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研究】隐蔽的龙王:大理蝴蝶泉的地方意义与景观叠写

 颐源书屋 2018-07-14

隐蔽的龙王:大理蝴蝶泉的地方意义与景观叠写


李菲菲

 

摘要:大理蝴蝶泉曾是一股灌溉水源承载着白族社会的龙王信仰与仪式活动。旅游开发之后蝴蝶泉从灌溉水源转型为展示景观并成为了纯洁、忠贞爱情的象征。蝴蝶泉被按照文化媒介的主题方向改造呈现出单方面的、非对话性的景观叠写逐渐脱离出了地方意义。

关键词:叠写;地方意义;龙王信仰;蝴蝶泉

杜赞奇在对关帝神话的研究中提出了“superscription”的概念可译为叠写复刻”, 这个概念意在探讨符号演变和社会群体、机构的历史演变这两种层面的演变之间的关系[1]。杜赞奇揭示了神话与仪式曾在中国帝国政体中作为一种交流手段而存在关帝作为国家与农民间进行沟通的符号体系在不同时期得到不同的阐释。国家通过敕封等方式将民间神灵纳入国家象征体系赋予民间宗教以国家伦理的价值。梁永佳呼应了杜赞奇的叠写概念通过大理白族绕三灵节庆的非遗化来呈现世俗时代国家与民间宗教的关系进一步指出当下国家在努力重建叠写能力但在建构本真性和自我东方化的申遗过程中呈现出叠写的限度[2]。当代国家对地方的叠写除了基于抢救和保护逻辑的非遗化叠写还有经济和社会发展驱动下的地景叠写。汤芸借助凡希纳(Vansina) 叠写传统延伸出叠写地景的概念意指地景的意义处于一种不断交错叠加的既变迁又延续的过程中各种意义交织穿插起来呈现在地景上。[3]

本文所述的蝴蝶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主要景点, 1960年放映的爱情电影《五朵金花》使得蝴蝶泉名闻遐迩景区开发以来游人如梭蝴蝶泉水成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但在景区建设之前蝴蝶泉被当地人称为龙潭”, 泉水曾是当地的灌溉水源并承载着白族社会的民间信仰与仪式活动。随着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泉水从灌溉水源转型为展示景观当地村民的生计方式也逐步转型。从旅游地的社区参与程度来看当地村民目前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层面对旅游业已有较高的参与度和依赖性从文化方面而言当地延续着白族社会的民俗和信仰。村民对蝴蝶泉的理解根植于传统的龙王信仰认可蝴蝶泉龙王出水、求雨以及禳灾的灵验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生意的兴隆得益于龙王的庇佑。然而蝴蝶泉的景观塑造和宣传资料并未考虑这个地方意义而是强调一种普适的情感共鸣顺应旅游者对纯粹、忠贞爱情的向往。地方意义与景观叠写呈现出平行的、各行其道的叙事与阐释。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为何爱情象征成为景观叠写的主题地方意义在当下又是如何表达的以及地方意义与景观叠写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和困境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试图将蝴蝶泉这一地景置于白族社会文化场景中来考察并结合当下旅游发展中的景观叠写与塑造对以上问题做一些尝试性回答。

一、地方意义中的龙潭

(一) 作为灌溉水源的龙潭

本文的田野点在大理仁和村白语名为草脚坪”, 位于点苍山云弄峰神摩山麓、蝴蝶泉以东, “相传明洪武年间山洪暴发泥石流淹没了云弄峰麓的豆腐营和羊角村灾民迁人草脚屯由三村并为一村彼此希望仁义和睦相处故改草脚屯仁和’”[4]。仁和村现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桃源村委会面积2.57平方公里距喜洲镇7公里。平均海拔1985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08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蚕豆、大蒜等农作物。

