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光掠影逛米兰

 洮阳浪子鸿都客 2018-07-13

2018欢乐中西欧游之一:意大利篇


浮光掠影逛米兰

  5月17日凌晨6点半,我们在机场集合,开始我们的2018欢乐中西欧游程。

  导游小杨发的名片上,还印上了一些常用的英汉翻译,给不懂英语的游客提供了一些方便,真是贴心之举。

  我们乘坐的是阿曼航空的客机,要到阿曼的首都马斯喀特转机,然后再到米兰。

  阿曼航空的餐饮和服务差强人意。

  航线上的飞机闪闪烁烁,不断向前。地图是阿拉伯文,看不懂上面注的地名。但是大体可以看出飞过了哪些地方。

  飞机经过七个小时的飞行,大约飞越了缅甸、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然后进入阿拉伯海,到达阿曼湾。

  在阿曼马斯喀特新机场转机。

  从马斯喀特新机场起飞,看见下面干旱贫瘠的土地,黄沙漫漫,缺少植被。

  米兰机场上见到似乎是阿联酋的空乘人员,突然想起当年乘坐阿联酋航班时阿联酋航空的服务和饮食,还有美丽的空姐。

  我们到了米兰。

米兰,因建筑,时装,艺术,绘画,歌剧,经济,足球 闻名于世,是世界最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世界八大大都会之一、世界最大的大都会区之一,世界时尚与设计之都和时尚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和欧洲四大经济中心之一。

  住宿的米兰罗马式风格的酒店。

  花团锦簇的店外装饰给我们展示了意大利人的活泼与浪漫。

  米兰街头的长廊也有时尚的表面,不愧是国际时尚城市。

  街头的抽象雕塑既新潮又飘逸,引人遐想。

  春光中的米兰女孩天真烂漫。

  我们的第一站是斯福尔扎城堡。

斯福尔扎城堡是米兰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是米兰沧桑历史的见征。

十三世纪末的米兰被三个相当重要的家族托力安尼、维斯康蒂、以及斯福尔扎家族治理,这三大家族可以说是当时米兰重要的望族。

斯福尔扎城堡原来是1368年由维斯康蒂家族的加莱亚佐二世修建的防御工事。据说达芬奇也参与了防御工事和机械的设计。外面的城墙上全是可以放置枪的洞孔,旁边也有瞭望台,城堡外围着护城河,里面也有秘密逃生通道。

斯福尔扎家族最初并非米兰的统治者,是因为米兰大公维斯康蒂死后没有男性继承人而宣布米兰为共和制,三年后回归米兰市政府。作为雇佣军首领的斯福尔扎粉碎了共和派,成为了米兰大公。为了获得承认,沾点王室血统,他娶了末代公爵维斯康蒂唯一的私生女比安卡·玛利亚,名义上成了维斯康蒂大公的女婿。

1450年,弗朗西斯科·斯福尔扎一世为了显示自己作为统治者的崇高地位,同时也为了加强防御,开始重建城堡,将其变成他的住宅。城堡于1466年竣工,成为意大利北部最为壮丽堂皇的宫殿之一。

  但法国王室同样有米兰的继承权,因而引发了法国进军米兰争夺王位,后来引起了更大规模的意大利战争(1494-1595)。

随后法国开始摄政,自1499年后城堡不断遭受围攻、抢夺和破坏,日益衰落并逐步变成军营。1515年法国在马里尼亚诺战役中获胜,战败的马克西米利安·斯福尔扎和他的瑞士雇佣兵退回到城堡。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跟着他们进入米兰,他的工兵在城堡底下安放了地雷,于是守卫者投降。后来西班牙人统治了米兰,加快了城堡的加固工程,从1560年起城堡被建造成为星状放射体,在17世纪达到12个防御点。这个坚固的军事要塞一直被奥地利人当做军事基地一直使用到18世纪。1796年被米兰市民强行攻占,用来守卫藏宝室的拱廊遭到严重破坏。自1814年城堡重新被奥地利人占领,1848年城堡再次被米兰市民突袭占领,直到1859年一直被帝国作为避难所使用。从1893年开始了漫长的工程浩大的修复工程并在1904年重新对外开放。

在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米兰遭到了盟军的轰炸,城堡再一次受到重创,战后由BBRP建筑事务所重建,最终辟为现在的米兰博物馆。

图上是十六世纪时的斯福尔扎城堡。

  我们要从后门进去。

后门外是市中心最美的森皮奥内公园,公园占地很宽,里面绿树成荫,绿茵如毯,是市民和游客休憩的好去处。

一只金毛在上面撒欢。

  一只黑鸽子在草地上蹦来跳去。

  走近城堡,城堡左右两角的两座对称的高大圆形角楼进入我的视线。每座角楼各饰有一块石刻盾牌,刻有象征长期统治米兰的维斯康蒂和斯福尔扎家族的巨蛇族徽。

城堡看起来不是太壮观,也并不华丽,它是米兰规模最大的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所以显得朴实无华,唯其如此,它不像有些中世纪城堡那样浮华和炫耀,倒像一本书一样,把它记载下来的米兰过去的兴衰展示给我们,让我们通过阅读它来进入米兰的历史。

