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较几种儿童大脑智力开发的手段,bilingualism是首选

 昵称30276536 2018-07-13

伍教练一路读下来都是名校,表面上风光,其实长年被学霸“欺负”——身边的同学朋友一大堆绝顶聪明的人,光是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就有两位:一个是多年同桌,同样的数学作业,他20分钟就搞定了,开始看武侠小说,而我可能要琢磨3个小时;一个后来跟我混进北大,在对面数学系宿舍打游戏玩腻了,就跑过来打扰我学习。有次我忍无可忍,决定提高提高自己的智力,借了一本脑筋急转弯的书,晚上等舍友们都睡着了,我就打手电研究……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研究IQ题是无法提高IQ的,而且一把年纪再开发智力也太晚了。写了多年的科普打假文章,我陆续发现右脑开发、脑黄金、胎教、早教、益智游戏、健脑操等都是伪科学或者瞎折腾。开发智力必须从小开始,越早越好,最好早到受精之前——你要是能和诺贝尔奖得主、哈佛教授之类生个孩子,估计会比你和现任配偶生的孩子聪明一点。即便如此,智力的遗传效果也未必很好,有人测算过父母都是北大清华的家庭发现,子女也考上北大清华的概率不足5%。吃三文鱼、沙丁鱼等油腻海鱼有效但作用很弱,研究结论的严谨表述是“吃了之后孩子变笨的机会减少”……(还要吃整鱼,吃鱼油也无效)。

总的来说,智力的开发是非常困难的,基本上就是孩子难以改变的命运。现在孩子都生了,在饮食、医疗、教育等生活条件都差不多的前提下,家长们都想知道,再做一些什么事情能让孩子变得聪明一点?提高一点点也是好的,可能人生轨迹也抬高了一点点,被学霸凌虐得轻一点点……这问伍教练就对了,因为我恰好对这方面有研究的兴趣,还有长期的个人实践,可以为大家介绍很可能有效的4种智力开发方法。


说双语

Bilingualism历来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对智力的影响研究非常多。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讲两种语言对智力发育有妨碍作用。有人用经典的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测试发现,双语的孩子IQ低于只说单语的孩子(Saer, 1923),有的测试发现双语儿童在IQ测试的数学部分得分低于单语儿童。后来大家才知道双语儿童其实并不笨,只不过是那些研究找的多数是刚移民到美国的孩子,英语还不太好,导致做用英语进行的测试发挥欠佳。

1962年,Peal and Lambert的划时代研究发现,双语人士在语言和非语言认知能力上都有优势,推测是双语令大脑变得更灵活。自此之后,大量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双语优势”,例如双语儿童学习基本数学概念的能力更强(Bialystok & Codd, 1997),推测别人心思的“心智能力”(theory of mind)发育更早 (Bialystok & Senman, 2004)。最“实锤”的研究是发现双语者的大脑在结构上不同于单语者,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之中,双语者的发病时间平均比单语者晚4年(Bialystok, Craik, and Freedman, 2007; Craik, Bialystok, & Freedman, 2010)。

目前心理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双语对智力在整体上的影响还很难说,“双语优势”主要集中在流体智力,表现为更强的执行控制力(Bialystok, 2005:428)。具体说来,双语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认知能力都强过单语者:

抑制干扰信息的能力。

主动注意的能力。

监视不同信息的能力。

切换不同任务的能力。

工作记忆(大脑的“内存)的区隔性。

知觉的容量。

如果把大脑看成电脑,那么双语者的“电脑”配置更强悍,运行迅速且不容易出错。这些“双语优势”源自双语者说话的时候,脑海中两种语言的词汇都是激活的,他们需要主动注意正在说的一种语言,抑制另一种语言,到了不同的语言环境还要经常来回切换,久而久之就练成了更强的大脑性能(Bialystok, 2006)。这些能力可能让你的孩子上课、做作业、考试更专心,学习各门功课的效率更高。


打游戏

打电子游戏要求玩家在游戏中迅速做出反应,眼球要同时追踪许多对象,大脑要处理大量信息。打游戏所需的各种能力组合起来,恰好就是心理学家们所定义的重要概念——“智力”。

多项研究显示,打电子游戏能够提升人类的思维能力,对直觉、注意、记忆、决策等基础的心理能力产生长期的好处,还可帮助儿童发展逻辑、语文、人际交往等能力。做各种感知或者认知方面的心理测验时,经常打游戏的人总是比不打游戏的人成绩更好。进一步的实验证实,打游戏的确能够提高人们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美国波士顿学院心理学教授彼得·格雷博士总结了下列具体的研究:

