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扎土地 枝撑长空

 欧阳秋桂 2018-07-12

[最美林业故事]飞防先锋廖志东的节点人生

根扎土地 枝撑长空

——飞防先锋廖志东的节点人生

  雁江区林业局0713办公室,森防站站长廖志东坐在办公椅上,他将小腿伸直平放在另一把椅子上,端着笔记本电脑敲打键盘。
  已是仲夏,室外气温直奔37度,记者见到他时,他还穿着长袖的白衬衫坐在没有开启空调的办公室里,黝黑的面部和泛青的双眼与白衬衫对比起来,黑的更显黑,白的更显白。
  “廖二哥,又在办公室啊?”“啊,处理点事情。”
  “廖二哥,天气热,你还是要注意休息哦。”“好好好。”见0713门虚掩着,好些同事推门招呼,他都友善地抬起头,笑眯眯地一一回应。
 


廖志东带病坚持到山头做松树春季病虫害调查

 
  一九九六年:真心英雄回雁城
  1996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的廖志东,手里拿着毕业证,怀里揣着事业梦想,嘴里哼着真心英雄一路回到雁城。
  “其实当时很想去深圳动物园,这样就和专业对口了。”廖志东泛青的脸色称出一口洁白的牙,笑起来很让人亲近。九十年代中期毕业的大学生含金量很高,但是他学的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却在雁城没有什么用武之地。“我一个学保护大动物专业的,却天天和小虫子打交道。当时还是有落差感的。”这种落差感曾一度让廖志东唏嘘自嘲。
  “好在小虫子也是我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版块。我就把这个版块的内容提出来,学深,学透。”
  爬遍雁江的山丘,钻遍大大小小的柏树林。廖志东就这样白天实地勘察,夜晚记录整理。雁江辖区内1622平方公里面积在他脚下按寸丈量,60多万亩森林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深刻于心。 
 


廖志东带病坚持实施飞防智能监控系统安装工作

 
  二零零零年:每天四包烟 熏出个专家
  经过四年的基层积累,二零零零年,廖志东作了一个转小行的决定。“就是从过去学习的野生动物保护专业中跳出来,运用所学的昆虫学基础,专攻森林病虫害防治。”重新给自己定位后的廖志东从此沉迷于和大大小小的虫子打交道、过生活。
  “他对个人的生活要求过低,对业务上的追求又太高。”这是雁江区林业局副局长肖经仁对廖志东的评价。
  为了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向纵深开展,廖志东把柏木林当成了办公室,把办公室当成了科研室。在野外作业最长时间多达三周,经常是饿了啃口干粮,困了在办公室拉开被子眯一阵,又继续工作。
  “有一次下班,其他同事都回家了,他还在办公室加班。第二天早晨,同事到办公室上班,见到了一堆烟头,四个烟盒,他整个人就埋在资料里面睡着了。”肖经仁说,自己跟廖志东共事多年,这个人对于工作痴狂的诸多故事在行业中都流传甚广。
  就凭着这股痴劲和狂劲,廖志东逐渐成为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专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2017年廖志东带病坚持到现场指导飞防工作

