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海昏侯墓50公里,南昌市的老城区正在改造,挖掘机往下一探,竟然发现了古墓群! 蜗居的古人 在象南中心的墓葬发现地,考古专家逐层向下发掘,前后一共发现了11座古墓。其中,编号为11号的古墓最特别。 在小小的墓室里,东西两室挤着6具木棺,其中东室4具,西室2具。 如此狭小的空间竟然塞下了六具棺木,考古专家推断,这肯定是一个家族墓地! 根据墓葬的形制,考古专家猜测,大棺里葬着的有可能是男主人,剩余五具窄棺里躺着的可能是他的妻儿。 古时候的“房”价也那么贵吗?为什么11号古墓的一家6口挤在这么小的墓室里呢? 买“房”的手续 家人去世,想要入土为安,得向土地爷买块地。 在墓穴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公元241年(三国时期)的“买地券”,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买地券,也是最早的女性买地券。 券纸上,甚至还留有有土地公的大名。 考古专家解释,买地劵就是死去的人向土地爷买地的“契约”——实际上反映了从东汉以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宋元时期,土地私有化的现实。 “买地券”最初是作为死者领有阴间土地的凭据。它的用材也在不断变化,东汉人喜欢刻在长条形的铅板上,也有用玉板或陶柱;三国、西晋开始,人们喜欢将契约字据刻于砖上。 为什么凭据的载体会如此演变呢? 因为古时候有过这样的说法:买地券越坚硬,就代表两界关系越牢固。 丰厚的陪葬 一家六口蜗居,探宝本以为这是户贫苦人家,但考古人员随后发现的陪葬品却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完好无损的施釉陶罐、漆器堆满了墓室;在一边的窄棺里则全是衣物——彩色的衣裙、精巧的小鞋;还有大串大串的铜钱,带“耳朵”的鐎斗…… 考古人员认为,随葬品如此丰厚,只能说明墓主人非官即商,非常富有! 在东西两个墓室的隔墙上,考古人员还有惊人发现。 两个墓室中间的隔墙上有一个门洞。 在门洞中,考古队发掘出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器物:守门的陶狗、连着猪圈的陶猪、带着鸡窝的陶鸡还有各种仓,灶,井……难道古时候的富户人家也喜欢玩模型吗? 考古人员解释说,这些器物体现的是古人丧葬的风俗:事死如事生。这些陪葬的陶器,反映了这家人生前的家庭状况。 抠门的富商 好好的一个富商家庭,学穷人蜗居也就算了,偷偷拿祖宗的墓砖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刚刚发现11号墓地时,考古人员根据墓室里方砖上的纪年判断,这似乎是一座东汉时期的墓葬。
然而,一枚蜀国铜钱的出土,推翻了之前的设想。根据常识,后世的钱币不可能出现在前世的墓里……所以,在时间点上出错的只能是那块方砖,这只可能是一座三国时期的墓葬!
而它使用的方砖,很有可能是从东汉时期先辈的墓坑里偷拿出来的。
这到底是因为抠门,还是受某种奇怪习俗的制约?考古人员仍然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
六棺合葬、陪葬丰厚,接连不停的意外带给考古人员的是阵阵惊喜。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棺中死者的关系终被破解。 7月11日 晚21:53 CCTV-10《探索·发现》带来 《象南中心古墓发掘记》 一起来围观三国一家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