仁和村过去以农耕为主灌溉水源有三股:神摩山麓的蝴蝶泉水、神摩山北侧的蝴蝶箐水、神摩山南侧的神摩山涧水。神摩山涧水又称周城沟或棕树河仁和村村民简称为南涧水”, 是周城村和仁和村的共用水源灌溉季节依水规分配用水;蝴蝶箐水被村民称为北涧水”, 较之南涧水水量不大但因其水质好曾建有酒厂。在三股灌溉水源中南涧水和北涧水是从点苍山花甸坝流出的溪水在七八月的雨水季节曾多次引发洪灾;蝴蝶泉水则是从潭底花岗岩石腹中涌出的裂隙泉一年四季不枯竭。除了灌溉村民还充分利用这三股水源结合地势特征建起过大批水碓、水磨、水碾吸引来区域范围内的其他村庄村民前来打碓磨面。总体而言蝴蝶泉水曾是仁和村最重要也是最稳定的灌溉水源正如当地文人杨光烈在1920年的《蝴蝶泉记》中所述:“水自石腹中涌出可供灌溉之用。地极清幽绝无尘垢迎面置田一顷……虽占南北两溪之水不能应栽插之期仁和之人民所赖以生以养者惟斯泉也。[5]对蝴蝶泉水用于灌溉的最早记录是明宣德年间所立的《洪武宣德年间大理府、卫关里十八溪共三十五处军民分定水利碑文》该碑文记录了当时大理卫指挥使为解决军民争水问题而制定的大理坝子从下关到上关之间的军民分定水例碑文中的草脚屯西山下泉水军中前所四分中所二分民四分[6]此处的草脚屯西山下泉水便是蝴蝶泉水。可见作为灌溉水源的蝴蝶泉水量充沛在明朝的水利事务中已被重视。此外, 1916年的《大理县志稿》也记载有蝴蝶泉仁和村上、神摩山左麓。水从石腹中涌出塘方约五丈可灌田四百余亩[7]

在对仁和村老年人的访谈中得知蝴蝶泉在开发成旅游公园之前水潭被密林包围长满各类古树和奇花异草正前方和南方都是农田西北方有一片茶地。蝴蝶泉水主流从水潭流出后往东南流流经现在情人湖的位置蓄起一小池水之后分流到各支沟灌溉农田。部分支流与南涧水汇合自西向东惠及周城村、仁和村、桃源村的农田后汇入洱海。提灌技术引入大理坝子之后可以抽洱海水灌溉农田但因坝子地势西高东低大致以214国道为界洱海水仅能满足国道以东至洱海边的农田灌溉而无法抽抵国道以西的土地仁和村从神摩山麓至214国道以西的农田依旧要依托南涧水和蝴蝶泉水共同灌溉。目前而言随着蝴蝶泉公园的开发和发展蝴蝶泉水的灌溉功能日渐式微。景区围墙隔断了农田围墙以内的农田被改造成各类参观项目原有的农业蓄水池被改建、扩大为占地6000平方米的情人湖该水景工程依托蝴蝶泉水补给消耗了大部分的水源加上景区内部用水也全部依赖蝴蝶泉水源余量不多的泉水最后从情人湖东岸旅游公厕旁的排水沟流出仅惠及到景区围墙外的部分农田。时过境迁蝴蝶泉水已经不再是那股维系农耕社会的生产用水但在自来水设施完善之后蝴蝶泉水取代了井水成为了村落日常生活用水的来源龙潭出水口一侧埋有水管将水源引到村落各家户蝴蝶泉水以生活用水的方式再次与村民相系在一起。综上在蝴蝶泉作为展示景观的表象之下不可忽视的是水源首先与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二) 龙王信仰与仪式

白族社会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有很多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一些出水的地方都被称为龙潭。苍山北端云弄峰和沧浪峰一带属喀斯特地貌云弄峰山麓从周城村到上关村的地段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很多龙潭每个龙潭又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小蝴蝶泉”“桃花泉”“蝴蝶泉”“玉龙池这些龙潭旁都建有龙王庙出水的龙王受到白族村民的崇拜和祭祀还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在民间流传。从区域视野来看以龙潭和龙王庙为载体的龙王信仰在大理坝子及洱海东岸广泛存在被挑选为旅游景点的蝴蝶泉也具备此区域文化的特征。蝴蝶泉龙潭西侧曾建有龙王庙出水的龙王被村民称为小黄龙”, 关于蝴蝶泉龙王还流传有相关的神话传说:

