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艺术家 李剑华 1997年,刚到日本的头两年里,我利用办中文报纸的机会,访问了不少旅居日本各行业的新老华侨,慢慢手头上积攒了一些采访文稿,就萌发将它汇集成册,搞出了首部十几万字的书作。 1998年冬天我飞回北京,找了京城几家出版社谈出书的计划。当时接待我的有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老社长、还有华夏出版社总编,最终选定在北京华夏出这部书。 以旅日纪实文学的手稿,定了《日本不是天堂不是地獄》书名。1999年5月,北京华夏出版社还搞了一个新书首发式活动,邀请了几位作者回京参加售书与读者见面会。缘于时间关系,我未能出席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夏举行的签名售书见面会。便托友人帮个忙,去西单书城现场踩点,后来她告诉我当天读者见面会办得很热闹,现场展销的书几乎全部售完。 得知这个消息,让人分外惊喜!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一位搞画画的人写出的首部纪实文学作品,竟然被国内读者认可。我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各行各业的现象。其有一个章节,以《域外生存——红灯区中的中国女人》,是我利用空余的时间去新宿采访,了解一些当陪酒女郎的经历,并选取了十余位案例进行了描述和介绍。 当年这部书作在国内首发后引起读者热议。“当时在我手头上编过两位海外作者写的书。一位是美国的陈燕妮写的《告诉你一个真美国》,再有就是您、这样一位艺术家写的书,写的中国人闯荡东京的故事……”。负责该书作出版的责编袁平告诉我说。 1999年5月,书在大陆发行后,《光明日报》副刊《生活时报》连载刊发了书中部分文章。经历了首部书作出版之后,我成了又书又画、两支笔弄生活的人。 尽管事隔多年,至今回想起那段经历变得尤为珍贵。同时它也引发我们去思考,环境是改变人的重要因素。透过这个侧面让人更加坚信,选择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大环境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坚信个人的能力,善于学会适应环境,就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艺术人也不例外。 
1999年5月,李剑华首部纪实文学作品(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  2009年,李剑华在东京新宿。
 2012年,李剑华出席参加东京“第29回日本海洋绘画展”,图为:在东京艺术剧场前留影。
 李剑华新作《潮后》(水彩)109×79cm、法国水彩纸(出品作品)。
 东京艺术剧场室内。
 艺术剧场室内2。

同上。

同上。

同上。
 2012年,李剑华出席展览。
 李剑华出席现场2。
 东京艺术大学老教授、油画家绢谷幸二先生为艺术剧场设计的壁画作品。

同上。 展览作品。 池袋站。 2012年,李剑华创作之余。 李剑华水彩新作《酣睡》(水彩)109×79cm、法国水彩纸(个展出品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