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渊7428字

 王廷喆 2018-07-13
​       鼻渊,是指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虚眩不已。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亦有“脑漏”、“脑砂”、“脑崩”、“脑渊”之称。多因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邪热循经上蒸,犯及鼻窍;或胆经炎热,随经上犯,蒸灼鼻窍;或脾胃湿热,循胃经上扰等引起。

鼻渊
别名:脑漏”、“脑砂”、“脑崩”、“脑渊”
主要症状: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
主要病因:外感风热邪毒,胆经炎热,脾胃湿热。

多因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邪热循经上蒸,犯及鼻窍;或胆经炎热,随经上犯,蒸灼鼻窍;或脾胃湿热,循胃经上扰等引起。 
                                          常见证型有:

①肺经风热型鼻渊。证见鼻流黄涕或粘白量多,嗅觉减退,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多,舌红,苔微黄,脉浮数。治宜祛风、散热、通窍,方用苍耳子散。

②胆经郁热型鼻渊 。证见鼻流浊涕 ,黄稠如脓样,嗅觉差,头痛,发热,口苦咽干,耳鸣,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胆泻热,利湿通窍,方用龙胆泻肝汤等。

③脾经湿热型鼻渊。证见鼻流黄涕,浊而量多,鼻塞,嗅觉减退,头晕头重,胸腔胀闷,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脾除湿,方用加味四苓散等。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素问·气厥论》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鼻渊者,浊涕流不止也”,说明人们早就认识到鼻渊是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本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男女老幼均可患病,而以青少年多见。相当于西医学之化脓性鼻窦炎。鼻窦是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的总称,各窦均有开口且与鼻腔相通。它们既可以单独发生病变,也可多个或全部出现炎症,通称为鼻窦炎。本病有急鼻渊(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和慢鼻渊(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两种类型,而以后者更为常见。

鼻渊引起头痛特点

在急、慢性鼻渊中均可见到头痛一症,虽程度不同,但都具有以下特点:
1.头痛常伴有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等症状。
2.头痛有时间性和定位特点。这与它们的解剖位置有关。
(1)额窦炎:表现为前额部疼痛,并在前额眉弓处有压痛,疼痛上午重,而中午时最剧,午后减轻,至晚上则全部消失。
(2)上颌窦炎:也为前额部疼痛,上午轻,下午重,在眉弓及面颊部可有压痛,急性者有时伴有上列磨牙痛。
(3)蝶窦炎:在眼后部及头深部疼痛,还可引起晨起轻、午后重的枕部疼痛。
(4)筛窦炎:在眼内角处的鼻梁部可有压痛或疼痛,头痛较轻,前组筛窦炎的头痛性质有时与额窦炎相似,后组筛窦炎的头痛性质有时与蝶窦炎相类似。
3.头痛在休息、滴鼻药、蒸汽吸入或鼻腔通气,引流改善后可减轻,于咳嗽,低头弯腰,用力或突然摇动头部时头痛加重,吸烟、饮酒、情绪激动亦可使头痛加重。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鼻窦粘膜的化脓性炎症.
1、本病最多见于感冒、急性鼻炎之后。
2、过敏性体质及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可导致本病的发生,邻近鼻腔的病灶感染,如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某些磨牙根部的感染,鼻部外伤,异物穿入鼻窦,游泳时跳水姿势不当(如立式跳水),污水进入窦内等,均可引起感染。
3、还有如鼻中膈弯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肿瘤等鼻腔疾病,妨碍鼻窦通气、引流、可引发本病。
4、慢性鼻渊多因急鼻渊反复发作,未得到适当的治疗所导致,很难治愈。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肺经风热 风热邪毒,袭表犯肺;或风寒侵袭、郁而化热、风热壅遏肺经、肺失清肃,致使邪毒循经上犯,结滞鼻窍,灼伤鼻窦肌膜而为病。
2.胆腑郁热 胆为刚脏,内寄相火,其气通脑。若情志不畅,喜怒失节,胆失疏泄,气郁化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或邪热犯胆,胆经热盛,上蒸于脑,伤及鼻窦,燔灼肌膜,热炼津液而为涕,迫津下渗发为本病。
3.脾胃湿热 
素嗜酒醴肥甘之物,脾胃湿热内生。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热邪毒循经上犯,停聚窦内,灼损窦内肌膜所致。
4.脾肺虚弱 
鼻渊日久,耗伤肺脾之气,脾虚运化失健,营气难以上布鼻窍;肺气不足,易为邪毒侵袭,且又清肃不利,邪毒滞留鼻窍,凝聚于鼻窦,伤蚀肌膜而为病。
5.肾阴不足 鼻渊日久,阴精大伤,虚火内扰,余邪滞留不清,两者搏结于鼻窦,肌膜败坏,而成浊涕,发为鼻渊。