很久以前洱海里曾有一条孽龙修炼成了母猪龙母猪龙兴风作浪还把西洱河的出水口堵住了淹没了苍洱之间的田坝。神摩山顶上有一个金顶寺金鸡大仙在里面修炼为拯救苍生金鸡欲与母猪龙斗法金鸡大仙就找来神摩山麓的小黄龙作为护法共同战胜了母猪龙。母猪龙战败后冲出西洱河逃到了怒江金鸡大仙顺势疏通了洱海水大理坝子重获安宁。后来由于神摩山根基不稳、山体下陷金顶寺陷落金鸡大仙才飞到了与神摩山直线相对的鸡足山鸡足山的山势形状就是金鸡大仙的脚印。因金鸡大仙曾在神摩山修炼山顶悬崖边一堵天然岩石被称为鸡头石”, 岩石的形状犹如一只雄鸡在险峻的山峰上昂首远望。神摩山麓的小黄龙因护法有功被封为蝴蝶泉得道龙王在苍山各溪箐龙王中有着很高的等级和威望村民立祠祀之。

以上神话故事收集于仁和村主要叙述的是金鸡斗恶龙的区域神话蝴蝶泉龙王在神话中仅是配角”, 强调其护法有功。神摩山麓的蝴蝶泉在区域性的神话叙事中构建出了与整个大理坝子的关联以及与洱海东岸鸡足山的对应对自身的定义是在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实现的。在神话逻辑中小黄龙凭借协助金鸡大仙、拯救大理坝子的功劳被封为蝴蝶泉得道龙王;在民间信仰与仪式中小黄龙有出水、降雨和禳灾的功能。

小黄龙有出水功能赐予村落灌溉水源。老人回忆过去村民前往蝴蝶泉挖水都要带上红香和金银纸先在龙王庙磕头、点香拜了龙王才能挖水。仁和村的传统惯例是每年农历四月份献龙王”, 几个家户相约择日前往龙王庙搭拼伙”, 在龙王庙前烧火做饭向龙王献祭三牲” (猪、鸡、鱼。与之类似腊月里则前往山神庙献山神。蝴蝶泉龙王很灵验倘若遇到干旱之年附近村庄的社祭组织莲池会会组织前往龙潭拜经祭祀、祷告祈雨。与龙王相关的经文《水府大龙王经》是仁和村莲池会必学的经文。关于求雨仪式许烺光曾记载:“1943年春天严重的干旱威胁着喜洲人们便从龙神庙内将龙神爷的塑像一直抬到镇北面山顶上的一个泉旁边。龙神像的前面另有一尊布扎的旱龙’, 后面是一尊用柳条编织的水龙。人们将这三条留在泉边过两天两夜。然后人们又将龙神爷的像抬回神庙内。[8]许烺光记录的这次求雨仪式恰是阐明了蝴蝶泉的区域性在民间信仰与仪式中蝴蝶泉泉水与整个区域的雨水密切关联。梁永佳在谈到白族社会的龙王信仰时也提到了这一次仪式指出龙王的意义在于降雨[9]。龙王除了出水和降雨还有禳灾的功能。白族社会有看香火的风俗家里有人生病或发生不顺的事一般就会去找巫师看香火”, 巫师会指明要去献祭哪位神灵以禳灾。看了香火后来献祭蝴蝶泉龙王的村民就不限于附近村落了远处的村落也会有村民过来献祭以求消灾免难。

