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绿叶更是英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闲谈集锦 2018-07-12

来源:轱辘岛(ID:guludao)

作者:月岛主

这周说过了战国超级演说家蔺相如,他的最佳拍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自然也不能少。

《史记》中的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想必各位都是耳熟能详,主要讲述了三个经典故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将相和。在这三个故事里主角都是蔺相如,廉颇则是作为绿叶,映衬了红花蔺相如的智勇双全。

红花固然耀眼夺目,但默默扶持的绿叶同样伟大,廉颇正是如此。我们如果细细品味史籍的记载,会发现绿叶廉颇,同样熠熠生辉。

据千字文中记载:“起翦颇牧,用兵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将廉颇列为战国四名将之一,自然不是浪得虚名。

早在蔺相如横空出世之前,廉颇已经是赵国名将了。当时战国东西方各有一超级大国,西方就是秦国,东方则是齐国。自从乐毅领五国联军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齐国令其元气大伤后,廉颇更是单兵作战,领赵军孤军深入大破齐军,彻底粉碎了齐国的霸权,廉颇也因此威震于诸侯之间,官拜赵国官拜上卿。

这之后在“完璧归赵”事件中蔺相如出色的完成了外交任务,官拜上大夫,也成了赵国的重臣之一。这一段廉颇倒是没什么戏份,不过紧接而来渑池相会,看似仍是蔺相如个人秀,其实廉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这次相会就是由廉颇和蔺相如共同促成的,赵王个人是不想去,廉颇与蔺相如规劝不能让人看低赵国,这才有了这次和议。

当时的情况是蔺相如随同赵王前去参加秦王的渑池和议,在和议上蔺相如不卑不亢,怒怼秦王,力保赵国的尊严不失,当真痛快。而作为公认最为强大的秦国,蔺相如又有和底气与其硬碰硬呢,难道真的只凭一腔热血?自然不是,我们可以注意到列传中的一段记载“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这才是秦王不敢加害于蔺相如和赵王的关键所在,正是廉颇率领大军在边境处严阵以待,让秦军不敢轻举妄动,才让蔺相如有了发挥空间,成就了他的智勇英名。廉颇这种顶级绿叶,何尝不是幕后英雄。

这之后就是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将相和”了,渑池相会结束,赵王算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对蔺相如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蔺相如出色外交表现让其官拜上卿,跟廉颇的官职一样,地位在廉颇之右,就是位次还在廉颇之前。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次渑池相会成功后的官位变动,除开蔺相如在和议上一枝独秀之外,廉颇上文也说了,同样是功不可没,只是记载中没有重点提出而已。既然岛主都能看出来,赵王心里更是门清,廉颇怎会没得到任何褒奖,反而暗降,处于蔺相如之后了呢。

还是列传中的细节,就在赵王出发前往渑池之前,廉颇和赵王有过一段诀别。廉颇说的是,如果三十天内赵王没有回来,就请立太子为王,不给秦国任何可趁之机。

从这可以看出廉颇这个人个性非常耿直,一心为国的态度不必多说,却不懂圆滑变通。虽然廉颇说的话句句在理,但赵王听了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还没出发就已经准备后事了,哪个君主受得了,也难怪回来后廉颇不受待见。

廉颇显然没有意识到那么多,作为攻城略的将领,不服耍嘴皮子的蔺相如位在他之上,因此扬言要找蔺相如的茬。而蔺相如为了内部的和平,故意躲着廉颇,不与其发生冲突。

首先蔺相如大度豁达,懂得隐忍退让,确实是个人物。但大家不应只把目光聚焦在蔺相如身上,廉颇的表现何尝又不是真性情的汉子呢?在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后,能立刻知错就改,并且放下身段,肉袒负荆,在众人面前前往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也因此与蔺相如冰释前嫌,结为刎颈之交,传为一段将相和的佳话。

像蔺相如一样隐忍不易,如廉颇一般主动承认错误更是难上加难。有多少人就是败在了一个面子上,才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廉颇本是心高气傲的一代名将,尚能如此放低姿态,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内部和睦安定,外部廉颇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这一时期赵国的发展的也是顺风顺水,直到遇到了强大的秦国。

著名的长平之战,岛主在过往的文章中多次提到了,今天再从廉颇的角度解读一下。首先交战初期廉颇确实吃了几场败仗,不过这也不能怪他,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空前强盛,军功制度也让其虎狼之师作战能力天下无双。廉颇极具战略目光,吃一堑长一智,准确分析当前的局势,转攻为守,利用地形优势建立壁垒固守,避免与秦军的正面冲突。

这之后两军陷入持久战之中,秦军一时间难以攻破赵军的防线,最终也是靠反间计让赵军临阵换将,由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廉颇,才能有之后战神白起势如破竹的大胜,一战坑杀四十万赵军。这里岛主倒也不是把锅甩给赵括,也不是说由廉颇拖下去赵国就会胜利,这场战争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赵国在国力外交等方面都不如秦国,失败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廉颇的威慑力可见一斑,如果仍是由他当主帅,赵军至少不会到全军覆没的地步。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这个时候燕国听说赵国壮年士兵都在长平之战中丧生了,想要趁火打劫。还是廉颇,带领一批童子军仍大破燕军。廉颇也因此官拜相位,带领赵国从深渊一步步往上爬。

可之后随着赵悼襄王继位,这已经是廉颇所历经的第三任赵王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赵悼襄王忌惮老将廉颇,一上位便让乐乘代替廉颇的职位。当时的廉颇正在外带兵打仗,听说这消息,怒不可遏,自己戎马一生,为赵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落得如此下场,一怒之下打跑了前来接任的乐乘。自己也心灰意冷,离开了军队,前往魏国。

在魏国的日子里廉颇无时不刻不在思念着家乡,赵悼襄王在多次遭遇外敌的打击后,也想起了廉颇的好来。当时赵王派遣使者前去魏国探听廉颇的情况,廉颇激动不已,当着使者面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并且被甲上马。表明自己还没老,还能打。

这场面是又震撼又让人心酸,廉颇是多么想回家为国效力啊。可惜天不随人愿,使者早已被廉颇在赵国的政敌郭开买通了,当使者回到赵国时,赵王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使者却说廉颇一顿饭上了三次厕所,廉颇错过了这最后的机会。

廉颇最后的归宿是在楚国,楚国仍让他为将,不过终究没能回到从前的神勇,未立寸功。记载中廉颇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思用赵人。”廉颇怀念带领赵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的日子。

廉颇,前半生是绿叶般存在的无名英雄,后半生又落寞不得志,为其痛惜不已。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近期文章:

我不是药神,我是医圣

古代超级演说家,想成功就向他学说话的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