●打了50小时游戏之后,一批玩家的视觉得到显著提升,眼睛对图像细微差别的敏感性大大增强。

●让一批弱视的患者遮住正常的眼睛,只用弱视眼打游戏,发现视力明显改善,可完全恢复或接近正常的水平,还恢复了立体视觉。

●打游戏能提升儿童及成年人的视觉追踪能力,打动作游戏还能提升玩家的迅速定位能力——这些能力对开车非常有帮助。

●打动作游戏能够减少玩家的冲动性,避免了他们被不重要的事情刺激到。

●打游戏有助于克服阅读障碍,特别是视觉有问题的患者。有研究显示,阅读障碍的儿童打了12个小时游戏之后,做阅读测试的成绩有所提高。

●打游戏能够提升思维效率,即调动脑力资源快速有效做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一心多用的能力,这对开飞机等复杂驾驶操作很有帮助;增强灵活应变的能力,令玩家在切换不同的工作任务时出错减少。

●人在衰老的时候思维能力下降,包括认知灵活性、注意力、短期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多项研究显示,打游戏可全面改善这些能力,还能提升自信心及生活质量。

●打游戏可提升职业技能,特别是要求手眼协调、注意力、记忆力、快速决策的工作。一项研究发现,打游戏的人操纵无人机的能力超过不打游戏的人,甚至可以达到受过训练的飞行员的水平。另一个研究调查了一批经验不足的年轻外科医生,发现热衷打游戏者比不打游戏的人做手术做得更好。

人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即使老了仍旧如此,而不是遗传基因决定之后就一成不变的。格雷称,打电子游戏能改变我们的大脑,似乎比其他方式更快、更有效地增强智力。考虑到打游戏带来的积极效应是实实在在的,家长似乎不应该再限制孩子打游戏。

打游戏可以显著提升玩家处理问题的灵活性,让人对于同一件事情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思考,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想出更新颖、更有创造性的办法。在学校里,学生很难长时间思考难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阿特·马克曼博士称,打游戏就能让他们长时间思考,或许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聪明。显然,打游戏增强的也是流体智力。

有研究找了一批平时不怎么玩游戏的人玩了40个小时游戏,一些人玩的是即时战略类的“星际争霸”,需要征集、组织、部署军队攻击敌方,另一些人玩的是“模拟人生”,不需要记住太多信息,也不需要思考战略。在随后的认知能力测试中,“星际争霸”的玩家在处理问题上的灵活性显著提升,而且所玩游戏版本较复杂的玩家提升更大。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玩家需要在头脑中同时记住大量信息,练习使用这些信息,可能是灵活性提升的原因(Glass et al., 2013)。

有研究发现玩快节奏的动作游戏能显著增加玩家的视觉空间能力,而这是标准IQ测试的一部分。有的游戏能够增强大脑的工作记忆,还可锻炼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原本对阅读和写字缺乏兴趣的孩子通过网络游戏的文字互动提高了文化水平。

当今最复杂、最有趣的电子游戏要数“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例如《魔兽世界》。这类游戏具有前所未有的社会性,给玩家提供了发挥创造性与解决问题的无限机会。在游戏中,你扮演一个拥有一定身心特点和装备的角色,在虚拟世界和无数玩家互动。为了升级,你需要和别人结友共同探险,格雷认为在游戏中的交友技巧与现实世界中是一样的,你不能粗鲁无礼,要遵守“江湖规矩”,还要理解别人的目标并且帮助实现。你在游戏中还会参加各种组织,学习相应的社会技能——IBM公司研究发现,在MMORPG中的领导技巧和现代公司所需的领导力是一样的。


学乐器

小时候学琴,得到的益处可能在几十年后显现,即使孩子长大后不再碰乐器。美国心理学会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学乐器的人在多项认知能力测试上都比从来没学习过乐器或者学过读乐谱的人好,例如视觉空间记忆、物体命名与认知灵活性、大脑对新信息的适应性等。学习音乐的年限越长,测试得分越高。在音乐水平高的人之中,有一半到老的时候还继续玩乐器,但他们的得分并不比那些没玩乐器很多年的人更高。

负责研究的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心理学家布连达·汉娜·帕拉第博士称,音乐活动是富有挑战性的认知练习,会让你的头脑灵活一生,更能对抗大脑的衰老,其原理是学习一门乐器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可以让大脑生成更多后备神经联系,在老的时候就可以用来补偿认知能力的衰退。