  宽阔的护城河早已干涸,据说是被拿破仑抽干的。

  进入城堡的吊桥据说也被拿破仑改动了位置。

  城门顶上有龙形蛇的盾徽,它原是米兰大公维斯康蒂家族的族徽,斯福尔扎家族沿用了维斯康蒂家族的族徽。

这个盾徽在城堡里到处都是。

  蛇形徽章来自奥托内·维斯康蒂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取得的胜利。当时他杀死了一个撒拉逊人,这个人的盾牌上有一个蛇形的图案。回到米兰之后,奥托内·维斯康蒂便借用敌人的徽章并在蛇口中加上一个红色的小人以此来象征他东征的胜利。斯福尔扎家族统治米兰以后沿用了维斯康蒂家族的徽章。在西方文化中,蛇作为一个标志,象征了力量、智慧和权势,所以蛇形徽章不仅仅被维斯康蒂家族使用,意大利的其他一些贵族也有使用这种蛇形徽章的。

  整个城堡是方形平面的,四周围有高墙。院内宽大开阔的空间感觉还是比较恢弘大气。

  配上角落的角楼仍然带有一种威严。右侧这座角楼叫罗克达塔,塔高36米,是由盖勒佐的妻子、后来成为寡妇的波纳·迪·萨博亚建造的。可作为应急避难场所。

  盛衰荣辱也许是世间常态,如今的这些遗物还在诉说当年的繁华。

  地下好像是个马槽。

  那个显得有些惊恐的狮子头像也许早就肇示了今日的衰落。

  城堡有三进院落,用城门隔断。

  这是来自网上的城堡鸟瞰图。

  在小庭院的左侧通过拱门相连的是罗克达内院,它应该算是这一系列庭院中最漂亮的的一个,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高大的柱廊可见当日的恢宏。

  还有士兵在巡逻。

  1893年,米兰市政府开始整修这座历经沧桑和坎坷的城堡,围绕城堡的经历成立了自然历史博物馆、考古学博物馆、家具博物馆等等。

如今,古堡里有市立博物馆、绘画馆、埃及考古博物馆和图书馆等5座博物馆,藏品珍贵而丰富,其中不乏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稀世作品。

一拨一拨的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来这里参观。

  中学生们也来到这里上课,他们听老师讲解,还认真地作笔记。

这个男孩儿好奇地看我们照相。

  据说,斯福尔扎大公非常支持文化艺术,当时这里有很多知名学者和艺术家在这里工作过。斯福尔扎家族几乎资助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重量级艺术家,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大名鼎鼎的达芬奇在这里开展他的各种创作活动。

尽管米兰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但又是一个富有古代文明充满人文精神的城市,古老的雕塑、绘画、建筑随处可见,这应该是米兰作为文艺复兴重镇打下的基础,和当年斯福尔扎大公营造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活动也分不开的吧。

  由于我们在米兰只有一天时间,没有能够进博物馆一探究竟,只能留下遗憾离开,以待来日了。

  正门是高耸的尖塔。

正门塔楼上方又看见了蛇形盾微。

  中间有幅巨大的白色大理石浮雕刻的是骑马的翁贝托一世国王。

  学生们不断地赶来。

  正门前的喷泉不停地喷涌。

  喷泉前面应该还是翁贝托一世国王的骑马像。

  街边座椅上的女人闲适又优雅,不过古典油画中的大书本变成手机以后,未免少了点情调。

  有轨电车遍布市区。

  街上的建筑属于文艺复兴式的,简洁明快,但阳台下的雕塑又使它们有点古典味道。

  虽然我听说过米兰时装周,但我不懂时尚也不慕奢华,所以在经过蒙特拿破仑大街的时候,关注的不是时装店和知名品牌。

我只关心这些半老渐逝的建筑和古老的雕像。

  因为只有它们才能把我带到中世纪,

  带到文艺复兴,

  带到《神曲》、《十日谈》、彼特拉克诗歌的时代。

  从而让我为文艺复兴时期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人本精神和那个时期灿烂的文化而欢呼,同时也为那个时期利己主义在意大利的一系列赤裸裸的表现:赌博、复仇、大量暴力事件、犯罪、两性关系的紊乱和这种道德堕落现象随着16世纪意大利在政治上走向衰败愈演愈烈而叹息