鼻渊对人体危害


鼻窦是鼻腔周围面颅骨的含气空腔,与眼、耳、脑等重要器官邻近,鼻窦有炎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起临近组织和器官产生并发症,也可通过窦内脓液毒性作用,引起远离器官感染。
1.眼部并发症 眼眶壁周围2/3以上为菲薄的鼻窦骨壁,还有血管和淋巴管相通,当鼻窦有炎症时,就可因骨壁坏死引起眶内并发症,还可通过鼻眶之间的淋巴交通引起眼部感染。常见的有眶内组织发炎、眶内脓肿、视神经炎等。
2.颅内并发症 鼻窦炎症可通过静脉、神经、淋巴管等直接波及颅内,也可引颅骨的直接破坏侵及颅内,而引起脑膜炎、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甚至可危及生命。
3.耳部感染 鼻窦炎时,脓性鼻涕可引起耳与鼻咽之间的小管发炎肿胀,阻塞,导致卡他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
4.下行感染 常见的有:①咽部感染:可引起咽炎、扁桃体炎等。②脓鼻涕吞下,可引起消化道病变,出现胃痛、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
5.鼻窦内积脓 
成为脓毒性病灶,引起关节、肌肉、心肾及神经系统疾患,儿童表现为智力差,精神不集中,成人则发生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躁等症状。
由此可见,鼻渊对人体的危害复杂而严重,所以患上本病一定要彻底、积极地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鼻窦炎中医五种辨证型治疗
  鼻渊是以鼻流浊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为特征的病证。又称脑漏。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病、多发病。X线片及鼻窦部穿刺,是现代医学诊断此病的关键技术。中医通过辨证,多分以下五种证型治疗。
  风热袭肺
  临床表现为鼻涕黄浊味臭,鼻塞时作,嗅觉减退,头额胀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咽干,苔薄黄。治法:疏风清热,芳香通窍。可选方剂: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白芷、川芎、黄芩、薄荷、川贝母或浙贝母、淡豆豉、菊花、甘草),还可选加黄芩、金银花、菊花、葛根、连翘等。头巅顶痛,加藁本;前额眉棱骨痛,加蔓荆子;后枕及颈项痛,加葛根;双侧太阳穴痛,加柴胡;痰多,加杏仁、瓜蒌等。成药可选鼻渊通窍颗粒或防芷鼻炎片。
  脾经湿热
  临床表现为涕黄浊、量多、味臭,鼻塞重,嗅觉差,鼻窍黏膜红肿,头胀痛,肢体困倦,食少纳呆,脘腹胀满,溲黄赤。舌红,苔黄腻。治法:清脾泻热,利湿祛浊。可选方剂:甘露消毒丹(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涕黄浊量多,加车前子、鱼腥草以清热解毒利湿。
  胆府郁热
  临床表现为鼻流浊涕,色黄而臭,鼻塞不通,不闻香臭,头昏头胀,咽干口苦,耳鸣目眩,两胁胀痛。舌红,苔黄。治法:清泄胆热,利湿通窍。可选成药胆香鼻炎片或选鼻渊舒口服液,涕黄绿者,加服龙胆泻肝丸。


  脾气虚弱
  临床表现为涕或白或黄,黏且量多,无臭味,鼻塞重,嗅觉差,鼻窍黏膜淡红肿胀,肢倦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差,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气,清利湿浊。可选成药补中益气丸。有其他症状时,如湿重时,补中益气丸改汤剂加川木通、泽泻;鼻塞重者,加苍耳子、辛夷、石菖蒲;涕黄浊量多者,加黄连、黄芩、车前草等。
  肺气虚寒
  临床表现为鼻涕量多、黏白无臭味,鼻塞或轻或重,日久不愈,遇风冷加重,自汗恶风,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治以温补肺气,疏散风寒。可选用《疡医大全》温肺止流丹(人参、荆芥、细辛、诃子、桔梗、鱼脑骨、甘草、胡桃肉、肉苁蓉、金樱子、蛤蚧);体虚易感冒者,加服玉屏风散。
  患此病的患者应适当休息,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以免诱发或加重鼻渊;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尤戒除烟酒,以防上火;多饮开水,保持二便畅通;清洁鼻腔,去除积留的涕液,可做低头、侧头运动,以利窦内液体排出;擤鼻切勿过猛,方法要得当,防止引发中耳炎;患鼻渊后,及时治疗,防止表邪入里,实证转虚。

