,我还觉得不甘心,觉得自己没发挥好。

“可恶!忘了跟她说团子当年纪代表去敬老院的事了……”

 

回到家,却看到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孩子。


我想起刚刚在小区楼下,被小明妈“碾压”的场景,顿时忍不住开始向孩子唠叨起来。


“你可别再看电视了,你看看楼下小明,他这次考试考了满分。你呢?还有啊,今天的钢琴练了吗?人家小琳钢琴都八级了,你得加油赶上她才行啊……”


孩子在我的唠叨下,一脸不高兴地关上了电视,回到房间去关上了门。


她的这一动作,让我噤声。


突然想到了之前朋友跟我说的一番话:

 

总夸“别人家的孩子”,留给自己孩子的其实是骨子深处的自卑。你以为自己是在用“打击式教育”激励孩子,其实是在打击他的自尊心。



所谓的“打击式教育”,只有“打击”,没有“教育”


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一句“别人家的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


很多一直被打击的孩子,其实到了最后就会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既然你说我很差,那我努力还有什么意义?不如就索性差到底!”


孩子也有自尊心,与被打击相比,他们更需要的是鼓励和肯定。


其实很早以前,我也常常用“别人家的孩子”激励孩子。


直到有一次,孩子为此跟我大发了一通脾气,冲我喊:


“你总跟我说别人家的孩子,那你呢?你是别人家的父母吗?”


一句话把我怼的哑口无言。



我想开口为自己辩驳,但是看着眼前的孩子,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斜着眼睛看着我,委屈、愤怒……都藏在看向我的目光里。


我突然发觉,一直以来,我对孩子的,并不是激励。只是用言语做刀子,一刀一刀地划在了孩子的心头。


那天,我反复思考孩子说的那句话。还去找了小琳的妈妈,认真向她请教。


刚到她家那天,我就被小琳手上一本厚厚的书吸引了。


我好奇凑过去看了两眼,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英语,我都没耐心看下去,但小琳看得津津有味。


我好奇问小琳妈妈:“这书,孩子能看懂吗?”


“现在应该差不多了!这是之前我看的一本书,她一开始是跟着我一起看,看不懂的我就跟她简单说一说。”


“她觉得有趣,就这么跟我一起断断续续地看下去了。”


“后来,我让她查英语词典。鼓励她自己再重读一遍,虽然慢了点,但我觉得,孩子愿意看书,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们正聊着,小琳放下书过来了。她妈妈就暂停了跟我说话,微微弯腰,伸出手拍拍小琳的脑袋,说:

“看累了就去玩会儿吧!今天你已经很棒了,连词典都翻得很少了!”


看着小琳一脸满足的表情,我就明白了。


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对优秀的父母,他们其实并不执着于拉着孩子跟别人比较,而是更多的关注自家孩子的成长。




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成就感,而应该是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一点,我特别佩服演员刘涛。

 

众所周知,刘涛有一双无比优秀的儿女,可以说是琴棋书画“十项全能”了。


刘涛的女儿王紫嫣,曾经在《欢乐颂2》里扮演过“小安迪”。第一次演剧,9岁的小姑娘的眼神就已经非常有戏。



这个灵气十足的小姑娘,书法也是一级棒,她和弟弟一起为家里写的对联,字好到让无数大人都自愧不如。



她爱拉小提琴,就像当年的妈妈和外婆一样。



王紫嫣还是个经验丰富的小厨娘,弟弟过生日时的蛋糕,都是出自她手。



看到年仅10岁的小姑娘,谁都会感慨一句——

果然是别人家的孩子。


刘涛两个孩子,之所以成长为这么优秀的模样,其实与刘涛的教育息息相关。


姐弟俩只相差一岁,按理说,平时一定争执不断。但他们却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刘涛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一直都是:拒绝比较,正视孩子的点滴进步。

 

她不会拿两姐弟互相比较,更不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她更看重的,是孩子自身的进步。


在她眼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