  欧洲人喜欢室外和阳光,临街的店铺都把餐桌搬到了外面。

  从斯福尔扎城堡直行穿过蒙特拿破仑大街,我们就来到了埃玛努埃尔二世广场,由于它就在米兰大教堂前面,也叫大教堂广场。

走到这里感觉形势还是很严峻的,街道到广场之间不仅有围栏,还有荷枪的警察。

  这个广场建于1862年。中央的雕塑是意大利王国第一个国王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的骑马铜像。

公元19世纪末叶,埃玛努埃尔二世结束了亚平宁半岛的分裂,建立了统一的意大利王国。据说埃玛努埃尔二世个子矮小,所以雕塑家让埃玛努埃尔二世骑在马上展现雄姿。雕塑描绘了埃玛努埃尔二世在圣马尔蒂诺战役中骑马激励士兵冲锋的场景。

广场的核心是米兰大教堂,又称“多摩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的重要地标。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是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也是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

大教堂于1386年开始建造,当时是由统治米兰的大公维斯康蒂下令兴建,中央尖塔高108米,塔顶上有一座高4.2米的圣母玛利亚铜像。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在1774年才就位。直到1965年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铜门被安装,这座历时五个多世纪的教堂才算全部竣工。

这里是旅游旺地,广场上人山人海,鸽子成群。众多的黑人兄弟们手里拿着商品兜售。还有一些手里拿着丝线往游客手腕上绑系,很多攻略和导游反复告诫我们不要和他们交集,他们给游人手腕上绑上丝线,然后就要高价,动辄二三十欧。

看来这些人深谙中国人的心理,我小时在五月端午的时候也在手上系过五彩丝线,据说是可以辟邪。

导游还告诫我们看好自己的包,说这里有很多国际小偷,手法高明,防不胜防。使人听了游兴大减。

  广场上角色扮演的街头艺人。

  一只鸽子掠过大教堂屋顶。

虽然被神偷减了游兴,但是大教堂的煌煌英姿还是让人瞠目结舌,赞叹不已。

  她的造型实在让人着迷,。

远远看去,米兰大教堂外观极尽华美。这座纯白色大理石建筑上半部为哥特式尖塔,135个高耸的塔尖像一棵棵松树一样挺拔向上,构成了尖塔的森林,高高地矗立在我们的眼前。下半部为巴洛克式风格,用雕像和各种装饰渲染得非常美丽。

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有“大理石山”之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之为“大理石的诗”。

虽然我不是基督教徒,却也被它震憾得五体投地,产生景仰之情。

  走近看,米兰大教堂用它数不清的雕像使人感动和向往。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教堂外墙均点缀着圣人、圣女和圣经故事雕像,据说教堂外就有3159座之多。雕像的主题多为宗教题材,各种雕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135个塔尖,每个塔尖都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些雕像到底是怎么刻上去又怎么安装上去的?

  教堂共有五个铜门,每一个铜门都有一个故事。左边第一个铜门于1948年完成,表现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个铜门是1950年所作,讲述的是圣·安布罗吉奥的生平,第三个最大的铜门是1906年完成,重37吨,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的一生;第四个铜门是在1950年完成的,讲的是从德国皇帝菲德烈二世灭亡到莱尼亚诺战役期间米兰的历史;第五个铜门1965年完成,表现的是从圣·卡罗·波罗梅奥时代以来大教堂的历史。

  米兰大教堂是非常神圣的圣殿。教堂大厅供奉着十五世纪时米兰大主教的遗体,头部是白银刻成,躯体是主教真身。传说屋顶藏有一枚钉死耶稣的钉子,教徒们为纪念耶稣,每年要取下钉子朝拜三天。当时著名科学家和画家达·芬奇为取送这枚钉子还发明了升降机。

1805年拿破仑宣布他兼任意大利国王时,曾在这里加冕。

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排成长队进去瞻仰,还可登顶欣赏鸟瞰米兰城的美景,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只好割爱了。

  意大利不是同性婚姻国,但人们对同性恋可能也见怪不怪了,像这样两个胡子巴楂的大老爷们在广场上公开亲嘴秀恩爱也算一景。

  大教堂广场周围商场的雕塑。

  在欧洲游览,转脚抬头随处都是雕塑,艺术氛围浓厚,冲淡了商业气息。

  广场右侧黄色建筑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王宫,1778年建成,现在是当代艺术博物馆。

  左侧的长廊叫埃马努埃尔二世长廊,是一个带顶棚的拱廊街,是设计师仿照巴黎古典商业拱廊而建,得名于意大利统一后第一位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建于150多年前。

这里被认为是欧洲最美的商业拱廊之一,是米兰市民的休闲中心,也是米兰的商业中心,是奢侈品牌的集中地。这里有世界各国著名的设计师及高端时尚品牌的专卖店,甚至最新的、未来的时尚趋势都可以在这里发现。主要品牌集中了古琦(Gucci)、普拉达(Prada)、范思哲(Versace)、菲拉格慕(Ferragamo)、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知名品牌。

