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云楼第三代主人大画家顾麟士的不了情

 昵称44161008 2018-07-12


浮生六记

苏州才子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一书中告诫世人夫妻不要过于情笃,原因或许是情太浓了,当一方离开后,另一方将陷于痛苦不能自拔。众所周知,顾麟士与续弦潘志玉生儿育女,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然读他的《鹤庐画趣》及其为元配谢蕙画作的题跋,可以看出这位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画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深情与长情,他与谢蕙的闺房之乐及情投意合足以与沈三白、芸娘媲美。


谢蕙手书扇面

同治十年(1871),顾文彬在致顾承的家书中说:“谢颖初家欲与六孙联姻,亲上加亲,有何不可?只要占吉,便可结亲也。”寥寥几语,可以了解到谢氏与顾氏有亲戚之谊,谢家主动流露与顾家结亲的想法,但顾麟士之父顾承并不乐意,祖父顾文彬却觉得是好事一桩,只要顾麟士与谢家小姐的生辰八字相合就好。其时顾麟士年方七岁,这是一门当时流行的娃娃亲。光绪七年(1881)十月,十七虚岁的顾麟士与谢蕙(又作谢慧)缔结良缘,这对少年佳偶婚后琴瑟和谐、伉俪情深,最为重要的是他们都酷爱书画艺术,这是一般旧式婚姻中很难拥有的共同兴趣。顾麟士回忆当年的快乐时光:“喜有同嗜,益事临摹,粉墨恒不去手。篝灯讨论,漏三下不已。闺房之内,如获谈艺胜友也。”

在众多的画家中,谢蕙特别心折清代画家、诗人、孝子刘彦冲的笔意,故在其作品上喜欢钤“私淑梁壑先生”小印。闲暇之时,她喜欢画上几笔,但从不示人,纯粹自娱自乐,故平时所作均“随手散佚”。目前常见的书画作品,有扇面、花卉图和她临摹元人王若水仿赵彝斋《水仙》卷三种。扇面是谢蕙用楷书写的诗句,题识曰:“西津先生命书”,显然这是谢蕙遵夫君之命的作品;各种花卉图是她写于光绪十一年;而水仙卷则于光绪十二年八月十三日病中临摹,题识:“丙戌中秋前两日,临王若水,谢蕙”。婚后五年,他们并无子嗣,过着你侬我侬的两人世界,他们是伴侣,更是良朋。光绪十二年(1886)九月十八日,谢蕙因病离世,顾麟士痛失爱妻,那份单纯美好的诗意生活戛然而止。

谢蕙临花卉图

光绪十四年(1888)二月,顾文彬为他娶潘醴如之女潘志玉为妻,潘氏出身在贵潘大家族,聪慧贤淑,知书达理,顾麟士开始崭新的人生。次年,长子顾则明出生,紧接着儿女们一个个来到世上,除了早慧的则明于九岁那年过世带给他痛苦之外,他的家庭生活相对安稳。日子就这样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波澜不惊,他和同道者成立了怡园画社,发扬光大吴门书画艺术,他自己在画坛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求画者络绎不绝。但不为人知的是,他的心底始终深埋着对谢蕙的那缕情思,挥之不去。尤其面对那幅谢蕙临摹前人水仙的作品时,常常悲伤不已。当年妻子病中作画的情形历历在目,“每一披读,如见其力疾拈豪,喘呻交作,重温旧梦,不觉泪涔涔墮焉!”其时谢蕙已病重,画完此图才月余就溘然长逝,这幅作品也就成了她的遗作。顾麟士从初婚到如今,已是儿女成群的中年人,其间父亲、爱妻、祖父先后离世,维护过云楼收藏和大家族管理的重任都落在他的肩上。唯有过往的美好,让他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也正因为美好过往的短暂,滋生了他对谢蕙一世的相思。

《鹤庐画赘》中的思妻诗作

时光荏苒,二十年转瞬即逝。光绪三十一年(1905)岁暮,顾麟士整理遗箧,再次见到谢蕙手摹王若水《水仙》图,他连夜“临写元宴斋十三行二本,合装成册,藉留梦痕,并写此图”,“此图”即为《鹤庐怀梦图》。

第二年古花朝那天,即二月初二,他在谢蕙临摹的水仙卷上写下跋语及其所填《古香慢》一阕:“黛皴怨浅,镫晕愁浓,闺病臞甚。貌出凌波,似博俪兰福谶。教当洛神看,愿双侑,中秋夜饮。倘遗奁剩有寸纸,婿才且漫题品。 皎细指、蟾华痴浸。遥漏憎眠,风露凄凛。瘦骨凭花,梦乞女姚呵禁。永谢墨君缘,亮魂去、明霞可证。累萧郎,又轻废、满壶墨沈。”

春社日那天,他又在《鹤庐怀梦图》上自写跋语,由衷点赞谢蕙“充其诣力,当与南楼清於(于),分艺林片席,蕙叹芝焚,年不副志”。以谢蕙的天资,以过云楼收藏的名家书画为养料,假以时日,其绘画艺术的造诣必将得以提升,顾麟士除了抱憾还是抱憾。他赋诗一首,题在图上:“懒作侬家老孟光,鸾胶虽续恨难忘。德工门内无歧誉,才命闺中亦两妨。慧性来从天女室,弱魂知在水仙乡。诔亡凭仗丹青笔,不与词人较短长。”纵然如孟光、梁鸿般恩爱,他们还是不能牵手到最后。

光绪三十四年(1908)仲冬,应好友顾麟士之请,沈修洋洋洒洒写下《鹤庐怀梦图记》长文,共216句,“谢慧之氏,幼嫔于顾。余友鹤逸,静好罔斁。妙质天陨,久益增恸。爰及图竟,旌曰怀梦……书闯圣阈,画挟天颖。上臬王令,俛型彦冲。洛神残碣,临式忘倦。私淑梁壑,锓作闺玺……”五年的相伴,二十年的分离,顾麟士以一幅《鹤庐怀梦图》和诗词表达了对谢蕙不尽的思念和人生无常的无奈。

谢蕙手摹王若水《水仙》图

谢蕙临摹的《水仙》图卷因顾麟士深情款款的词句,赋予了爱的内涵,此图可谓夫妻文画合璧的佳作;而《鹤庐怀梦图》则是顾麟士以丹青笔墨抒写的不了情,此生今世相思绵绵。


原载于2018年7月7日《苏州日报》B01 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