  附:
  中医认为鼻鼽的发生,内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外因多为感受风寒,异气之邪而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肺、脾、肾之虚损为主,其病主要在肺,但与脾,肾关系密切。
  1.肺气虚弱,感受风寒
  肺气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乘虚而人,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打喷嚏、流清涕。
  2.脾气虚弱,水湿泛鼻
  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虚不能固摄,而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鼻塞。
  3.肾阳亏虚,肺失温煦
  素禀不足,或年高体弱,或胎前产后,或劳倦伤肾。或过服寒凉,而致肾阳不足,则肺失温养,乃出现喷嚏频作、清涕淋漓。
  4.肺肾阴亏,气阴耗伤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劳倦伤气,金水不能相生,肾虚不能固摄,气阴耗散于外,或因空调使用不当令空气过于低温和千燥,寒伤阳气燥伤肺阴,乃出现喷嚏频作,清涕淋漓。

 鼻渊概述:
鼻渊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因涕下不止如淌水,故名。

鼻渊俗称脑漏、脑崩。《外科正宗》卷四:“脑漏者,又名鼻渊。总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其患鼻流浊涕,或流黄水,点点滴滴,长湿无干,久则头眩虚晕不已。

 鼻渊的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复,甚则入肺,咳而鼻渊。”

沈金鳌谓此病:“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而成。或饮酒多而热炽,风邪乘之,风热郁不散而成。”(《杂病源流犀烛·鼻病》)。

多由外感风寒,寒邪化热或肺火风热蕴郁及胆热上移所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鼻窦炎,多由感冒引起的鼻窦黏膜发炎所致。

鼻为肺之外窍,如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蕴而化热,热郁于肺,肺失清肃,邪热循经上蒸于鼻;或肝胆火盛,胆火循经上犯于脑,即“胆移热于脑”,而成本病;或因湿热邪毒,伤及脾胃,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热循阳明经上炎,上犯于鼻而成鼻渊。

鼻渊的症状 
以鼻流脓涕、鼻塞及嗅觉减退为主症。症见鼻流黄色脓涕,鼻塞不闻香臭、头痛目胀、日久则头晕易倦、健忘、反应迟钝等。

 鼻渊的分类 
临床可分之为急性、慢性。急性除鼻流浊涕外,多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表证。宜清散风热,用苍耳散、辛夷散、防风通圣散等方;慢性则病期较长,症现鼻塞,频流浊涕而气臭,嗅觉明显减退,头额胀痛等。宜清泄肺热,用辛夷清肺散、取渊散等方。鼻渊多见于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副鼻窦炎,亦可见于重症慢性鼻膜炎。

鼻渊的辨证分型 
肺经风热:病变初起,鼻流黄涕,粘而量多,间歇或持续性鼻塞,嗅觉不灵,可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舌红苔微黄,脉浮数。

肝胆郁热:鼻流黄浊稠涕如脓样,有腥臭味,嗅觉减退,鼻塞,眉心部疼痛,口苦咽干,耳鸣目眩,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脾经湿热:涕黄浊而量多,鼻塞重而持续,不辨香臭,头晕头重,头痛以前额较重,神疲倦怠,胸闷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鼻渊的治疗 
针灸治疗有一定效果,对牙缘性上颌窦炎继发鼻渊者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慢性反复发作者应作专科检查,及时排除肿瘤。

1 方药

初起应治以清热、宣肺、开窍为主,如防风散、辛夷散、藿香散加减;久病者应注意从虚治之,选加味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化裁。

2 刺灸法

取迎香、鼻通、列缺、合谷、印堂、通天、内庭、风池等穴为主[2]。头痛加上星、百会;眉棱骨痛加攒竹[2]。

2.1 治则

清热泻火,宣肺通窍

2.2 处方

列缺 合谷 迎香 上迎香 印堂

2.3 方义

取列缺、合谷为远部表里配穴,以清泻肺热;迎香挟于鼻旁,印堂位于鼻根,上迎香居两侧,三穴共奏疏散局部郁热而通鼻窍之功效。

2.4 随证配穴

肺热—少商点刺出血,肝胆郁热—行间,脾经湿热—阴陵泉,头痛—风池、太阳。

2.5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3 耳针法

取内鼻、下屏尖、肺、额等穴为主,中等刺激,也可用埋针法。

3.1 选穴

内鼻 额 肺 肾上腺

3.2 方法

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次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运针2次。每日1次,双耳交替。亦可揿针埋藏,每3~5日更换1次。

