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洋气的土澳 | 关于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这件事

 昵称rryh8 2018-07-11

到墨尔本了。我在墨尔本计划了两个整天,可以足足停留48+小时。以至于朋友觉得我留给墨尔本的时间太多,还不如再匀出一天给悉尼。

墨尔本不像悉尼,有很多“看起来适合到此一游”的地标性景点(你懂的,拍照那种,一个人一个背景,一看就知道“哎呀你去墨尔本了”“哎呀你去澳洲了”的那种),全程下来,更像是在城市中随意穿行。城区的核心地带,用一天时间一溜儿就能走完。

因此既然是这样,势必产生一种结果,也就是必须找出什么亮点驻足一下。我觉得对于墨尔本来说,这个地方就是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就在墨尔本市中心,对游客免费开放。图书馆前是个不算大的开放式广场,门口还有露天的国际象棋,任何路人都可以在这里随意对上一局。

比如这一对

又比如这一对

图书馆成立于1854年,今天看到的建筑结构实际上是由多年来不断变化而成,包括Palmer Hall由雕塑展览室变成现在的读书室, Queen's Hall的扩建,雄伟的门廊建造完成,著名的圆顶阅览室La Trobe阅览室在1913年建成,等等。

其中,最为游客喜爱的当属La Trobe阅览室——适合拍照嘛。宏伟的La Trobe圆顶阅览室高达6层,可容纳 3万多本书和3百多位读者,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高耸明亮的圆形穹顶和八角形的格局,配上木质桌椅和绿色复古台灯,不管怎么拍都好看。

搭乘垂直电梯直达6楼,开始仰望穹顶,并俯瞰整个阅览室。随后沿楼梯依次下到5、4层,最终再回到底层,视角不同,拍出来的感觉也会不一样。

La Trobe的四楼和五楼开设了“世界之镜”和“维多利亚的变迁”的永久展览,展现了世界范围和维多利亚州的历史和人文社会情况。

此外,一楼环形公共阅览室,有圆桌式休闲式的,有传统案式的阅读区,自由选择;这里灯光柔和,查询电脑有隔断,互不干扰。二层有Keith Murdoch画廊,墙上悬挂着不同年代对于墨尔本印象的画作;以及Redmond Barry阅览室等。

这道门里就是Redmond Barry

席地而坐接受课程熏陶的外国学生

当我在La Trobe阅览室,拍下任何一个瞬间的同时都在屏息凝视。虽然游客数量不少,但真正在学习的人并未受到影响;同时,参观者也非常自觉地融入当下,身边只有轻微的脚步及窃语声,似乎连相机的快门声都能分分钟划破空气。

而我的同事是这样评价的:“不瞒你说,杭州要是有这么美的图书馆,我这会儿应该是清华毕业的了。”

好的相信你。

说到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这件事,此行还有另一处,也让人深有此感。那就是悉尼的维多利亚女王大厦Queen Victoria Building。嗯那就倒回到悉尼时间。

@Queen Victoria Building

维多利亚女王大厦简称QVB,坐落在悉尼市中心,是个购物大厦,精致华丽。

大厦占据悉尼市中心的整一个街区,直面悉尼市政厅Town Hall以及邮政总局General Post Office,四周为乔治街George St.、市场街Market St.、约克街York St.和逐依街Druitt St.。

邮政总局一瞥,也是很美

自从1842年悉尼镇建镇起,维多利亚女王大厦所在地就由悉尼市议会管理。这里最早是镇集市,曾在巴拉斯兰总督任内建成了一座“简单的仓库建筑”;在麦觉理总督任内,建筑师弗朗西斯·格林威Francis Greenway曾设想在此建造“宏伟的城市广场”;19世纪30年代,在此建造了“四座坚固的石质厅堂”,由当时的新南威尔士政府建筑师安普洛斯·哈仑Ambrose Hallen设计;此后,政府决定在此建造一座“精美的贸易中心”。

大厦始建于1893年,于1898年落成,是一座罗曼复兴式建筑。尽管设计时为市场,但历史上大厦曾用于各种用途,并曾被废弃甚至几乎被拆,直到接近20世纪末,才由马来西亚华商整修恢复原貌,并恢复最早的商业用途。现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下属怡保公司旗下的商场。

蓝天下的QVB一角

廊式大门以及维多利亚女王雕像

高耸的穹顶、巨大的挂钟、彩色的玻璃窗、复古的配色,让人仿佛置身于华丽的古建筑,游走在旧时光。传统建筑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在这所大厦里。这里有100多家商户,除了时尚名品店,还有餐厅、咖啡厅、服饰店等,以及一些珍贵的文物收藏。

QVB之色块

QVB之圆弧

在卫生间拍好看的地砖时,我感受到身边女性diss的眼神

大厦内部有两座巨大的镇店之宝——“皇家之钟”和“澳洲之钟”。其中“澳洲之钟”足有两层楼高,上部有6个窗口,里面陈列的玩偶展示着各个历史时代的标志性场景。

“皇家之钟”来自英国,上部是咖啡色的城堡,城墙上镶着漂亮的徽章,下边是四面清新淡雅的表盘,虽不及“澳洲之钟”那么巨大,但是依然尽显皇室的奢华与典雅。每到整点时刻,报时的钟声响起,浑厚而悠扬,久久回荡在这座高大空旷的百年建筑内。

皇家之钟

大厦因维多利亚女王而得名,其实维多利亚女王并没有来过这里,唯一来过这里的女王是伊丽莎白二世(网上说的,我也没亲眼见到)。

超长待机的伊丽莎白二世在1986年对澳大利亚访问时,留下了一封关于维多利亚女王大厦的书信。不过她规定,信要等到2085年才能由悉尼市长公之于众(爱上未来的你?)。这封神秘的信目前就收藏并展示在维多利亚女王大厦(我还是没亲眼见到)。

那天匆忙,虽然身边尽是吃喝之人,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照耀下来的感觉也着实不错,但还是没机会在大厦里坐一坐,就算喝杯咖啡也好。

于是当我在整理这些以上照片时,为了能更多更好地组织一些文字,我询问了我们寰球吃货群悉尼办事处的主任。

话题卒。

本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