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学家评价林黛玉和薛宝钗:“右黛左钗”与“钗黛并秀”

 中土闲鹤堂 2018-07-14

一、“右黛左钗”

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评价,是红学研究历来争论的一个焦点。作者曹雪芹对钗黛是有其鲜明态度的。这种态度,在清代已被不少学者概括为“右黛左钗”。

应该认识到,“林黛玉的任性、率真、清高是一种美,美在能够较多地保存自我;薛宝钗的律己、安详、宽和也是一种美,美在能更多地体谅他人。”这种认识,无论放在传统道德还是现代道德的天平上都不会失衡。 

 林黛玉剧照

以黛玉为上是《红楼梦》原作的客观描写,也是事理发展的规律,红学这个命题还将长期争论下去。

二、“钗黛并秀、二美合一”

随着对新红学派的重新评价,“钗黛并秀”、“二美合一”的观点又重新多了起来。新红学家认为“钗黛并秀”,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极事巴结、看风使舵、左右逢源、明哲保身的少女,这应该是显而易见。她在贾府的得势,除了个人原因外,还得益于两姨关系,更重要的是贾妃的支持,而不是现代爱情之所由。

 “二美合一”在清代时即已被提出,也是新红学家的一个重要论断。他们认为曹雪芹塑造宝钗和黛玉这两个形象并非对立,而是互相补充的,此即谓“钗黛合一”。 

 薛宝钗(电视剧剧照)

 “钗黛并秀”是新红学派主将俞平伯的一个重要观点,曾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当作政治问题受到严厉的批判。这实际上是一个学术问题,应当允许发表不同意见。

“钗黛并秀”是与历史上形成的“右黛左钗”相左的一个观点。应该欣赏这种“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的学术思想,《红楼梦印谱》作者李怀通认为这种艺术效果是作者写作的一个高明方法,而并非作者追求的艺术效果。作者在书中的大量描写仍然是同情和爱戴受损害者的林黛玉而非薛宝钗。

三、“两峰对峙,双水分流”

“两峰对峙,双水分流”由俞平伯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是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在书中的结构地位作出的很有见地的论述。

俞平伯的这一论断,充分体现到他的一段话中:“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显情场之盛,必如此方显文章之妙。”他认为这才符合曹雪芹本意。 

 篆刻:右黛左钗(李怀通供稿)

在博学多识方面,林黛玉略逊于薛宝钗,但在思虑敏捷,诗作新颖别致、风流飘逸方面,林黛玉则凌驾于薛宝钗之上。林黛玉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但她恣情任性,孤独傲岸,与薛宝钗之随分从时,中庸守身形成完全不同的形象分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