4 穴位注射法

水针:合谷、迎香二穴交替使用。每次注射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0.2~0.5毫升、隔日1次。

4.1 选穴

合谷 迎香

4.2 方法

复合维生素B注射掖,每穴注射0.2~0.5ml,每次选1穴,隔日1次。

鼻渊(鼻窦炎)辨证治则参考文献一

人有无端鼻流清水者,久则流涕,又久则流黄浊之物,如脓如髓,腥臭不堪闻者,流至十年,而人死矣。此病得之饮酒太过,临风而卧,风入胆中,胆之酒毒,不能外泄,遂移其热于脑中。夫脑之窍通于鼻,而胆之气,何以通于脑,而酒之气何以入于胆耶?凡善饮酒者,胆气自旺,且多叫号,故酒先入胆,而胆不胜酒,即不及化酒,而火毒存于其中矣。夫胆属木,最恶者寒风也,外寒相侵,则内热愈甚。

胆属阳,而头亦属阳,胆移热而上走于头,脑在头之中,头无可藏热之处,故遇穴而即入。况胆与脑原是相通,脑之穴大过于胆,遂乐于相安居之,而不肯还入于胆矣。迨居脑既久,而动极思迁,又寻窍而出,乃顺趋于鼻矣。火毒浅而涕清,火毒深而涕浊,愈久愈流而愈重,后则涕无可流,并脑髓而尽出,欲不死而不可得矣。

治法治其脑可也,然治其脑,必仍治其胆者,探源之治也。方用取渊汤∶

辛夷(二钱) 当归(二两) 柴胡(一钱) 炒栀子(三钱) 玄参(一两) 贝母(一钱)水煎服。一剂涕减,再剂涕又减,三剂病全愈。

盖辛夷最能入胆,引当归以补脑之气,引玄参以解脑之火,加柴胡、栀子以舒胆中之郁热,则胆不来助火,而自受补气之益也。然不去止鼻中之涕者,清脑中之火,益脑中之气,正所以止之也。盖鼻中原无涕,遏抑上游出涕之源,何必截下流之水乎。此治法之神耳。或疑当归过于多用,不知脑髓尽出,不大补则脑之气不生。

辛夷耗散之物,非可常用也,故乘其引导,大用当归以补脑添精,不必日后之再用。

倘后日减去辛夷,即重用当归无益矣。此用药先后之机,又不可不识也。人疑当归之不可多用者,不过嫌其性滑,有妨于脾耳,谁知脑髓直流之人,必髓不能化精者也,精不能化,则精必少,精少则不能分布于大肠,必有干燥之苦,然则用当归以润之,正其所喜,何虑之有。

此症用探渊丹亦能奏功。

辛夷(一钱) 当归(五钱) 麦冬(二两) 茯苓(三钱) 黄芩(二钱) 白芍(一两)天花粉(三钱) 生地(五钱) 桔梗(二钱) 水煎服。四剂全愈。

鼻渊(鼻窦炎)辨证治则参考文献二        人有鼻流清涕,经年不愈,是肺气虚寒,非脑漏也。夫脑漏即鼻渊也,原有寒热二症,不止胆热而成之也。然同是鼻渊,而寒热何以分乎?盖涕臭者热也,涕清而不臭者寒也。热属实热,寒属虚寒。兹但流清涕而不腥臭,正虚寒之病也。热症宜用清凉之药,寒症宜用温和之剂,倘概用散而不用补,则损伤肺气,而肺金益寒,愈流清涕矣。方用温肺止流丹∶

诃子(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三钱) 石首鱼脑骨(五钱, 过存性为末) 荆芥(五分)细辛(五分) 人参(五分) 水煎调服。一剂即止流矣,不必再服也。

此方气味温和,自能暖肺,而性又带散,更能祛邪,故奏功如神。或谓石首脑骨,古人以治内热之鼻渊,是为寒物,何用之以治寒症之鼻渊耶?不知鼻渊实有寒热二症,而石首脑骨寒热二症皆能治之。但热症之涕通于脑,寒症之涕出于肺,我用群药皆入肺之药也,无非温和之味,肺既寒凉,得温和而自解,复得石首脑骨佐之,以截脑中之路,则脑气不下陷,而肺气更闭矣。所以一剂而止流也。

