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步入中医之门(39)

 鉴益堂 2018-07-11

妙说经络辨证第一讲

《灵枢¤卫气篇》说: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灵枢¤经脉篇》也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可见学好经络学说的重要性。

中医学中所学的辨证方法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以及经络辨证等等。前几种辨证对于内、外、妇、儿科医生来说一般掌握的比较好,也运用的比较熟练,但经络辨证好象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针灸医生。但经络辨证不仅仅是针灸取穴所必备的知识,对于运用中药方治病为主的内外妇儿来说,熟练经络辨证,对于一些疑难杂证的辨证、治疗尤为重要,为了使经络辨证的学习富有趣味性,并能在学后能对其掌握运用,我从实际病例来分析和大家一起重温经络循行、功能,以及其在临床辨证中的要点。

1.神秘的临床经络现象---有其内,必形诸外

首先我们来看看张耀春医师诊治的这个病案:

张 ××,男,42岁 ,于1999年4月25 13来门诊就医。主诉 :左下肢内侧发现一条紫黑色线条至前阴部 已2个月,甚感奇异,疑惑不解十分忧虑 ,要求诊治。查体 :左下肢内踝上2寸处,沿腓肠肌内侧缘 ,可见紫黑色丘状疹,高出皮肤表面3 mm,宽5 mm,融合成线条形,贯穿一紫黑色如珠穿线状,从腓肠肌内侧缘上行过膝内侧缘,历半腱半膜肌 ,经股内后廉入抵前阴。观其皮色无异常变化 ,泾渭分明,亦无压痛,询及病者有无痛楚 ,病者说 :这条紫线,循行所过之处,无任何反应。

左下肢内侧一条紫黑色如珠穿线状条至前阴部,观其皮色无异常变化 ,泾渭分明,亦无压痛,询及病者有无痛楚紫线,循行所过之处,又无任何反应。

这样病例临床极为罕见,我想当大家看到这样的病例的时候,可能相当一部分人会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我们按常规的脏腑辨证来看,可能很难以进行脏腑定位,而根据我们所学的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进行分析,可能也很难找到切入点。哪该怎么辨证呢?

其实类似的临床病例,辨证并不十份复杂,但前提是你必须对经络学习的非常好,如果你能熟背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你便可以立即判别出这病象的临床辨证途径。

现在我们来看看足三阴三阳经脉在下肢的分布规律:见图1

足三阴经: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足三阳经: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当我们重温下肢三阴经脉分布规律以后,我们很轻易的就能发现患者下肢的“紫黑色如珠穿线”循行部位与足少阴肾经走向极为一致。足少阴肾经的是如何在体表循行的啊?我们来看看《灵枢?¤经脉》是怎么说的:(见右图):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中;上向小腿内,出窝内侧,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

《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网络,因此,不仅感受外邪可以通过经络内传脏腑,而且内脏病变也可以通过经脉反应在体表,正所谓“有其内,必形诸外”。

至此大家可以明白,患者是下肢紫黑色的经脉实乃足少阴肾经病变。那么接下来的临床问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接下来张医师问诊,病者说:“两足灼热,冬季两足也不盖被 ,夏季两足须用电风扇吹拂足心方觉舒适”,正合“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循行部位。归经既明,结合患者“经常全身烘热汗出,心烦急躁失眠已数年”、“舌质坚敛,舌尖部微红,苔薄黄微干,脉弦细”。断定其病在肾,证属肾阴亏虚,虚火内盛,煎熬血液,进而导致血滞于经。肾经胸部一支,从肺出来,散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并循经上扰心神,故心烦易急失眠。

病案第四讲 奇经八脉病案精选评析(续)

 

4.少女崩漏案 

江某,15岁,1996年 l2月 15日初诊。月经 13岁初潮,经期前后不定,经量中等,色红,腹不痛。年前适值经期,参加校运动会长跑比赛,遂致月经漏下不止。妇检(一)、B超示子宫(一 )、HGB5 6g/dl、PIJT、BT、CT 均属正常。妇科诊为“青春期功血”。经西医对症处理,中医补气摄血法,漏下渐止。并调理月余而愈。近阶段又因劳累过度,致使月经淋漓不止。其母遂于去年效方自购服伍剂,药后漏下仍未止,故来邀余诊治。刻诊患者漏红 20余日,量少色淡红,腰骶部酸痛如坠,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谷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初服补气摄血药尚属对症,为何不效?后思腰骶部酸痛,是由久漏耗伤下元精血,损及奇经之脉,治仿叶氏治奇经之意,药用:? 