除了以上不定期的祭祀活动蝴蝶泉龙王一年一度的定期仪式是在农历四月十五日村民称为龙王会四月十五。《蝴蝶泉记》中写道:“有时祷雨无不应验;舞之地无多滚乎!其始不过邃潭深渊。先君子修治之周围砌石潴水灌田乡人以为山川钟毓之灵建祠崇礼。每年四月望五为诞降之期或谈经典或演古文。[5]蝴蝶泉的龙王会是区域性的传统庙会农历四月十五日大理坝子很多村庄的女性社祭组织莲池会和男性社祭组织洞经会都会前来莲池会拜经、祭祀洞经会谈演洞经。村民回忆过去的庙会很热闹从龙潭到214国道都聚满了摊贩除了老年人的祭祀活动很多年轻男女也来赶庙会在龙潭边观蝶、对歌热闹非凡绕三灵的盛况不相上下。

二、作为爱情象征的蝴蝶泉

1960电影《五朵金花》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放映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对白族青年在蝴蝶泉边对歌、定情、相会的爱情故事。该电影引起巨大轰动并先后在54个国家放映获得了国际知名度电影插曲《蝴蝶泉边》也备受好评。至此蝴蝶泉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蝴蝶泉的建设和管理拉开了序幕。1961郭沫若到蝴蝶泉游览考察听取了当地老人倪其珍讲述的青年男女殉情化蝶的传说故事即兴写下76行的叙事长诗《蝴蝶泉》并于同年11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五朵金花》电影中的爱情喜剧和郭沫若长诗中记录的本土殉情传说为后来作为展示景观的蝴蝶泉奠定了爱情主题的基调蝴蝶泉逐渐成为纯洁、忠贞爱情的象征。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明清时期蝴蝶泉就开始出现在一些诗文、游记和志书中[10]最初是以其百蝶相会的奇观胜景吸引了文人墨客的关注诗文皆是记述和吟咏美景的文字无关爱情。大致以郭沫若的长诗为转折点以蝴蝶泉为素材的各种诗歌、对联、散记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倾向爱情主题加上电影、歌舞等新作品的艺术创作重构了对蝴蝶泉的阐释方式。

蝴蝶泉一带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传说其中有两则传说因有爱情的元素筛选出来通过不同文化媒介的记录、叠写在蝴蝶泉景观化的新阶段产生了较高的流传度。一则传说最初源自仁和村大致情节为:羊角村的雯姑与苍山猎人霞郎相恋地方霸主虞王强抢雯姑为妻霞郎救出雯姑在追兵围困下二人跳入深潭后化蝶飞出、形影不离引来四方彩蝶共舞 (1) 。这则传说也便是当年倪其珍老人向郭沫若讲述的版本被郭沫若编入长诗并发表后获得了正统性”, 出现在蝴蝶泉景区的各类宣传资料中。1970年代大理白族艺人把传说改编为大本曲《阿龙阿花传说》在白族民间不断流传演唱。第二则传说最初源自周城村大致情节为:年轻猎人杜朝选为民斩蟒并救下两名女子二女向杜朝选倾诉了爱慕之情被谢绝后跳入了蝴蝶泉杜朝选悔恨之下也跳入深潭。三人均化为蝴蝶飞出引来四方彩蝶前来凭吊 (2) 。斩蟒猎人杜朝选是周城村的本主神这则传说实际是村落本主故事与殉情故事的结合体。这两则传说流传的村落不同、情节不同却殊途同归仁和村与周城村都通过传说故事与蝴蝶泉这一相邻地景构建关联。两则传说故事都归于殉情、化蝶的结局容易让人联想到梁祝的故事引发情感共鸣:“蝶沉泉底未堪衰优美传奇动客怀。到此游人何所忆?梁山伯与祝英台。[5]事实上如果单凭《五朵金花》的电影创作就赋予蝴蝶泉爱情象征显然是没有根基的从对本土传说故事的挖掘、筛选、阐释开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叠写。

