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刻家 | 陈克】——俗世社会与世俗历史中的图像追思

 文山书院 2018-07-13

中国雕塑文化领域垂直互联网推广平台

陈克


陈克,1965年出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1985年入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200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秘书长。


《虎兔》


《虎兔》全景


《虎兔》局部


《沉浮》


作品《唢呐情》被广东美术馆收藏,曾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建党五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铜奖。


《和平奥运》


《唢呐情》


作品《祝福奥运》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曾获《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三等奖、《广东省体育美展》银奖、《新北京,新奥运,体育雕塑展》一等奖。


作品《你动,我动,齐运动》获《新北京,新奥运,体育雕塑展》二等奖及群众艺术奖。


《数像时代——思想者》


《老浆》


作品《眼》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作品《逝者如斯》被青岛雕塑艺术馆收藏。


作品《双子星》被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收藏。另外有二十多件公共城市雕塑作品被上海、株洲、广州、深圳、北京、中山等多座城市和企业收藏。


《鸟人》


《祝福奥运》


《数像时代——施洗约翰》


陈克的作品有如都市侦探般地走入并检视各种口味的方便快餐,分析其与群体心灵结构的关系,一边又如一个哲学家,不停地思考如何在作品语言中,更好地表述个人与群体的微妙关系,如何表达生命在时间的推移中消耗的过程,如何在虚拟的社会中,显示个体的无奈与弱小。


《欢庆》


作为一个艺术家他要求自己积极地审视这个社会,以艺术作武器,在思辩和对抗的过程中回旋前进,再把内心的喜悦和痛苦在作品中得以投射出来,使之形成一种姿态、一声呼喊。而陈克这种充满了挑战性,同时充满质疑的,但并不否定一切的姿态,正是后现代艺术的典型特征。陈克以其对大众生活意象的反诘与超越而获得了大众化和贵族化的双重品格。


《花》


《逝者如斯No2》


《双子星——被缚的奴隶》


《生存的焦虑看》


《晚归》

他希望利用后现代的多媒体表达形式,让观众超脱于对作品的简单意义接受的被迫理解状态,而进入了主动参与的多元多义的理解状态。这不仅是陈克作为一个艺术家对观众的责任,也是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这就是陈克,一个从容,不愤怒,不急躁,不苛刻的当代艺术家。


分享自:大臻艺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