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是药神,我是医圣

 闲谈集锦 2018-07-12

来源:轱辘岛(ID:guludao)

作者:月岛主

最近朋友圈和微博都被电影《我不是药神》刷屏了,可谓好评如潮,甚至在国内最专业的电影网站豆瓣拿下了9分的高分。岛主也忍不住去贡献了一张电影票,电影看完岛主心绪久久难以平静,我曾以为在超级女声结束之后,我再也不会为影视节目落泪,想不到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这部电影注定会成为国产影片的经典,它有着难能可贵的真实与深度。如果片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意义能推动我们社会现实的进步,那更是整个国产电影界的进步与胜利。

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主演山争哥哥徐峥。(以下内容有一点剧透,各位谨慎阅读)徐峥饰演的中年落魄油腻印度神油店老板程勇,最初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为了赚钱铤而走险,前往印度走私治疗白血病的仿制药品格列宁。

在国内瑞士正版格列宁要40000一瓶,而印度仿制格列宁成本只要500。程勇通过“非法代购”印度仿制药回国内,虽然只卖5000,仍获取了大量利益,同时也救治了大量白血病人,一度被病患誉为药神。这之后由于瑞士公司与警方对加大了查处仿制药的力度,程勇害怕被抓,决定金盆洗手过上安逸稳定的生活。

可稳定富足的生活并没有平静程勇颤抖的心灵,在那段时日与白血病人的交往过程中日益紧密的联系,那一双双渴望又无助的眼睛,深深触动了程勇的心,对病患的痛苦感同身受,让他陷入了情法两难的境地。在亲眼目睹曾经的好友因不堪病痛自杀之后,程勇决定再度出山,为病友们代购药品,并仅以成本价500元出售,最终被警方抓获。

徐峥入木三分的演技,将程勇的内心的挣扎痛苦与最终的人格升华刻画得淋漓尽致,是电影的核心与灵魂。这部电影很有意思,虽然酿成了无数悲剧,但似乎没有人有错,每个人都有必须这么做的理由。就连看似罪魁祸首发售天价正品药的瑞士制药公司也没错,他们研制药品所耗费财力物力人力是无法想象的,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了。

这部电影没有反派,却有一个英雄,那就是程勇。他凭一己之力,扛起了千万人的希望。对于整部电影的观感,借用程勇的一句话:“我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吧。”

好了,电影就说到这,作为文史类的作者,岛主也不能太不务正业。今天借《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其实是想引出本文真正的主角。电影中的程勇不惜冒着赔钱违法的风险,也要代购药品回来救助患者,成为救世的“药神”。而世上真有如此悬壶济世,心怀大爱的善人么?还真有,并且他比程勇还厉害点,是靠自己制药著书无私救助病患,名号也更响亮一点,他就是“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生于东汉末年的一个官僚世家,南阳涅阳县人。那是一个黑暗动荡的年代。朝堂之内党派之间明争暗斗不断,江湖之上农民起义烽火连天。张仲景深恶痛绝官场的腐朽,同情广大百姓的疾苦,这让少年张仲景萌生了学医济世的志向。

所以从小张仲景爱读的书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各类医书典籍,崇拜的人不是王侯将相,而是神医扁鹊。在张仲景十岁那年,他也如愿以偿地拜在同郡著名的医师张伯祖门下,正式开始学医之路。

张仲景展现出了极高的医学天赋,并且十分刻苦。每次师父配方,问诊,张仲景都在一旁认真记录学习。遇到外出就诊,上山采药之类的辛苦事,张仲景也主动挑起,从不叫苦叫累。

正所谓天才始于勤奋,很快张仲景就成了当地的名医,甚至得到了“其识用精微过其师”的赞誉。而张仲景没有被如潮的赞美冲昏头脑,对于医者来说,名声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张仲景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医术,勤求古训的同时博采众方,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

而就在这一时期,老天爷却和张仲景开了个大玩笑。自小厌恶官场的张仲景,由于是世家子弟,又孝顺父母,品行清廉,被郡县的热心群众推举为孝廉。按照汉朝的官吏选拔制度,必须要踏入官场。

张仲景也只好服从朝廷安排,走马上任长沙太守。这官可不小,相当于湖南省长了。岛主大概算了一下,后来接任张仲景的下一任长沙太守,就是三国中东吴的奠基人孙坚。

就任长沙太守期间,张仲景的行医工作受到了一定限制。毕竟身为太守,事务繁杂,与百姓也不能随意相见。医术这种东西,光研究理论,不运用到实践中,是毫无意义的。

张仲景就借职权之便“以权谋私”了一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大开官府之门,却不问政事,只诊病人。官府成了医馆,张仲景坐在大堂之上给百姓看病。也就是因为张仲景这一奇观,所以后来才有了“坐堂医生”这一说法。

东汉末年的战火连天不休,越来越多的百姓苦于战乱,流离失所。在某一年的冬天,长沙地区就迎来了大量从北方逃难而来的难民,当时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很多难民的耳朵都冻烂了,苦不堪言。

张仲景时刻牵挂着他们,经过一番研究,制定出了一个食疗的方子“祛寒娇耳汤”。具体做法是将羊肉与祛寒药物熬制成汤,将馅料包在面皮里,做成耳朵形状,取名娇耳。

冬至的那一天,张仲景便命人支起一口大锅,免费舍娇耳给众人吃,吃过的人全身发热,寒气四散,耳朵也不再冻伤。这个娇耳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饺子,冬至吃饺子的习惯,也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悬壶济世,一心为民的善举。

随着战事不断升级,可怕副作用也接踵而至,那就是瘟疫。具体表现为伤寒病的肆虐,由于朝政的黑暗,各级官员互相推诿逃避,百姓的死活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救灾的工作的施展寸步难行。

张仲景虽是治疗伤寒病的专家,尽管每日起早贪黑的治病救人,却也苦于药物的缺乏,难阻瘟疫的传播,只能眼睁睁看着源源不断的患者感染伤寒,甚至病死在自己面前。张仲景的内心陷入万分痛苦之中,仅凭个人之力,该如何对抗这如洪水猛兽般的病魔呢?

在五十五岁那年,张仲景做出了决定,辞官,隐居,写书。治标必先治本,张仲景摒除一切外界干扰,用尽毕生所学搭配上多年来行医实践的经验苦心著书,前后历经十余年,终于完成了医学史上不朽的巨著《伤寒杂病论》。

这本《伤寒杂病论》,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时至今日也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张仲景也因此被千秋万世所膜拜,誉为“医圣”。

“药神”程勇无私地为病患代购仿制药,赢得了掌声与赞扬。而“医圣”张仲景,一生对医学理论和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悬壶济世的高尚医德,更值得万世敬仰。

电影中的那一副对联:

仁心妙手普众生

徒留人间万古名

正是对张仲景一生善举最好的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