蝴蝶泉水作为纯洁、忠贞的爱情象征不仅有文化媒介的宣传和本土传说的呼应一年一度的地方节庆也为这种文化想象提供了展示舞台。地方意义中农历四月十五日的龙王庙会同时也是两则传说中男女青年的殉情之日殉情化蝶、百蝶来朝又被称为蝴蝶会。对一个地方节庆看似不同的解释恰恰体现了传统节庆本身的包容性和复杂性正如葛兰言所列举的上古春季或秋季节庆[11]传统节庆往往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社会形态而并非是有单一目的的简单习俗。蝴蝶会与绕三灵相似同时具备祭祀、祈丰、对歌、游玩等内容。在以爱情为主题的景观叠写中蝴蝶会的祭祀仪式被遮蔽而青年男女赏蝶、对歌、游玩的场景被进一步阐释, “千百年来每到蝴蝶会期远近的白族青年纷纷聚到蝴蝶泉边弹三弦唱情歌跳霸王鞭舞与美丽的蝴蝶共享爱情和幸福 (3) 

当然蝴蝶泉公园作为一个旅游景区仅有一潭象征爱情的泉水是不够的。从1979年蝴蝶泉恢复建设至今设计建设了依爱情主题来命名的水景项目情人湖、鸳鸯池、照妆潭;以蝴蝶观赏和科普教育为核心的蝴蝶馆、蝴蝶大世界;以观景休憩为功能的望海亭、观泉亭;以民族文化展示为目的的金花演歌台。此外旅游公园内还有徐霞客雕塑、郭沫若咏蝶碑、《五朵金花》剧照展示等参观项目这些与蝴蝶泉有关的文化名人、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成为了景区宣传的重要媒介。总之蝴蝶泉公园的景观塑造以爱情主题为核心并逐步向综合性旅游公园发展。

三、景观叠写的限度

蝴蝶泉从当地的灌溉龙潭转型为著名的旅游公园景观叠写无法涵盖地方意义二者呈现出平行的、各行其道的状态。1980年代蝴蝶泉开始了大力建设潭水西侧龙王庙的位置被规划为通往望海亭的月宫门。在当时破除封建迷信”“建设文明公园等主导话语下承载地方意义的龙王庙被遮蔽、覆盖。但龙王信仰并没有消失村民依旧朝着龙王庙原址的方位进行祭拜。直到1990年代村民曾多次向公园申请重建龙王庙但因与景区规划和建设冲突均无功而返。眼下龙王庙重建无期村民与景区只能各退一步协商出一个对策。被蝴蝶泉公园利用为养植基地的地段过去是仁和村的秧田秧田里有一间小房子曾经是守水老人居住过的村民就在这间小房子里重构仪式空间、祭祀龙王;到每年农历四月十五的龙王会期就可以将龙王的塑像抬到蝴蝶泉水潭边祭祀让龙王年度回归。养植基地就在公园内部但有一道铁门与游览区相隔门上贴有工作重地游客止步的标识。1997年村民重塑龙王雕像后蝴蝶泉龙王就被安坐在景区的这一模糊地带”, 既能享受村民的香火又不会影响景区的秩序。

蝴蝶泉龙王虽被安坐在一间简陋的小房子里但香火不减。到了每年农历四月份献龙王”, 仁和村的村民会在小房子前搭拼伙”, 献祭之前还会到龙王庙的原址处对着月宫门磕头、敬拜。平日里偶尔也会有外村的村民看了香火后前来拜蝴蝶泉龙王也是在小房子处献祭。那些在蝴蝶泉公园给游客出租白族服装的老人每天都会给龙王上香。受电影《五朵金花》剧照的影响很多来蝴蝶泉参观的游客都喜欢在潭水边装扮成金花、阿鹏的形象拍照留影仁和村村民也发起了一个出租白族服装的组织(村民称为穿衣裳”) , 只要是村里的人都可以自愿加入收入均摊、当天结算。仁和村莲池会里的很多老年女性都参与这个组织添补家用。有意思的是这些在潭水边给游客穿白族服装的老年人每天清晨抵达蝴蝶泉公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龙王的小房子里烧香、敬拜。她们与游客虽然亲密接触”, 但却秉持着截然不同的叙事一位奶奶曾和我说, “龙王以前保我们做农业现在保我们做旅游我们蝴蝶泉就是依靠着龙王了。对于那些不识字且听不懂普通话的当地老人而言或许永远也不会理解游客为何热衷于在水潭前相拥合影就像游客也永远不会知道有位蝴蝶泉龙王正在庇佑着这片土地。

