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其他学科)丨周二(语文) 周三(数学)丨周四(英语) 周五(班主任)丨周六(微周刊)丨周日(好文精选) 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所认知,星宝也曾分享过多篇深入阐述“数学阅读”的文章—— 寒假在即,很多老师都在为孩子设计阅读书目,今天与您分享清华附小1~6年级数学阅读书单,希望给您以借鉴和启发。 我们理解的数学阅读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阅读,即围绕材料、问题,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或经验,以图画、文字、语言为载体,数学思维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思想来认识、理解、吸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 对于儿童来说,数学阅读的内容极少是“纯数学”的文本,而“非数学因素”成为重要的载体或内容,比如文学、艺术。 尽管我们发现很多儿童最初在阅读数学绘本时,最先吸引他们的是画面、情节,他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情感和艺术,但我们并不认为这对数学阅读来说是一种“为他人种田”。 一方面,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当儿童融入故事情节,与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时,主人公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探索和思考的欲望。 另一方面,数学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发展的心理过程,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想象与推理总是相生相伴,通过数学阅读,孩子们远不只获得“数学”的营养,更会受到科学、人文、艺术、精神与价值观等立体的滋养。 我们认为,好的数学阅读应当有以下四个价值的体现:汲取智慧、启迪思考、培塑人格、陶冶情操。 所以说,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阅读,为儿童提供了一条认识、感悟、理解、应用数学的“跑道”,让数学超越于数学,变得更加温情、丰富而柔软,让营养之“盐”溶在“汤”中。 我们只见过不喜欢数学的儿童,没见过不喜欢故事的儿童。从入门的角度来看,绘本是极其重要的载体。因此,从低年级起,我们遴选绘本的理念是“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对于阅读作品,我们明确四条遴选标准。
对于读什么,我们绝不只是教师说了算。我们会通过由下至上又由上至下的循环往复的方式,由学生、家长、教师、专家共读、共荐、共选,逐步达到至善的境界。 随着书单的逐步修订,我们的数学阅读内容已经基本做到配合数学课程进度,基于儿童认知水平,形成较为合理的序列安排。 以“数的认识”这一系列的数学阅读为例。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自然数似乎已经烂熟于心甚至在学习时漫不经心。 于是,我们在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引入绘本《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绘本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人类经历的用身体计数、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符号计数、10进位法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让儿童感同身受。 回到阿拉伯数字的创造之初,数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且还惊奇地发现原来数字的写法所包含的角的个数与竟然与这个符号所表示的数量相一致,后来为了书写的方便才做了更进一步的简化。 经历了这样的阅读,儿童对数的认识和理解变得深刻起来,对数字也不再“轻慢”,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学知识都经历着人类探索的不简单。 同样是对于数的认识,我们注重内容选择的连续性,配合儿童认数的发展,形成该系列阅读的基本体系。 比如,中年级,我们就选择绘本《和邻居亲密相处》《各国的早餐》等让儿童阅读。这些绘本故事性强,学生容易进入问题情境,慢慢去思考和体悟关于平均分、分数、分配等的相关问题。 还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尝试提出一些由故事引发的相关分数问题,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绘本所蕴含的乐于分享、亲密相处等价值观和品德教育自然融入、不着痕迹,长期的阅读必然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很多儿童在数学阅读中,首先获得的是故事中人物品行的感化,进而带着情感的驱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儿童数学阅读内容综合性的一种体现。 清华附小数科阅读书目 (本文摘录自《星教师·2016小学数学年度创新教学设计 (本文摘录自《星教师·2016小学数学年度创新教学设计》,获作者授权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