汉娜·帕拉第称:“结合之前的研究,我们相信开始学音乐的年龄和学会的年龄都很重要,因为大脑发育有几个关键的塑造期可以促进学习,在一定的年龄之前学习乐器是比较容易的,对大脑发展的影响也比较大。”


换左右

把自己训练成ambidextrous,即右撇子训练用左手,左撇子反之,使得双手都变得灵巧。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具有不同的分工,左半球较多负责逻辑思维,例如数学和物理;右半球较多负责形象思维,例如艺术创作。大脑神经是交叉指挥对侧身体的,通过训练一侧身体来开发对侧的大脑半球是有效的。国内有的专家认为,有意识地训练身体对侧,例如右利手的人改用左手,能提高对侧大脑的兴奋性,开发出新的智力,建议家长可以从小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两侧身体,增强不常用一侧肢体的活动能力,例如右利手的人可以练左手推铅球、对墙推篮球,用左手拍球、拿东西、堆砌积木等。

很多左撇子的小孩被家长强迫改成用右手,结果有的人能顺利转型,能用右手纯熟地做日常生活各种事情,包括写字,但也有的人适应不良,很多动作只能用左手才能做得好。Grabowska et al. (2012)用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了那些从小被迫改用右手的左撇子,发现他们的大脑功能较为均衡,运动控制区域同时具有左撇子和右撇子的特征。2010年以色列的一个研究发现,人们用左手使劲捏橡皮球4分钟之后,创造力测验的得分得到提升,高于用右手捏球和不捏球的对照组。挪威的一个足球研究发现球员进行非利脚训练(如右撇子改用左脚踢球)8周以后,双侧运动能力显著改善(Haaland & Hoff, 2003),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提高了“球商”。

当然,ambidextrous训练是有争议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及心理学教授Michael Corballis认为左右脑的功能不对称,彼此是互补而不是竞争的关系,推测ambidextrous训练可能搞乱这种有效率的合理配置,反而诱发心理问题。他列举的证据包括天生双手同样灵活的人出现较多学习困难、注意力问题之类,但都只是弱相关,未必有因果关系,更无法说明后天ambidextrous训练会导致这些问题。

从1995年开始,我训练自己的左手,拿筷子、刷牙、握鼠标等尽量避免用右手。记得有一次在一大桌人面前,我坚持用还不太熟练的左手拿筷子,远距离进攻一粒滑溜溜的牛肉丸,颤颤巍巍地送到嘴里吃了。此后,我左手进步神速,现在灵巧度不亚于右手,拿菜刀、刮胡刀做危险动作也不在话下。有时用回右手刷牙什么的反而感觉生疏了,但要用的话很快也能重新熟练起来。

目前还很难说左右互换对大脑智力、认知能力有什么促进作用,毕竟这方面的研究证据还不多。类比双语,我估计ambidextrous训练还是有用的。按照Corballis的说法,ambidextrous训练在20世纪中期因为未发现效果而衰落,但双语的研究也是在差不多这个年代出现转折,用更先进、更合理的研究技术手段,推翻了之前的“妨碍论”,明确发现了在认知方面的“双语优势”。说双语的人多,所以持续得以研究,但玩左右互换的人是少众,未有研究跟上,比较遗憾。

横评

要开发孩子的大脑,父母们可以选择的选项不多,以上是最有代表性的几种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长期进行的行为改变,乃至形成恒定的生活习惯。你看——

双语是每日见不同的人就说不同的语种;

打游戏是沉迷之后欲罢不能;

学乐器是一天不练都会手生;

换用左右是习惯后就自然全部换过来。

只有这样才能对大脑形成足够的刺激,使之逐渐产生新的神经连接,调用新的区域。那些早教、智力题什么的看上去动了脑筋,甚至很烧脑,但是没有形成日复一日、时时刻刻的行为,效果都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注定是徒劳。

4种手段也各有千秋。

说双语。我认为是首选,因为研究最多最透彻,效果非常明确,不但流体智力增强了,而且晶态智力也增强了——孩子学会了足足比别人多了一整套词汇,中英双语的话还能多了解一整个世界文明。认知能力的提升说实话是有点虚的,注意力、抗干扰能力提升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你的孩子多会一门方言,跟别人交流的能力是明确提升的。如果是中英双母语,那么就是很明确的巨大能力优势了。学英语的人投入很多精力却学不好,以为双语很难,其实双语是一种生活方式,真正的双语者都不是靠学,而是靠用的,用起来就简单了,教材和老师都可以省掉。习惯bilingualism以后,你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就能够长期保持状态。