 
  二零零三年:大灾之后有大悟
  在森防工作生涯里,2003年,是廖志东不能忘记的一年。那年,资阳雁江区遭遇了蜀柏毒蛾灾害。辖区内的祥符、临江、迎接、保和、老君、中和、丹山、回龙等十余个乡镇严重受灾,灾害面积达到了10万亩以上。
  “受灾的柏树枝,叶子全部掉光。一大片一大片,见不到一点绿色。我们和区上的领导赶赴灾区现场查看,十多个受灾乡镇的柏树林全部死气沉沉。”廖志东回忆起当年奔赴虫灾现场的感受,用“肃杀、死寂”一类的词汇来形容。
  大灾之后有大悟,在廖志东经历了2003年那场虫灾之后,工作起来就更加拼命,他创新研制出的“森林有害生物普查卡片”可以便捷地记录病虫害调查结果,为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他潜心撰写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测报生产力概念及应用”被刊发在行业权威期刊上,他发现的疑似椿树花叶病毒病、椿瘿蚊、蓝花楹细菌性溃烂病的有害生物在有害生物普查中,经初步筛查属于全省首次;他主导设计的“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设计指挥评价智能系统”于2017年5月正式升空测试……
  高频率、高含金量的荣誉勾勒出这位工作狂人的执着与艰辛。
  廖志东:2005年获得雁江区总工会授予“技能型职工”称号、2006年被四川省林业厅表彰为“全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先进个人”、2007年被国家林业局表彰为“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先进工作者”、2009年雁江区委区政府授予他“有突出贡献农村杰出人才”称号, 2010年及2015年两次获得雁江区政府记个人三等功,于2011年被评为林业高级工程师……
  而让他最引以自豪的荣誉是:自2006年以来,雁江区已连续10年未发生大面积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了。
  二零一六年:只想收个徒弟
  “如果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经过现场测量,套用复杂公式去开展预测工作,过程会很艰难,很枯燥,也很容易出错。”廖志东只要讲起业务,声音分贝就会提高很多。
  “我这些年做的,就是把这个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每年二月份,只需要用一块白布,到预测现场剪几枝柏丫轻轻一抖,根据害虫虫卵的数量就可以判断当年这片林子是否会遭遇病虫害,根据预测马上拟定防治方案。”
  廖志东把这些年自己上山下乡穿林子的工作当成了一门手艺。他说:“有些经验是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必须手把手来传承。”
  传承,传承维持生态平衡的理念,传承,传承一门监测森林有害生物的手艺和经验。  
  廖志东才45岁,不知情的人觉得,他把传授经验这件事情操之过急了,但是,知情人都明白,他自己已经在读秒了。
  2015年12月,廖志东在下乡时摔了一跤,为了不影响次年的预测工作,他一直按照安排忙于授课,拖到2016年元旦节之后才去医院检查。
  “肋骨骨折。”骨折带来的疼痛感就在廖志东忙碌紧凑的工作中伴随了他一个多月,若不是愈来愈强烈痛感折磨,他甚至还想拖到把监测工作结束后再去检查。
  就是这次肋骨骨折入院的检查中,廖志东被确诊患有肺癌,已是晚期。
  确诊后,他也是平静,对工作一如既往。在医院就诊的时间被他安排来看专业书籍;回家的时间,仍不忘伏案梳理材料,在自身身体还能坚持的条件下他仍旧要求下乡。
  2017年7月3日,廖志东告诉记者:“我已经有4个月没下乡了。”而他的同事告诉记者,就在今年5月1日举行的“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设计指挥评价智能系统”升空试飞时,他还带着兴奋的心情到达了现场。
  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廖二哥的心血,有了这个系统,就可以完善历年来采取的地形图、GE、AICGIS等多种飞机防治辅助中的不足,成功突破其他方式无法实现大面积精准防治、以及每次进行数据交换时,由于工作量大导致易出错等问题。
  “省时、省力、省物、省钱、省药,而且效果也会升级。”在和记者在交谈的过程中,他并没有过多地提及自己的身体和病情,但是,那种急于传授的心情却溢于言表。
  “去年我就想找个徒弟,物色了很久,都没有合适的。所以,目前我就收集整理一些经验资料,把这些年得之不易的工作方法用最朴素的语言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能懂,拿来就能用。已经有两万多字了。”廖志东又欣慰地露出了笑容。
  二零一七年:时间继续 梦想寄存
  时间在继续,廖志东主导的“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设计指挥评价智能系统”马上就要投入正式运行;他的女儿今年高考,他还在建议孩子去就读与生态相关的专业;他的经验记录还在朝着30000字的方向累计……
  2017年7月3日,0713办公室的温度直奔37度而去,廖志东艰难地收起脚,
  他穿着一双黑布鞋,里面的鞋垫是他的妻子庞春芳,也是他的学妹为他而做的。   “这是我爱人,当年我也是无良师兄撩学妹,撩来的老婆。”
  庞春芳一边笑一边俯身把他那双浮肿脚放进鞋子里,很费力气。
  廖志东则用双手撑住腰,缓缓踱步到窗户旁。
  窗台上放着“四川省2013—2015年度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的奖牌,透过窗户,能够远远看见对面山上的柏树林,它们在烈日下,像极了根扎土地,枝撑长空的绿色精灵……(蒲敏 资阳日报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