到了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也就是龙王归位的前一天仁和村洞经会就会组织成员到龙潭边搭设棚子、布置场地当天下午就将龙王从小房子里请出来用佛轿将龙王的塑像抬到龙潭边安坐。农历四月十五日一大早仁和村、波罗村、上关村、桃源村、周城村、仁里邑村等村落的莲池会和洞经会陆续到达蝴蝶泉各觅地盘开启一整天的祭祀活动。村民说蝴蝶泉公园开发以后外村人来参加蝴蝶会的人就变少了, “公园内不能像其他庙会那样占道摆摊没有以前好逛进入景区还要出点门票 (4) 有这些限制就没有以前热闹了。如今景区宣传资料中蝴蝶会时白族青年男女在蝴蝶泉边相会、对歌的场景并没有重现反倒是没有被资料提及的祭祀活动维系着节日的气氛。当天的祭祀活动结束后蝴蝶泉龙王又被村民抬回到小房子里。

四、结语

在大理蝴蝶泉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同一地景承载着不同的解释空间。对当地村民而言蝴蝶泉水基于灌溉、饮用等功能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并在传统的仪式与节庆活动中与蝴蝶泉构建起稳定的信仰关联。在当地村民与泉水之间有一套基于龙王信仰的认知体系这套认知体系是极其稳定的在社会变迁的当下依旧保持着延续性。对景观叠写者而言蝴蝶泉的主要功能在于展示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者) , 而在游客与蝴蝶泉之间就要通过文化媒介搭建起桥梁。作为旅游景观的蝴蝶泉文化媒介先行”, 文学、影视作品等媒介成功产出之后反推景观建设使得景观不得不按照文化媒介的主题方向改造蝴蝶泉便成为了爱情的象征逐渐脱离出了地方意义。

当下景观叠写往往在国家规范、地方政策、景区评级、市场经济、文化媒体等多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忽视了景观在地方语境中的文化表达呈现出单方面的、非对话性的叠写。在本文的案例中地方意义的龙王信仰与景观叠写的爱情象征在互不干扰的状态下并行背后却也隐藏着地方意义被淡化的危机。当地的年轻一辈出生在蝴蝶泉景区发展时期泉水功能的改变、龙王信仰的遮蔽导致当地的集体记忆发生了断层。因此如何看待景观叠写与地方意义的关系和困境已然成为旅游场域中地方文化传承不可回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杜赞奇.复刻符号:关帝的神话[M]//张颂仁陈光兴高士明.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杜赞奇读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4.

[2]梁永佳.“叠写”的限度:一个大理节庆的地方意义与非遗化[M]//金泽.宗教人类学(第四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汤芸.以山川为盟:黔中文化接触中的地景传闻与历史感[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8.

[4]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市地名志[G].1990:28.

[5]杨文映.上关村志[G].2006:471, 510.

[6]段金录, 张锡禄.大理历代名碑[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0:127.

[7]周宗麟.大理县志稿[G].民国五年排字版.

[8]许烺光.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M].王芃.台北:台北南天书局, 2001:20-21.

[9]梁永佳.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镇的仪式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124.

[10]赵勤.蝴蝶泉志稿[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2:42-45.

[11]葛兰言.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M].赵丙祥, 张宏明,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43.

 

注释

(1)后来编写的《白族民间故事》《上关村志》《大理喜洲文化史考》等地方资料在提及蝴蝶泉的传说时都沿用这个版本

(2)后来编写的《喜洲史韵》《人文苍山》《大理喜洲风物》等地方资料在写蝴蝶泉的传说时皆记录着杜朝选的故事

(3)摘录于蝴蝶泉景区标识牌

(4)蝴蝶泉景区的门票价格为60元;凭本地身份证, 收取半价门票30元蝴蝶会当日, 凭本地身份证, 收取5元门票

 

【作者简介】李菲菲(1989-) , 女, 白族, 云南大理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