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邪不压正》开画,何谓“特别姜文”?

 老王t5mxpxboum 2018-07-14


《邪不压正》在古北水镇的长城剧场搞了首映。现场点评和朋友圈观感,都有多人修辞说电影“特别姜文”,“特别电影”,“特别燃”。后两点好理解,这个“特别姜文”怎么讲?



我试着把这四个字实化一下,说说姜文的电影美学。

首先,是快3倍的叙事美学。从出现端倪到发生结果,电视剧需要100分钟铺垫,一般电影需要5分钟铺垫,姜文只需要1秒。然后石破天惊。

比如说,开篇的雪夜灭门案,师父刚说了个不字,这边枪声已响。杀戮还在进行,已然浇上汽油,毁尸灭迹…


再比如,蓝先生上一句还在和医生晓以大义,下一个动作就是将其推下城墙,害其性命。



疯狂的推进速度,是姜文的显性特征。寻常的桥段,因此生出了新的节奏。

其次,响10倍的听力美学。声音动效是剧情和动作的重要帮手,到姜文这儿成了一夸张到扰民的表达方式,它会死命地捶打你的耳膜和心房,形成一种荒诞或狂躁的体验。有些时候类似于《敦刻尔克》的沉浸式刺激。

记得《太阳照常升起》里,老唐的猎枪“咚咚”有声,噪音入耳。《邪不压正》里,磕头的声音大过了打夯的动静。



还有,离不开的奇幻镜头。《一步之遥》里的一轮明月和飞身而下,《邪不压正》里的人工躲子弹…电影里超自然的部分,算是童心、奇想、诗意?反正是增加了某种趣味。

奇幻会带来特别的意象,以及各说各话的解读。这些解读,有的也堪称奇幻,以致到了主创人员都不敢认的程度。



再有,抓不住的形而上表达。《阳光灿烂的日子》可能是最清晰的,之后就成了五色斑斓的意念拼贴,《太阳照常升起》是癫也是巅。姜文电影的局部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你一定要把它捋成一条线,炼成一颗舍利子,困难和迷惑就来了。所见即所得,大概是最好的读解方式。

这块儿更是误会套着误会,胡话连着胡话,把电影当哑谜打。姜文也是得了趣,越发地在片中故布疑阵。



至于什么荷尔蒙,酒神精神,恶趣味,那是一以贯之的了。《邪不压正》就是比《一步之遥》的观影体验更愉悦。

票房嘛,看今天开画以后与《我不是药神》的较量结果了。“特别姜文”就意味着不会特别普世,仍有阅读门槛。不过这不重要,这两种影片都是中国电影市场之所需。


【文/五指山】


扫一扫更进一步接触影视行当!


影视独舌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点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