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gztxd 2018-07-12
湿热体质——清热祛湿是关键。

湿热体质是热与湿同时存在,易出现身体困倦,容易有口气,口干口苦,头发油腻,眼睛分泌物增多,小便短黄,给人一种黏浊、不清爽的感觉。

今天给您介绍几种清热祛湿的中成药。

平胃丸
功效主治
燥湿健脾,宽胸消胀。用于脾胃湿盛,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嗳气。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饭前服用。
脾胃阴虚者忌服,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清热祛湿颗粒
功效主治
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克(1袋),一日2到3次。

甘露消毒丹
功效主治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
【用法用量】散剂,每服6-9g;丸剂,每服9-12g。

二妙丸
功效主治。
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龙胆泻肝丸
功效主治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

八正散颗粒
功效主治
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四妙丸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通筋利痹。用于湿热下注,两足麻木,筋骨酸痛等。可治疗丹毒,急慢性肾炎,湿疹,骨髓炎,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忌食酒、肥甘之品,阴虚者禁用。

建议您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1、饮食法调理

饮食法调理原则上是多吃清热利湿食物来调理。湿热体质体内湿热较重,可以通过多吃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祛湿利湿的食物来帮助调理体质。

常见的清热利湿食物如:绿豆、薏苡仁、丝瓜、莲藕、红豆、玉米须、藿香、茯苓等等。

2、运动法调理

湿热体质的人可运动祛湿清热,而其中很好的一种方式就是游泳。在游泳的过程中全身需要消耗较多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对于改善湿热体质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另外除了游泳之外,中长跑、爬山也是可以帮助清热除湿的运动。

3、穴位按摩调理

湿热体质的人可多按摩身体上的穴位来帮助清热除湿。怎么按摩: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用拇指指腹反复按揉此穴至身体微微发热,力度以个人能承受为宜。

少冲穴: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此处即可。

涌泉穴: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同样的用拇指指腹使劲按揉此处即可。

按摩结束后记得喝一杯温开水,避免身体受寒邪入侵。

附一个健脾祛湿食谱:

山药小米薏米粥

材料:山药30克,薏米30克,莲肉15克,大枣10克,小米50—100克。

做法:将所有食材洗净并浸泡片刻,加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个小时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腹胀,大便溏泄,肢体无力等症人群食用。

温馨提示:中成药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想了解更多的中医知识,请关注@田娟医师谈妇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