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道选择题。 当钱和命放在一起,很多年轻人下意识的回答可能是:我还没准备好。 但现实可能就像热映的电影里那样,任何一场急病,都能迅速将生活的美好温情撕开一道口子,展现世间冷暖。 “命就是钱。” 在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地方,电影里的场景可能每天都在上演。 *电影《我不是药神》 每每说到国内平均收入、薪资水平,茶小妹经常在留言区看到“又被平均啦”、“对不起,我拖后腿了”等评论。 “底层”人民的真实收入,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低得多。 在浙江杭州,这个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一家小超市门口的招聘启事写着: 清洁工 月薪2100元,工作8小时,轮休 售货员 月薪2200-2500元,工作8小时,轮休 仓储管理员 月薪2300元,工作8小时,轮休 (以上月薪均为税后收入) 回头看看网上一些令人“心寒”的言论:
有所谓的“社会底层”,当然也有摆脱”底层“的这么一群人,今天要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那些脱离“底层”的人们 来源:网络整理 说“底层”,未阿姨还真不是 @阿牛Wisun 我一个月请两次保洁,长期预约的是一位姓未的阿姨,手脚特别麻利,关键是收费还不贵,30块钱一小时。 时间长了,每次我都能直接给她家里钥匙,自己放心出门办事。 未阿姨是河北唐山人,43岁,老公在北京做装修工。她用十几年打工挣的钱,给老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盖了房,提了亲。小儿子今年十月份就要办婚礼了,她说:
她打算再干几年,就回老家带孙子,享享清福。在她的老家,未阿姨家算非常体面的人家,供得起两个孩子读书,还能盖上新房。 她是做保洁的,但是真的不是社会底层。 为奋斗,他决定回乡养羊 @闷焦焦 王磊曾经在北京的一家酒店打工,结婚后和媳妇一起回了家乡,一个全是山地,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子,他们开始养羊,每天凌晨3点要把羊赶上山吃草。 我们一大帮人旅游的时候,到他开的羊肉馆,900块一只大绵羊,吃得风卷残云,最后吃下来人均才二十,聊天中悄悄算了算账:
一个有商业头脑,谈吐大方得体,为人忠厚老实的人,肯定不会一直在“底层”。他的儿子白白净净,一看就是“优秀学生”的样子,跟城市孩子也没什么差别。 从门外汉到“大师” @浩浩他爸 20年的邻居终于装修了。每天9点都能看见工头杨师傅安排小工干这干那,一个破破烂烂的房子慢慢变成图纸上的样子,说实话心里蛮羡慕的。 有天拎了白酒和下酒菜,向师傅请教装修心得。 家里怎么装,橱柜怎么打,哪里的建材水有多深,哪些队伍活好,水电怎么安装,买什么样的灯合适,什么预算买什么东西,杨师傅全都门清。 杨师傅说自己是做口碑的,接的活都靠客户互相介绍,档期都已经排到年底了。 为啥?在北京城做了二十多年装修,从一个门外汉到行家,带自己的装修队,树口碑,攒客户。这样的人可真的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 21岁结婚生子,他很愁 @唐无羊。 表弟家是农村的,但是条件不差,家庭一年收入能有15万。20岁就和青梅竹马的弟媳结了婚,弟媳到现在还没工作,一家三口就靠他当保安的3000元工资和父母补贴过日子。 家里希望他至少学个技术,他先后考了大专的面点师和厨师,原因就是不爱读书。 他前几年自己开饭馆,没有经验,定价的时候人工、蔬菜、大米都没算到成本里,亏了小十万… 亲戚说云南有工程,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去盯着,爸妈也希望他去闯荡历练,建筑行业也比保安好,但是他表示孩子太小离不开。——谁让你21岁就结婚生孩子! 总结下来,他错过的几个机会真的是因为“看不准”,而且“做不对”。机会来了要抓住,但也得有方法。 27岁的她,决定学门技术 @他说沉默是金 对!我表妹也是,她性格爽朗,很讨人喜欢,但就是死活不肯上学了,最后去学了美容。她性格很倔而且不听人劝。 10年前,家里人劝她趁年轻考个相关资格证,好好练个三年五载的,以后衣食无忧。她非常坚信美容院的销售是份好工作,她干得有多好,客户多么喜欢她… 攒了钱,她觉得打工受气,要自己开店,非常坚决而且很有信心,但那时候的她连客户的脸都没碰过。事情以她亏了十几万收场。 十年后,27岁的她打算学门技术… 很多人说,人生30-40岁之间最多只能错过一次机会,错过两次,基本上也就爬不起来了。 想从社会“底层”逃离,最好能掌握一门可以卖钱的技术,在独立打拼之前,至少应该积累足够多的经验。 |
|
来自: 刘恩捐 > 《(65)职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