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美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有独自发祥孕育,发展演绎,成形定性的清晰脉络和事物迹象,并以其自成体系的精湛技艺及其造型经典理论,从一个侧面构建着中华民族美术、尤其是东方美术的典型实体。藏传佛教造像的庄严妙好,基本上依赖于其严格的形制量度经典的延续承传,故“三经一疏”经典是使藏传佛教美术乃至藏民传统美术的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历史性、审美性得以确立的重要因素。也是使藏族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美术诸方面构成实体性文化层、艺术高度和有机组成部分的基本法度。 本文内容大致与造像量度经中绘图内容类似,可能是18世纪西藏或尼泊尔地区的佛像绘制参考指南,其中包含32幅详细绘图。 所谓“造像量度”就是佛像人体的比例和造像的尺度。佛教造像的形象都不是凭空捏造的,造像的身材比例、面貌、姿态、装饰等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并且以白描绘画的形式被收录在类似于这类《造像量度画本》中。它所用的尺度单位是以造像的中指宽度为基本单位,即“一指”。 《国宝档案》造像艺术—清《造像量度画本》视频: http://tv.cntv.cn/video/C14121/2bd9da0602624f99b90cd10990c79255 本文转载自微信订阅号《南山供秀》 ![]() 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作者:谢继胜 主编,谢继胜,熊文彬,罗文华,廖旸 等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