打游戏。虽然也明确让脑子变好使,但极其容易沉迷上瘾,太多人为此荒废了学习和工作——要说能打成专业玩家,参加比赛或者做直播解说赚大钱也是好事,但绝大多数人恐怕都难以从这项活动中产生收益,有点对不起巨量的时间投入。伍教练一直在研究打英文版的游戏,希望能找到有高密度语言接触又刺激好玩的游戏,让这项活动产生语言方面的受益,甚至利用沉迷的力量实现语言能力的迅速提升。

学乐器。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苦修之路。见过太多家长强迫孩子学钢琴、小提琴,投入是巨大的,包括时间、金钱、孩子的身体健康。脑子是灵活了一点,但音乐方面的收益跟打游戏差不多,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在层层考级中脱颖而出,最终能成为靠音乐吃饭的钢琴家、乐器教师等。跟打游戏相比,大多数人在这个过程中是枯燥、痛苦、绝望的。已经有人指出,学钢琴之类是西方贵族闲得蛋疼学的,为的就是塑造跟无产阶级区不一样的“气质”。以后我不排除让孩子学个乐器,玩玩吉他就好了,有兴趣和天赋就搞乐队去吧,学得一般也可以弹个民谣泡个小妞……

换左右。4种手段之中最容易实现的习惯,基本上不用付出代价(时间、金钱、健康、机会成本),在生活中也可增加了少量便捷,能提升运动能力、身体协调性,但大脑开发的作用仍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总的来说,很难再找到一个比bilingualism更好的智力开发手段。让自己和孩子都经常使用中英双语,收益是巨大而深远的。这里插一句,提升英语能力跟开发大脑是异曲同工的,我一直反对“学英语”的行为,包括学《新概念》、背单词书,乃至父母们给孩子“英语启蒙”的很多做法,这些教学学习活动都是短期的,普通人无法长期坚持,对大脑语言模块的改造是不够的,效果也注定是可以忽略的。只有做到在生活中“用英语”并形成长期的习惯,听说读写都换成英语,跟孩子讲话也只说英语,大脑的语言能力才可能获得进步。谨此,伍教练诚意推荐透析法,把你的英语用起来!


References

Bialystok, E. (2005). Consequences of Bilingualism for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Kroll, J. F., & De Groot, A. M. B (Eds.),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 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ialystok, E. (2006). Effect of bilingualism and computer video game experience on the Simon task. 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Revue canadienne de psychologie expérimentale, 60(1), 68.

Bialystok, E., & Codd, J. (1997). Cardinal limits: Evidence from language awareness and bilingualism for developing concepts of number. Cognitive development, 12(1), 85-106.

Bialystok, E., Craik, F. I., & Freedman, M. (2007). Bilingualism as a protection against the onset of symptoms of dementia. Neuropsychologia, 45(2), 459-464.

Bialystok, E., & Senman, L. (2004). Executive processes in appearance–reality tasks: The role of inhibition of attention and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Child development, 75(2), 562-579.

Craik, F. I., Bialystok, E., & Freedman, M. (2010). Delaying the onset of Alzheimer disease Bilingualism as a form of cognitive reserve. Neurology, 75(19), 1726-1729.

Glass, B. D., Maddox, W. T., & Love, B. C. (2013). Real-time strategy game training: emergence of a cognitive flexibility trait. PLoS One, 8(8), e70350.

Grabowska, A., Gut, M., Binder, M., Forsberg, L., Rymarczyk, K., & Urbanik, A. (2012). Switching handedness: fMRI study of hand motor control in right-handers, left-handers and converted left-handers. Acta Neurobiol Exp (Wars), 72(4), 439-451.

Haaland, E., & Hoff, J. (2003). Non‐dominant leg training improves the bilateral motor performance of soccer player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13(3), 179-184.

Peal, E., & Lambert, W. E. (1962). The relation of bilingualism to intelligence.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76(27), 1.

Saer, D. J. (1923). The effect of bilingualism on intelligenc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General Section, 14(1), 25-38.


文/伍君仪,透析英语使用法创始人、畅销书系列《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把你的词汇用起来!》作者、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伦敦大学学院语言科学(语言发育方向)研究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