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冷阅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何成为海誓山盟的爱情誓言?

 阿冷上学 2018-07-12

阿冷阅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何成为海誓山盟的爱情誓言?

击鼓[先秦] 诗经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出自《诗经》国风篇(bèi)邶风,本是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我们没有记住对战争不满的抵触情绪,体会到的是生活的细节和心灵深处的人文关怀。

击鼓背后的战争故事

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庄公的儿子,卫桓公同父异母的弟弟州吁(xū),杀其兄卫桓公卫姬,之后做了卫国的国君。派卫国将领公孙文仲,率领陈、宋、蔡三国的的联合军队去攻打郑国。

在文学研究界,关于本次历史事件众说不一,阿冷在此也是采用其中的一种说法,在此解释为由于郑国当时国力强盛,卫、宋、陈、蔡受到郑国扩张的威胁,使他们开始联合起来抵御郑国的扩张。先后两次伐郑,依然没有取得胜利。

作者当时面临的处境

本诗的作者应该是“我独南行”,也就是跟随孙子仲将领,去联合伐郑的随军将士。“不我以归”“于林之下”,战争应该是打的异常艰难,长期遥无归期,面对着战场的冷酷无情,作者发出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约定,遗憾的是,能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当然,这里的作者不是某个军士,而是随军出征的将士,以及背后因常年征战无数个无法团聚的家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战场上的可贵誓言

爱情或许是一件奢侈品,在稳定和平的岁月中,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她的意义,更体会不到她的宝贵。当即将逝去时,爱情就会弥足的珍贵了。所以,爱情的故事都是用来流传的,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那段特殊的岁月,或者相守难求的境况下,我们蓦然回首,原来爱情是如此的美丽,不得不说,这是我们人生的一大缺憾,难道,真的是我们缺少感知爱情的能力了么?还是我们的承诺变轻了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