  从米兰大教堂这一侧的“凯旋门”进入拱廊,映入眼帘的是铺满大理石的长廊,上面印着彩色的马赛克,象征着意大利的团结与自信。

拱廊的很多地方都有明显的爱国的图案,代表着意大利各个城市,比如都灵的公牛、罗马的母狼、佛罗伦萨的百合、米兰的白底红十字。

  长廊两头分别联接着大教堂广场和斯卡拉广场。

  两条交叉的长廊呈十字型,南北长198米,东西长105米,顶部是一个玻璃圆顶,两条玻璃拱顶的走廊交汇于中部的八角形空间。阳光透过玻璃屋顶,照射在底下精致的浮雕和壁画上,泛着神圣的金色光芒。虽然在建造之初,米兰的市民对此方案略有怨言,因为它破坏了部分古建筑,但是建成之后却获得良好的口碑。如今,拱廊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

  长廊的建筑异常漂亮,结构和色调非常华丽,跟长廊中时尚品牌和那些摆设奢华的店铺完全相搭。

长廊十字联接处顶上是巨大的玻璃圆顶。

  地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马赛克图案。

罗马的城徽“罗马母狼”。

  据说长廊的设计者在长廊完工前几个星期从脚手架上跌落摔死。因此米兰形成一个风俗:用脚后跟踩着这个图中公牛的JJ顺时针转3圈,就可以避免同设计者一样的厄运,相反还能带来好运。

结果全世界的MM们都来用脚后跟踩,公牛就悲摧了,JJ成了一个大洞,痛苦可想而知。

这些人们只顾自己好运,却不顾公牛死活,真是不讲一点牛道。

  两只不断变换光源和色调的眼睛引诱你进入店铺。

  要怎么样才能孕育出这种年龄这样的米兰时尚和优雅?

  西方人可能比较重视实践教育,在我们游览的过程中,随时随处都可见到孩子们参观学习的队伍。

  警察还是少不了的。

  穿过埃玛努埃尔二世长廊,就到了斯卡拉广场,广场中间有达芬奇和他四个得意门生的雕像。两侧分别是市政厅和斯卡拉歌剧院及歌剧院博物馆。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至今所知的世间全才。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造型;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

达芬奇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斯卡拉歌剧院建成于1778年。座落在斯卡拉圣玛丽亚教堂遗址,故名斯卡拉歌剧院(该教堂是以14世纪米兰的统治者贝尔纳伯·维斯康蒂的妻子斯卡拉命名)。自从斯卡拉歌剧院于1778年8月3日揭幕首演萨列里歌剧《重建欧洲》以来,有许多著名歌剧在这里首演,如罗西尼的《试金石》《土耳其人在意大利》,贝里尼的《诺尔玛》,多尼采蒂的《卢克雷齐亚·博尔贾》,威尔第的《纳布科》《奥赛罗》《法尔斯塔夫》;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图兰朵》等。

19世纪下半叶,外国作曲家的歌剧杰作也纷纷登上斯卡拉的舞台。法国古诺的《浮士德》,德国瓦格纳的《纽伦堡的民歌手》、《齐格弗里德》和《帕西法尔》,俄罗斯柴科夫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等在意大利的首演,都是在斯卡拉歌剧院进行的。

著名指挥家和音乐指导有意大利小提琴家兼指挥家马祖卡托、托斯卡尼尼、德·萨巴塔和阿巴尔多等。该院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毁,战后重建,有座位2200个,1950年5月11日重新开演,由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出罗西尼的《摩西在埃及》和威尔第的《威恩赞》。

斯卡拉歌剧院不仅是一座华美的大歌剧院,同时也是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歌剧的象征,甚至还是意大利音乐的象征。它被誉为'歌剧之麦加',甚至被称为“风华绝代的斯卡拉歌剧院”。

  以为是机器人,原来是人物秀。

  米兰是著名的足球之城。两只著名的球队 AC米兰和国际米兰世界闻名。米兰曾承办过1990年世界杯,著名的圣西罗球场是各地球迷心目中的圣地。

我们虽然不是球迷,但也爱好。因为吃过饭就要离开米兰,吃饭时问导游能否顺便去看看圣西罗球场,结果得知既不顺路也无时间,只好作罢。

  吃完饭 出来等车的时候,发现酒店对面饰品店的小玩艺颇有趣味。

这只小青蛙盘踞坐在一堆饰品中间,有点奇货可居的样子。

  这只居然在引笛高奏,自得其乐。

  这只爬在荷叶上像晒日光浴的西洋MM。

  这只抱着一朵喇叭花在倚门卖笑。

几只青蛙构成了一个系列,表现了意大利人活泼和俏皮的性格。

  不知道它们是不是名牌,也不懂它们合不合新潮。拍张照片,也算我到过米兰,时尚了一回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