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格救心汤(李可)的方剂

 新宇医馆 2018-07-13


一、方剂组成与来源

1.方剂组成:

附子30-100-200,干姜60,炙甘草60,高丽参10-30(另煎浓汁对服),山萸净肉60-120,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麝香0.5(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

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日夜连服1-2,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

3.方剂的创新与思路: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衍生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学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细究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这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1/6-1/10。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的大辛大热这性,不以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而挽垂绝之生命。19617月,当笔者救治一例60岁垂死老妇时,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压,摸不以脉搏,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附子150克于四逆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喂,1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正是其毒性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仙丹。我一生所用附子超过5吨之数,经治病人在万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附子500克以上者,从无一例中毒。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妙用。伤寒四逆汤原方,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足证仲景当时充分认识到附子的毒性与解毒的撒施,甘草即能解附子的剧毒。蜜炙这后,又具扶正作用(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炙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之弊)。而在破格重用附子100克以上时。炙甘草60克已足以监制附子的毒性,不必多虑。经这样的改进之后,重症病人的治愈率可达十全。而垂死病人救活率,仅可达十之六七。由于个人学识浅薄,思路狭窄,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但着眼于心衰一端,而忽视了垂死病人全身衰竭的全局-------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散失,故本方的治愈率停滞在生死参半的水平。约10年之久。后读近贤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为我国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他在书中创立来复汤一方(山萸肉60克、生龙牡粉各30克、生杭芍18克、野合参12克、炙甘草6克)可补四逆汤之不足。其论云:。。。。。。寒温外感诸症,大病瘥后不能自复,(阴阳气血脱失过甚,全身功能衰竭状态)寒热往来,虚汗淋漓(大汗亡阳,气血将脱)。。。。。。目睛上窜,势危欲脱(脑危象休克先兆);或喘逆(呼吸衰竭,气脱于上)或怔忡(早博、心脏纤颤、心跳骤停之先兆);或气虚不足以息(呼吸衰竭),诸症只见一端,即宜急服。张氏认为: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古人论肝。皆与高级神经活动相关。亦即现代之脑危象出现前兆,为全身功能衰竭之最后转归)张氏盛赞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阳阴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山萸肉为救脱第一要药。余师其意,于破格人参四逆汤中重加山萸肉、生龙牡,更加活磁石、麝香,遂成破格救心汤方。方中,尢以山萸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此点极为重要,为古今诸家本草未曾发现之特殊功效,可适应一世心衰虚中夹瘀的特征,对冠心病尤为重要)。用这,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挽五脏气血之脱失。而龙牡二药,为固肾摄精、收敛元气要药;活磁石吸纳上下,维系阴阳;麝香,急救醒神要药,开中有补,对一切脑危象(痰厥昏迷)有斩关夺门、辟秽开窍之功。《中药大辞典》载: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小量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均有兴奋作用。对心衰、呼吸衰竭、血压下降、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均有可靠疗效。

破格救心汤增强了仲景先师四逆汤类方回阳救逆的功效。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后,使本方发生质变。麝香、龙牡、磁石的增入,更使本方具备了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开窍醒脑,复苏高级神经功能,从而救治呼吸循环衰竭,纠正全身衰竭状态,确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二、本方功效与主治

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水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争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光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下,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心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李可理论妙语:片段集锦

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惹寒邪闭肺,水道不通,故聚水成肿。用麻黄发汗解表,开提肺气。肺气开则水道通,水肿迅速消退

即是邪之入路,亦是邪之出路;  少阴与太阳同病;脾虚不能统血,一切出血症从脾论治;

凡久治不效、反复发作的重病、顽症、痼疾,或交节病作类疾病,必有六淫外邪深伏。伤风不醒变成痨,这则民间谚语道破了深刻的病理、病机。邪之中人,初必在表,失治则由表入里,正气愈虚,邪陷愈深。待病邪深入血分,侵入五脏,在治疗上便成半死半生之局。但即有伏邪,必有征兆。邪正相争,宿疾发作,便显示病邪盘踞经络脏腑。此时,因势利导。扶正托透,常可一举破其窠穴。故《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不单是为表证立法,也是治疗重、难、痼证的法宝。诸症当先解表这样一条极平淡的治法,却寓有神奇的妙用。

营卫内连脏腑,外合皮毛,为人身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即是邪之入路,亦当是邪之出路。《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前贤亦主张诸症当先解表,开门逐盗。喻昌创逆流挽舟法,更谓:。。。。。。邪陷入里,虽百日之久。仍当引邪由里出表。若但从里去,不死不休!!凡沉寒涸冷诸症,外邪深陷入里,冰伏难出者,非汗法不能解此死洁。

脾主气,肝主血。脾虚则谈湿内生,流于四末而为麻木;产后肝血已亏,卧则血归于肝,四末失养则不仁;入睡则营卫气血运行迟滞,故病作

不论何种呕吐,皆由胃气上逆。胃为气机升降之中枢,胃气不降,则诸经之气皆逆。方以赭石、生半夏(一定要生的)、鲜生姜降胃。则气机升降复常,何呕吐之有?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相当于祖国医学之悬饮症。治法率多使用峻攻逐水之十枣汤,但要辩症准确无误,不可滥用。何种症情使用十枣汤为好?《金匮》云: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伤寒论》十枣汤证云: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由此可见,十枣汤仅仅适合于表解而里未和的形证具实者。若有表证,便当先表后里。若以西医的观点用中药,则X光下见有胸水便投十枣,而置表证于不顾,则必使邪陷入里,缠绵难愈,甚或变生不测。故余治愈之胸水证(包括心包积液、肝腹水、肾性水肿)不下万例,竟无一例可用十枣汤者。治水饮停聚为患,不论表里内外各部,皆从调燮三焦气化入手。视其表里、虚实、寒热之不同,皆当先表后里,或以小青龙汤解表化饮,或以人参败毒散益气解表,先开肺闭,以通水道。中阳不运者,益气健脾化湿。下焦阳虚者。以桂附蒸动之。调整体以治局部,勿因局部而害整体,则不专治水而水病自愈。胸腔积液,病机为胸阳不足,浊阴窍踞阳位,阻塞气机。以《金匮》瓜蒌三方(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振胸阳,宽胸膈而化饮邪,丹参饮行气活血,气行则水行,更合千金苇茎汤清肺化痰排饮(原方主治排脓而理肺痈,借用作排水,竟有殊效)取效甚速,一般48小时即可解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