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故事——王莽改制失败

 泊木沐 2018-07-13

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一概收用,让他们做官。为了收买人心,他把从自己封邑里收来的钱和粮,都拿出来赠送给宾客,而自己家里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赞王莽。

公元前1年,哀帝以25岁的壮年死去,王政君借机召王莽入宫,从大司马、哀帝的恋人兼亲信董贤手中夺取了兵权,迫其自杀,并借机逼死汉成帝的皇后,也就是那个“体轻能为掌上舞”的绝世美女赵飞燕,以及哀帝的皇后傅氏,还趁机平了傅昭仪和丁氏的坟墓,将墓室挖开,掠走大量金银财宝,弃尸荒野。王氏随后立中山王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四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王莽为了继续获取民心,先是建言应该首先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赏,然后封赏在职官员,增加宗庙的礼乐,使百姓和鳏寡孤独都得到好处,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从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又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

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带头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灾区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销,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陈崇为宣传王莽,于是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立长女王嬿为平帝的皇后(即孝平皇后,后来改封为黄皇室主);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王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王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

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

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

公元6年,汉平帝以15岁的年龄故去,还未完全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当然没法留下后代,于是,在王莽的主持下,汉宣帝刘询的后人、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三岁幼童刘婴被立为皇太子,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改元“居摄”。此时,王莽已经权倾天下,成为实际上的汉朝最高统治者,距离“假皇帝”成真已只是时间问题了。公元6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

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王莽登基后,马上组建了最高领导机构,重用自己的嫡系之人及一些溜须拍马之人。能把牛皮吹上天的哀章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不学无术,胡作非为之人把持朝中大权,导致上下沆瀣一气,腐败昏庸,百姓苦不堪言。王莽打着恢复“周礼”的旗号,对国家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王莽改制”。其核心内容有如下几点:

一是改革中央及地方官制,修改大量地名,禁止奴隶买卖。

二是实行了王田、私属制、五均、赊贷、六筦(管)和币制改革。尤其是币制改革,废除了以往通行的五铢钱和刀币,计有五物(金、银、龟、贝、铜)名(钱货、黄金、银货、龟、贝货、布货),共二十八种货币,并规定“一家盗铸,五家连坐”。

三是对无业游民强制劳动,下开后世“两劳”制度的先例;允许士民向政府贷款,开创了发放政府公贷的先例。同时还实行了我国最早的政府收购民间商品制度,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购买,反之则由政府卖出,防止物价上涨。

除此之外,王莽还奉行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压迫政策,将西域诸国的王降格为侯,强令其称臣纳贡,并大肆兴兵,夺取其原有领地;在教育、祭祀、法律、音乐、漏刻、建筑、历法、度量衡、车辆制作的方面也有革新措施。

王莽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了达官显贵们的实力。既然新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不会不管。联手抵抗成为必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在推行王莽的新政时,便实行了“折扣定律”。他们变相地把新政里的好处全部揽到自己的怀抱中,有的被偷梁换柱,有的被另法炮制,有的被折枝减叶,有的被添油加醋……王莽新政出台后,不但使百姓不堪重负,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还成功打造了一批富得流油的富翁来:比如说洛阳的薛王仲、张长叔和临淄的毛伟等人。

王莽的这些做法,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既触动了豪强地主、富商大贾乃至一部分官僚的既得利益,也给广大下层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干扰,进一步激化了西汉后期以来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使他成为社会各个集团、各个阶层反抗的主要对象,成为众矢之的,造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绿林、赤眉起义等。经过这几件一折腾,天下已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局面,最后走投无路的百姓只好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并最终推翻了王莽的新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