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松 | 思想实验——《科幻的境界与原创力:文明实验》之三

 空谷天籁 2018-07-13


田松教授


作者 田 松(本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责编 许嘉芩 刘愈


◆  ◆  ◆  ◆  ◆  


 思想实验

思想实验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借用一下。

所谓思想实验,就是在脑袋里构想的实验,不一定要真的去做。比如爱因斯坦想象:如果以光速追着光—电磁波,能看到什么?他就想,如果以光速追着电磁波,看到的应该一个波峰与波谷都凝固不动的波,而如果波峰与波谷都不动,那根本就不是波;如果不是波,波峰和波谷就都不存在。也就是说,如果你以光速追着光,光就消失了!但是,光是能量啊,不可能因为我一追,它就消失了呀。爱因斯坦想啊想啊,最后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光速是这个世界的最高速,任何有质量的东西都不能达到光速,所以,人根本就追不上光,光也就不会凭空消失。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前提之一。这个实验,就叫思想实验,任何实验室也做不出来,只能在脑袋里想。

很多小说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思想实验。比如存在主义文学要拷问人性,就把人放到囚室里(萨特),让几个人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地相处在一起,形影不离,想象人在这种极端状态之下会有哪些行为。马克·吐温写《百万英镑》,就是想象,如果一个穷光蛋一夜暴富,会发生哪些事儿。《鲁滨逊漂流记》想象一个人深处荒岛,会如何生存。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中,凡尔纳根据当时人类社会已经拥有的技术,认为有可能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一圈,就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八十天环游地球》海报(图源豆瓣)

说到凡尔纳,我们已经开始讨论科幻了。《八十天环游地球》固然是讲了一个故事,但是其焦点在于讲道理,故事中的人物身份、社会关系,都是为了他要的道理—八十天可以环游地球—来设定的,路线、沿途的遭遇,都只是衍生的配料。凡尔纳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完成了他的思想实验。

科幻作为思想实验是全方位的,作者要提出实验原理(即思想实验的思想,作品要讲的道理),构想实验室及建构实验设备(相当于场景设定),设计实验方案,还要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最后完成实验报告。按照江晓原教授的说法,思想是灵魂,决定成败;而实验室及其中的装置,是为展现思想服务的。没有恰当的实验室,思想的深刻体现不出来,道理也讲不明白;没有深刻的思想,实验室再花哨,设备再复杂,也不会做出多么有价值的实验。

一部出色的科幻小说,一定在背景设定和思想上有过人之处。场景设定具有原创性,同时思想丰富、道理深刻。比如在《侏罗纪公园》中,整个故事建构在分子生物学和混沌理论之上,先是用机械论、还原论、决定论的分子生物学建构出了侏罗纪公园,又用非决定论、整体论的混沌理论毁掉了侏罗纪公园。相比之下,著名的《星球大战》,徒具光鲜的外表,在宏大的星际背景上,讲述的是一个中世纪的故事,既没有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也没有对人类文明的深入思考。所以虽然是科幻经典,并不能算是特别优秀的作品。

《侏罗纪公园》海报(图源豆瓣)


科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和电影类型,天然地就把科学作为关键词,这个科学不是脱离了语境的抽象的科学,而是应用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中的科学。所以科幻的思想实验,便可以用来考察科学、技术、自然与人类社会交互作用的诸多可能性。比如,某些特别的技术(比如隐身衣)被发明并应用之后,人与人类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再如,在一个特殊的物理空间和状态下(比如在一个引力只有地球一半的星球上),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

这一类思想实验,是其它文学门类所不具备的,是科幻之原创性之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