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校之父”田家炳:“我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土”

 杨小冰的梦想 2018-07-12

2018年7月10日上午,田家炳基金会发布讣告,田家炳博士安详辞世,享年99岁。

田家炳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有媒体统计,截至2017年,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田家炳被誉为“百校之父”

他自称是“一尘老人”,剖白自己“我只是人世间一粒小小的尘土”

1982年,田家炳成立基金会,拿出80%的资产做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大部分捐赠,都给了学校。为何他对教育如此钟情?

1

他看到中国的希望在教育

这还要从他的个人经历说起。

田家炳生于1919年,祖籍广东大埔。不到16岁时,田家炳父亲辞世。作为唯一的儿子,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他,不得不辍学,接管父亲的两间砖瓦窑厂。

他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小时候没读过多少书。

他先是在越南和印尼发展事业,后又为了让子女可以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搬到香港,成了香港“皮革大王”。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在国外游历的田家炳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人口素质高,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的教育。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

田家炳看得很清楚:兴国之道在于人才,人才始于教育,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与科技紧紧相连。

他以为,教育为百年树人大业,中国要振兴,必须科技昌明,而科技有赖于教育。对他而言,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头等大事。

中国人口众多,在田家炳眼里,13亿中国人虽然是个“包袱”,但是“教育”却可以让包袱变为“财富”!

田家炳对基础教育有很深的“情结”。他认为,高校的好生源来自基础教育。

大陆的基础教育亟待发展,基础教育的学生比例大,把越多的捐赠投向基础教育就会有越高的回报。

田家炳将目光投向经济差、交通闭塞、地处偏远的贫困地区,让上不起学的孩子也能接受教育。看到更多山区的穷孩子有书读了,他深感欣慰,视之为“此生最大的寄托”。

教育于田家炳而言,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而是一个恒久的承诺。

为了更好地做教育慈善工作,他将事业交给他人打理,自己则全身心地兴办学校,全力推动中国的基础教育建设。

他留下了上百所“田家炳”学校,成为了一个传奇。

2

卖掉别墅兴办学校

别人疯狂往房地产投资时,他却卖掉栖身之地,默默地租住在一个只有100多平的小公寓。

香港金融风暴后,基金会收入锐减,周转资金少,但因为早已答应了别人的申请,他不顾子女的阻拦,低价卖掉了已经居住近40年,价值过亿的别墅,和太太一同搬进了出租屋。

这,换来了大陆20几所中小学教育设施的建设。他笑吟吟地打趣自己,没房子,是客家人俗语中的“无壳的蜗牛”

他还是出了名的“抠门”,节俭到一双鞋子10年没有换,袜子也是缝缝补补。儿女婚礼一律简单操办,连自己的80大寿都省了。

一次媒体采访,他还穿着一件40年前的西服。手表款式早已过时,只好放在口袋里。

外出走访时,田家炳总要提前叮嘱对方,一切从简。田家炳出门自带水壶,从不用酒店的肥皂。

盐城田家炳中学老校长黄世霖回忆,服务员倒的茶没喝完,田家炳就倒在保温杯里带走喝。

2005年惠州田家炳中学挂牌仪式上,86岁的田家炳特意从香港赶到现场。当时天气不佳,学校为田家炳备了一件羽绒服。活动结束后,他又脱下了羽绒服还了回去。

钱,“够用”就行。“钱财都是身外物,特别是看到一栋栋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听到万千学子的读书声,精神上的享受也比物质上的享受好得多。”田家炳如是说。

他两鬓斑白,和普通人一样挤地铁。每天6点起床,把涂果酱的四片面包当做早餐,已坚持了40多年。

他形容自己的生活是“三分迂腐,七分过时”。每月开支不过3000元,一毫一厘省下来的钱,都被他毫不吝啬地投入到办学中。

3

渴望更多的人投身教育

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不止于兴办学校,还需要依靠无数教育者无怨无悔的付出。

田家炳重视基础教育,更明白优秀老师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民素质的改善系于教育下一代的师范学校。培育教师能够更广泛地帮助社会。

在第三届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上,面对台下的众多中学校长,他诚恳地说:

“我的学历低,今天与诸位谈教育,实在惭愧。但是,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我毕生希望所在。中学教育是兴学育才的基础,而校长是全校的掌舵者,实在有望诸位努力。”

师范教育是田家炳支持教育的重点,几乎每一所师范大学,都有他兴建的教育书院。

在与学生见面时,他总忘不了勉励学生成人成才,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有更多人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这是田家炳最大的希望。

田家炳婉拒了友人“全国政协委员”的推荐,也极少接受媒体采访。

这位教育慈善家,低调却也“高调”。

他不拒绝以自己的名字冠名学校,一方面能和受助学校建立更好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基金会的名义捐赠更多钱,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教育。

有人质疑他名不副实,他以一句“无愧于己”坦然面对。

“如果你的教育做不好,学校做不好,把‘田家炳’三个字写上去,不但不会荣耀田家炳,反而会丑化田家炳,家长就会讲,儿女千万不要送到田家炳学校读书,那‘田家炳’,就会是个耻辱。”

这些“名”令田家炳感到光荣,也让他更有动力的继续投身教育慈善,实实在在以教育回报社会。

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他却谦逊地表示受之有愧。饮水思源,讣告发布后,他捐赠的数所中学纷纷将官网设成灰色,哀悼教育慈善家田家炳。

北宋名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感恩田家炳先生为教育事业的善举。让我们一同说声:田老,一路走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