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硝化菌建立的判断!

 爱书馆藏书馆我 2018-07-12

连续检测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当氨氮、亚硝酸盐逐步提高后持续回落,最后迫近于零,硝酸盐含量逐步升高趋于稳定时,过高的硝酸盐也不好,说明硝化菌已经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硝化系统已经建立。

感觉水质持续清澈,无臭味,过滤水管内壁有滑腻感。

硝化菌建立的判断!

硝化菌的习性:

1,硝化菌与氧

硝化菌是好氧细菌,它要求的最低溶氧度为2.0mg/L。所以生化过滤器关闭2小时以上,滤材中的硝化菌就会大量死亡。

2,硝化菌与温度

硝化菌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5~30度,当温度低于18度时硝化菌生长速度减半,低于10度时硝化菌停止活动,低于4度时硝化菌停止生长,0度死亡。高于35度则进入生命高危区。另外,硝化菌特别不适应短时间内温度突然变化。

3,硝化菌与PH值

硝化菌喜碱性环境,对它来所,最佳PH值是7.5~8.5,所以保持足够的碱度,阻止PH值下降,才能保证硝化菌的正常分解速度。

4,硝化菌与光照

硝化菌不适应室外的日光直接照射,也不太适应室内的彩色光,尤其是不适应蓝光和紫外光。

5,硝化菌与盐

硝化菌对盐所产生的渗透性压力有很强的忍受力,所以硝化菌不怕盐!

6,硝化菌与微量元素

硝化菌在氮化过程中,需要若干微量营养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磷酸盐。普通自来水中的磷酸盐含量对它来说已经足够。

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即用不用活性碳作滤材。不少人主张远离活性碳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吸收了水中的磷酸盐,阻碍了硝化菌在氮化过程中的正常功能。

7,硝化菌与滤材体积

生化过滤器就是氮化反应堆。在过水量/每小时 大于5倍水体积的前提下,100升水所需要的生化过滤器的滤材最少要100~150立方厘米。

8,硝化菌的颜色和气味

一般情况下硝化菌的颜色 为褐色,浓度高了则为咖啡色或黑色。硝化菌的气味类似于缸中底沙的味道。

查阅相关资料,终于理出了一个思路:既然硝化系统的主要角色是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硝化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将亚硝酸盐还原成N2或氮氧化合物。那么,一个已经建立了良好硝化系统的草缸中其亚硝酸盐的含量应该远远低于没有建立硝化系统的草缸

根据相关资料,亚硝酸盐是通过鱼虾的体表渗透和吸收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结合而使之失去携氧功能,从而表现为缺氧症状,即使水体中溶解氧足够,鱼虾也会表现出缺氧昏迷症状,如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体力衰弱,出现“浮头”“猫底”“偷死”等现象。

经查阅相关资料,水体中鱼类对亚硝酸盐的耐受程度大约为2mg/L之内,大于这个数值则鱼类就会出现上述症状,而达到5mg/L则不适合养殖鱼虾(此资料系我的学生所查给我的数据,是否如此大家可以讨论)。

有了上述依据,根据自己的分析化学功底,根据“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联苯胺发生重氮反应,加入一种二胺盐后会继续发生耦合反应生成蓝色物质,该物质的颜色深浅与亚硝酸根离子含量呈线性关系”这个教科书中的介绍,安排学生制作了比色板,进行了相关水体的检测,检测结果似乎印证了前面的推论。

图3,检测试剂

硝化菌建立的判断!

图4,比色板

硝化菌建立的判断!

有科学的检测和经验的感观两种判断方式。

科学的检测判断:

连续检测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当氨氮、亚硝酸盐逐步提高后持续回落,最后迫近于零,硝酸盐含量逐步升高趋于稳定时,说明硝化菌已经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硝化系统已经建立。

经验的感观判断:

感觉水质持续清澈,无臭味,过滤水管内壁有滑腻感。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图5,自来水、开缸很久的小虾缸和新开缸的亚硝酸根含量

硝化菌建立的判断!

从上述图片可以看出:

1,本地自来水亚硝酸根含量低于0.5毫克/升。

2,小虾缸虽然只有一个小瀑布过滤,但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处于安全状态,这也就揭示了为什么长期以来虾缸中的樱花、水晶一直悠然自得。

3,新开缸中水体目前从外表看虽然清澈无比,并且各项常规检测都合格,但实际上由于亚硝酸根的超标,使鱼类一直处于一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几天经常出现鱼浮游、死亡了。

综合上述,给新开缸的草友一个忠告:水体各项常规检测合格以后,不要急于放入自己心爱的鱼类,尤其是那种价格不菲的爱鱼,一旦离你而去,不但经济上受损,心情上也是一个打击。建议大家有条件的对水体亚硝酸盐进行一下检测,或者一定要耐心等待水体硝化系统建立完善后再考虑为草缸搭配鱼虾的工作。

另外建议,尤其是新开的缸子,建议草友将亚硝酸盐的检测列为水质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不单纯是GH、PH和K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