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各 12g,党参、锁阳、柏子仁、乌贼骨各 10g,牡蛎20g,炙甘草3g,旱莲草 15g。 

药服三剂而漏下已止。续服伍剂巩固疗效而愈。随访 2年未发。

评析:叶氏云 :“思经水必诸路之血 ,贮于血海而下,……今者但以冲脉之动而血下,诸脉皆失其司,症因是虚。日饵补汤不应,未达奇经之理耳。”本案少女肾气未充,漏下不止,渐损奇经。故方用“鹿性阳入督脉,龟性阴走任脉,阿胶得济水沉伏,味成色黑,熄肝风,养肾水;柏子芳香滑润,养血理燥,牡蛎咸以固下,锁阳固下焦之阳气。乃治八脉之大意治之而愈。

叶氏认为冲任乃妇女经血之枢纽,冲任脉损,无有贮蓄,乃变生 种种经病 。冲任奇脉内怯,尤有崩漏劳损淹缠之虑,多见于经久不愈之崩漏 、闭经等症。其症多见形赢色夺,喜暖恶寒,冲心呕逆,少腹绵痛,腰脊酸弱,肢体常冷或下腹麻痹 ,年久不孕.尺脉沉迟。叶氏重用河车胶、鹿茸、鹿角霜(胶)、羊肉肾、沙苑子、肉苁蓉温精益血,肉桂、小茴、艾叶,香附、 当归 、紫石英温煦奇经,必入人参大补元气,共奏温陌之功,或常服斑龙丸缓图取效。

(李仁灿,叶天士治奇经法妇科运用举隅,光明中医,1999,14(2):42)

病案5 带下案 

陈某,46岁,1994年 3月 15日初诊。带下年余,遍服完带、龙胆泻肝辈而未愈。刻诊带下绵绵,色的质稀,下身瘙痒,腰膝酸软,神怠乏力,舌质淡红黄薄自,脉沉细滑。证属带下日久,下元亏虚,带脉失固。拟叶氏固摄带脉法:

赤白石脂、煅禹粮石各 15g,鹿角霜、菟丝子、芡实各 15g,黄柏 log.甘草 3? 

服 5剂后带下渐少,诸症略减,续服前方加减半月而瘥,随访1年未复。 

(李仁灿,叶天士治奇经法妇科运用举隅,光明中医,1999,14(2):43)

评析:《难经》云:“带之为病,腰溶溶如坐水中。”带脉绕身一周,有系束诸脉之功。今带脉亏虚,失其约束之能,以致脂液下脱不固。故用赤石脂,属余粮之重坠,直达冲任而固摄带脉,加入菟丝子、鹿角霜之温升,芡实之固摄,黄柏清热止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固摄带脉之功 .因而痼疾痊愈。

病案6?温奇摄带法:

《未刻本叶氏医案》主治:背痛 ,形凛,经阻,带多。用药 :

鹿角霜9g,沙苑子9g,紫石英15g,全当归6g,小茴香3g,白获苓9g,生杜仲15g,羊肉3Og。 

应用举例:江××,女,46岁,93--8--25初诊:白带清稀如水,淋漓3月,腰间酸楚,背痛,形寒。头晕眼花,面色萎黄;舌淡,脉细,肾虚带脉约束无权,治拟温奇摄带法 :

鹿角胶 l0g (烊) 沙苑子 l0g 紫石英15g 当归10g杜仲15g

白茯苓l0g 小茴香6g 寄生15g 乌贼骨30g。 

男:补中益气丸,每日三次吞服。 

二诊 带下已减,惟腰酸仍有.舌淡苔薄,再以原法加芡实 10g,川断10g,萸肉l0g,五剂而愈。

(卢绍城,吕立言,叶天士治奇经五法应用举隅 黑龙江中医药,1995,(5):29) 

评析:凡奇经八脉.丽于身半以下,为肝肾所主,故用药以培养下焦为务 ,下焦得养,精血旋生,治本之法,莫逾于此。凡带下之病, 多由肾元亏损,带脉失约所致,叶氏尝以引之、固之,盖任流诸阴之液、腰酸带多,为冲任虚弱,方用鹿角、杜仲、沙苑入任理阴,当归、茴香温养下焦,紫石英、白茯等温奇燥湿。共成温奇补摄之剂,方证的对,故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