鼻渊(鼻窦炎)辨证治则参考文献三      人有鼻塞不通,浊涕稠粘,已经数年,皆以为鼻渊而火结于脑也,谁知是肺经郁火不宣,有似于鼻渊,而非鼻渊乎。夫郁病五脏皆有,不独肝木一经之能郁也。

《内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肺气郁则气不通,而鼻乃肺经之门户,故肺气不通,而鼻之气亦不通也。《难经》曰∶肺热甚则出涕。肺本清虚之府,最恶者热也,肺热则肺气必粗,而肺中之液,必上沸而结为涕,热甚则涕黄,热极则涕浊,败浊之物,岂容于清虚之腑,自必从鼻之门户而出矣。方用逍遥散加味治之。

柴胡(二钱) 当归(三钱) 白术(二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一钱) 黄芩(一钱)茯苓(二钱) 白芍(三钱) 白芷(一钱) 桔梗(三钱) 半夏(一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连服八剂全愈。

此方治肝木之郁者也,何以治肺郁而亦效?不知逍遥散善治五郁,非独治肝经一部之郁已也。况佐之桔梗,散肺之邪,加之黄芩泻肺之热,且引群药直入肺经,何郁之不宣乎。故壅塞通稠浊化也。

此症用宣肺散亦佳。

柴胡 黄芩 紫菀(各二钱) 白芍(一两) 当归 麦冬(各五钱) 茯苓白芥子(各三钱) 甘草 款冬花(各一钱) 紫苏(一钱) 辛夷(五分)水煎服。四剂愈。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不闻香臭从何治
迎香二穴可堪攻




   鼻渊(鼻窦炎)治法

针刺对治疗鼻窦炎有一定疗效。

基本治法:清热宣肺,通利鼻窍。以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迎香,印堂,列缺,合谷。
配穴:肺经风热加尺泽,少商;
     湿热阻窍加曲池,阴陵泉。
操作:毫针泻法,少商点刺出血。
方义:鼻为肺窍,故取肺经络穴列缺,以宣肺气,祛风邪。
      手阳明与手太阴相为表里,其脉又上夹鼻孔,合谷、迎香可疏调手阳明经气,清泻肺热;其中迎香治鼻塞最为有效。
      印堂位于近鼻根部,可散局部之郁热以通鼻窍。






      鼻渊脑漏(鼻窦炎)

      

      石首鱼脑骨二三十枚,火煅为末,每服五分,酒下,先用一二分吹鼻中,不数服更不复发。
      又方∶百草霜研细,空心水调服一钱。


鼻渊并治鼻疮
  辛夷研末,麝香少许,和匀,以葱白蘸塞鼻中,数次即愈。



鼻流黄臭水
 丝瓜藤近根三五尺,烧存性,为末,酒调服,即愈。或老丝瓜去皮去子,火 煅为末,酒下,亦效。


 鼻中生疮
 川黄柏、槟榔,共为细末,猪油调搽,极效。


   鼻痔
明矾一两,蓖麻子七个,盐梅五个,麝香少许,共捣为丸,棉裹塞鼻内,清水流出,息肉自下。


  鼻中生疮                          
   苡米、冬瓜,煎汤当茶饮,神效无比。

又方∶嫩桃叶,捣烂,塞鼻。无叶,用枝亦可。
又方∶元参研末,吹入,或以水将元参泡软塞鼻,亦可。


鼻中生痔     
   顶上梅花冰片点之,虽痔肉垂下亦入。或用生藕节、莲须,瓦上焙枯,研末,和顶上冰片,水调敷之,尤妙。


 鼻中肉块  
    名曰息肉。生藕节连须,瓦上焙枯,研末吹入,其肉渐渐自落,屡试如神。并治鼻中生疮。
又方∶枯矾、生猪油,和绵裹,塞鼻中,数日肉随药出。


 各项鼻病                           
  凡鼻渊、鼻痔、鼻中肉块、鼻塞、鼻疮等症,用辛夷花苞(又名木笔花,又名旱莲蓬),去赤肉毛子,用芭蕉煎水泡一夜,焙干为末,加麝香三厘,葱白蘸入鼻孔,数次极效。


(鼻窦炎)鼻流臭水

名曰鼻渊,又名脑漏。此症从脑顶一股酸气由鼻孔而下,臭不可闻。用真松花粉,时时嗅入鼻中。有人患此数年,百药不效,以此方治之,半月断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