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与足球】何永康:伪球迷轶事

 老鄧子 2018-07-12



 

伪球迷的特点是看球看不懂真正的门道,而是只知皮毛地看看热闹,找得到兴奋点,找不到发球点。另外,就是看点与足球相关的“物是”与“人非”。

 

 

又一届世界杯来了,球迷的节日到了。

 

球迷最怕孤独地看球,没有交流和宣泄的对象,也就没有做预言家、业余教练、酷评员的机会。所以,在前几届的世界杯,我都是约朋友一起看一些关键场次的比赛。 

 

1998年世界杯期间,我和几个朋友在西山运动场里的一个茶坊看决赛,因为过度兴奋和提心吊胆,喝了不少酒,嚼了不少花生米。球赛中场休息,酒也喝至半酣。不知怎的,一个朋友为评球居然和邻座争吵起来,彼此都有一群人,都有几分酒气壮胆,便拉扯起来,以至于肢体摩擦。我素来胆小,但那次我是表现得最勇敢的一个。没有造成多大的恶果,也没有惊动警察,因为很快下半场开赛了。为世界杯,两国交战也要停止,何况“人民内部矛盾”!于是偃旗息鼓,看球,一起狂热欢呼,一起扼腕嗟叹。散场了,一起出门走上大街,再无摩擦。   

 

后来,朋友说,这场球值得,虽然看好的球队输了,但终于看到某人的另一面,值!

 

第二天,颧骨乌紫。领导问何故。答曰:“喝多了,撞电线杆了。”

 

 

1994年世界杯。   

 

开赛前两天,我的办公桌上突然出现了一张比赛时刻表。那时不像现在,可在网上下载,时刻表是手抄后复印的,看不出是谁的字迹。我问遍了,也不知是谁做的好事。我就把单位喜欢体育的同事挨个排查,最后我锁定一人,他曾对我不务正业、在报社不搞新闻却热衷文学颇有微词。

   

 

我那时年轻,自视甚高,冒犯了一些人,这很正常。但那位同事此举在我看来却有点反常,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事让我对人情有了体会和感动,对人际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有了认识和感悟。于是不再探究此事,心存感谢吧,装呆作傻吧。   

 

多年后,我调离单位。喝告别酒时,我才与那位同事挑明此事。他说了一句粗话:“好球大个事,你还放在心上。”不知咋的,我听出了言语之中的双关,脸迅速红了一下。 

 

复杂和隐晦,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候,会一下子简单和明朗起来。

 

 

有好几届世界杯,我都在报社值夜班,新闻宣传无小事,把关不严出了问题是要“搬椅子”的,因此不敢掉以轻心。为不至于稀里糊涂犯事,我一般都不看直播(世界杯赛事大都在西半球搞,正是我们东边人酣睡的时候)。有一场球是巴西对荷兰,半决赛,很关键。我没看直播,准备中午休息看重播。一早到单位食堂吃早饭,一进门,一个下属就讨好地冲我说:“主任,巴西赢了!”我气得差点把碗给他砸过去,不是因为荷兰输了生气(我的确看好荷兰队),而是他把结果剧透了,那球还有啥看头,没悬念了嘛,先入为主了嘛!管住你的臭嘴———我恶狠狠地骂了一句。小伙子真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有此教训,我在只能看重播之前,一般不到人多的地方去,碰到熟人绕道走,我还在办公桌上立了个小纸牌———“勿谈足球”!   

 

同事私下议论,他是不是病了?   

 

是的,病了,世界杯综合征。

 

 

我的邻居是一个外来户,买了我们单位一职工的房子居住。几年下来,连姓甚名谁都不知道,碰到了,也就微微点个头,不相往来。

 

 

2010年的世界杯大都在晚间进行。一次,中场休息,我走上阳台抽烟,看见对面阳台也有个红点在闪烁,知道是邻家的男子也在过瘾,半夜没睡,看来也是个球迷。彼此似乎就有了默契,打了个招呼,就聚首到阳台边缘,轻声议论起球赛来。免不了香烟飞掷,你来我往,也就十分自然地通报了各自姓名,便老张老何地叫开了。从那以后,我们就是真正的邻居了,彼此互相关照,互通有无,家乡的土特产也都两家共享,孩子也成了好朋友。

 

去年,老张搬家到成都了,我们还不时有短信问候。昨天,他短信说,还看世界杯吗?今年没人陪你抽阳台烟了。

 

我说,还看吧,但烟已戒了。   

 

他说,别戒看球哟。

 

我说那是当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