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靴子”,改变了两千年历史——马镫

 茶香飘万里 2018-07-12

马镫又被西方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它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中国靴子”,改变了两千年历史

英国科技史学家指出:“很少有发明像马蹬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马镫不仅可以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使骑兵的双脚有了强劲的支撑点,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进而使得骑兵成为古代兵种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兵种。

“中国靴子”,改变了两千年历史

研究中国古代骑兵发现,马镫并非伴随骑兵的出现而同时问世的马具。最早的骑兵并没有马镫的支撑与辅助。千万别小看这一对可有可无的小小马镫,它对于骑兵的作战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其实早在秦代,骑兵就装备了齐全的马鞍,勒马之具也已经完备。

汉匈的百年大战,是人类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骑兵会战之一。汉骑兵的发展以汉武帝反击匈奴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汉武帝之前,汉骑兵是弱小的,无法与强大的匈奴骑兵抗衡。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攻打匈奴时,被围困在白登山达7日之久。“平城之围”后,汉高祖清楚地认识到汉朝不是匈奴的对手,不得不委曲求全,采取“和亲政策”换得休养生息。

“中国靴子”,改变了两千年历史

汉朝骑兵

为了巩固汉朝政权,抵御匈奴侵袭,汉朝初期就开始筹集资金积极发展养马业,以壮大骑兵力量。西汉先后引进了塞北草原的蒙古马、青藏高原的浩门马。汉武帝时期,又通过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引进了西域的乌孙马和大宛马。

“中国靴子”,改变了两千年历史

西汉骑兵

西汉时期骑兵使用的是软鞍,到东汉时期才开始大量使用高鞍桥的硬马鞍,这更有利于骑兵的马上格斗。然而,根据考古发现,汉骑兵依然没有马蹬,作战时骑士两脚悬空很不利于格斗和发力。汉骑兵的主要装备为弓箭、长矛和戟等长兵器,以及刀、剑等短兵器;后来增加了环柄长铁刀,可以在马上进行劈砍,增强了骑兵的格杀能力。汉军骑兵在速度、冲击力、载动力和骑术方面都不逊于对手,数量还多于匈奴,从而改变了以步对骑、以慢应快的被动局面。汉军凭借着庞大的骑兵集团,有了寓防于攻的主动地位。汉武帝决定,于公元前133年向漠北草原出击,对匈奴开战。经过河南、漠南、河西之战,以及漠北决战一系列军事打击之后,北方匈奴一蹶不振,西汉取得了经营西域的决定性胜利。

“中国靴子”,改变了两千年历史

匈奴骑兵

汉匈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中原作战方式。身披铠甲纵横千里的西汉轻骑兵极大地震慑了西域诸国。才有了后来名将陈汤“一汉当五胡”的说法。但是,西汉时期的中国只有轻骑兵,所有的战马都是赤膊上阵。加上骑兵脚下都没有马镫,上下马背很不方便,长途奔袭与马上格斗也很不安全。颇有一些底气不足的缺憾。毕竟,能够腾空而起跃上马背的猛人只是少数。

“中国靴子”,改变了两千年历史

三国重骑兵

东汉末年到三国是我国铠甲的大发展时期。铠甲的主要类型基本在此时期产生。有明光铠、锁子甲、两当铠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越来越多的重装骑兵出现在战场上。所谓重骑兵,最重要的标准就是骑兵身上的铠甲重量,一般身穿20公斤以上盔甲的骑兵就被称为重骑兵。除了骑兵本身身着重甲以外,重骑兵的另一典型特征就是马匹也同样披上厚重的坚甲,人马齐披重甲,望之如铁塔,给人以强烈震撼。衡量重骑兵的标准就是看其是不是有着突击作战的战斗能力。这一时期的标准马铠,历史上有一个专门的名称——“铁骑具装”。从匈奴南下开始,一些北方少数民族如鲜卑、羯、氐、羌先后入主中原。他们正是依仗着铠甲装备的重装骑兵作为主力部队而夺取政权的。

重骑兵的出现是与马镫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分不开的。我国考古人员发现,在东北方的草原地区,大约在三世纪中叶到四世纪初的十六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马镫。这种马镫是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挂式马镫。其后,这种马镫通过高句丽向东传播,扩散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继而出现了窄踏板金属马镫在欧亚草原上的广泛传播。在中国南方地区,约在四世纪也出现了马镫。最早的实物马镫,发现于三世纪中叶到四世纪初中国东北的鲜卑人活动区域。

“中国靴子”,改变了两千年历史

冯素弗墓出土——马镫

1965年,考古人员在辽宁北票县北燕贵族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这对马镫是世界上现存时代最早的马镫实物。马具的完备和重装甲的使用,使重装骑兵从东晋十六国时期到南北朝甚至隋朝,一直纵横在战场上,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主力兵种。如果没有马镫的支撑来减轻身体的压力,身着重甲的骑兵将痛苦不堪。体能的消耗会削弱他们作战能力。

“中国靴子”,改变了两千年历史

铁甲连环马

三国时期铁甲连环马就开始大显神威。南宋岳飞抗金时,也曾经遭遇过金兀术的铁甲连环马。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也领教过呼延灼铁甲连环马的厉害。

辽、金、西夏的骑兵作战能力很强。而同一时期的宋朝之所以孱弱,个中原因很多。实行守内虚外消极防御的战略;重文轻武,以文制武,领兵的文人缺乏统兵作战的能力;马匹缺乏,主观上不重视骑兵建设阻碍了宋骑兵的发展,以步制骑的战略思想在机动迅猛的骑兵打击下,屡战屡败。

纵横欧亚的蒙古军团最多时也没有超过20万。他们制胜克敌靠的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杀伤力极强的旋风部队。蒙古军队把轻、重骑兵的阵法变换用到了极致。他们在奔驰的马背上张开当时射程最远的弓箭,加上火器大规模用于战争,更加提升了蒙古军队的摧毁力。使得其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骑兵部队的南征北战,离不开脚底下那一对小马镫的密切配合与支撑。它减轻了骑兵两脚悬空的下垂感,增强了马背上的安全性,在格斗时极大地提升了战斗力。即使是在骑兵负伤逃命的情况下也不至于从马背上掉下来。

小小马镫,助长了历代骑兵的凌厉攻势,也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兴衰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