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事诉讼过程中,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的简要解读

 金华303 2018-07-12

经济越发达、越发展,法律纠纷就会越来越多。特别是近些年,经济持续向好繁荣,随之而来的法律纠纷、民事案件越来越多。

通常人们遇到诉讼纠纷后会惊慌失措,根本原因是不了解诉讼的基本程序,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民事诉讼的一审审判、执行程序。

民事诉讼过程中,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的简要解读

一、审判程序

1、立案。诉讼的起点是在法院立案庭立案,立案并非一个简单环节,一些不明白的人,可能在法院立案庭跑了很多趟,依然未能立案成功。立案所需要的最基本材料为原告的身份证复印件、起诉状(起诉状除了通常的格式要求外,还需要被告的基本身份信息便于法院确定被告身份,一般的硬性要求为姓名、性别、大致年龄、电话)。

身份证、起诉状是必要的基本材料,大部分案件还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原告最好将证据按照一定的逻辑顺,编号分组。有了这些,那就可以在立案庭顺利立案了,法院会向原告出具案件受理通知书、诉讼风险提示书等,然后拿着这些在家等法院开庭通知电话吧。

2、开庭。由于近些年少数法院案件数量的激增,这些法院创新设置了速裁庭,对于一些争议不大、标的较小的案件,在立案时即快速处理。

不过大部分案件还是要经法院“过堂问审”,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在立案后十几天内应该会开庭审理,普通程序也不会超过一个月,开庭时,胆子小的是可以带几个亲戚朋友一起到法院的(需携带身份证),坐在庭审的旁听席即可。

民事诉讼过程中,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的简要解读

审判庭基本布局

庭审时,法官会经过一些制式程序提问,总的目的就是查清案情,原被告只需要如实陈述即可。一般案件开庭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搞定,复杂的也有开庭需要几天时间的。庭审完毕后,书记员会让原、被告,代理人在庭审笔录上签字,也就是庭审时候各自说过的话的记录。

3、调解。调解通常只是开庭最后的一个小插曲,为了尽快结案,法官在庭审结束前都会将双方分开,各叫到一边进行调解,也就是互相妥协让步达成共识。如果能达成共识,效率高的法院会出具调解书,让双方在送达回证上签字。如果一方坚决不同意调解,庭审就结束。

4、判决。开庭完毕后,法官会根据案情作出裁判,一般案件从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左右都会出判决书。然后法院工作人员将判决书送达给案件的原、被告。法律规定的普通程序审限为6个月,简易程序为3个月。

5、上诉。原、被告收到判决书后,对判决不服,可以在15日内上诉,上诉后经过二审程序,二审程序作出的判决送达当事人即生效,如果仍然不服,只能申请再审,不过通常再审程序启动比较困难。对于没有上诉的案件,15天上诉时间过后,判决书即生效。

民事诉讼过程中,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的简要解读

上面从立案到判决生效,简单的将审判程序过了一遍,不知不觉已经一千余字。实际案件审理中还有找不到被告需要公告送达、开庭时补充提交证据、调解中只需调解协议即生效等诸多情形没有一一阐述,欢迎大家在生活中遇到法律纠纷私信咨询。

由于篇幅限制,关于执行程序的前前后后,我将在下一次的文章中给大家讲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