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甫松《采莲子(二首)》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4
《采莲子》(二首)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船动湖光滟滟秋(举棹)。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无端隔水抛莲子(举棹),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反映江南采莲优美风俗的第一首诗,是汉乐府《江南可采莲》。后来梁武帝制《采莲曲》,梁、陈、隋三代相沿之作不少,但多浮泛轻靡。皇甫松是唐代人,生于江南,他的这组《采莲子》,则是清水出芙蓉,充满健康活泼的生活气息。
《采莲子》是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句尾带有和声。此组歌词,若去掉和声,则无异于七言绝句,呈示的是一位少女采莲的情景,这是其第一境界。包括和声在内则不同,展现的是采莲众少女一唱众和的情景,这是其第二境界。此词和声既传,则应欣赏其作为有和声之歌词而不是无和声之绝句的全幅境界。
两词的主角为同一少女,两词回环相映,实不可分。先看第一首。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第一首第一句是说,荷花的清香飘满辽阔的湖陂。
菡萏即荷花。采莲是采莲蓬,但此时不妨还有迟开的荷花,如此意境则更美,荷花与红裙少女相映成趣。陂是池沼,即荷塘。香连二字,以荷花的清香把回塘十顷连了起来,并把采莲女曲曲引入荷塘深处,这样写法,有空灵之妙。句尾和声“举棹”,与现境相关,分明唱出众少女打桨荡舟的情景。诵之则仿佛一女歌声方余音袅袅,众少女已齐声唱和。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第二句是说,年轻的姑娘贪玩爱耍把采莲延迟。
小姑是歌中人,其实不妨就是唱歌的少女,如此则有戏剧性,意味更妙。小姑平时藏深闺,今日入池塘,林立的荷叶似乎隔开了人世的拘束,清清的水波更荡开了她的心扉。小姑不禁贪玩戏水,流连忘返。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第三句是说,傍晚她戏弄湖水把船头淋湿了。
“晚来”承上句“采莲迟”,“弄水”点上句“贪戏”。小姑弄水,大概是赤着双脚打水吧,到了兴头上,采莲的船也给浇得水湿淋淋。可是她的娇憨之态远不至此。
“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末句是说,更脱下红裙网罗池中鸭儿。
小姑的无拘无束,憨态可掬,活脱脱就在眼前。句尾和声一起,伴随着众少女的一片笑声。那场面就不消说了。
再看第二首。
“船动湖光滟滟秋(举棹)。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这首歌词的前两句是说,小船掀动了满湖风光,水波相连一派清秋。痴情贪看年轻人,让小船任意漂流。
采莲船,荡漾在一片湖光闪动之中。湖光豁亮了小姑的心眼,她的心灵也暗暗波动。为什么心动?原来为的是贪看一位英俊少年。小姑久藏深闺,采莲无异为一次身心的解放,一旦遇见渴望的意中人,就什么礼法也不大顾得了,何况这小姑忒大胆,她只顾痴痴的看,不觉莲舟轻轻的飘。贪看二字,充分刻画出小姑的情窦初开,大胆无羁。英俊少年迷住她的心,爱情之火燃起,鼓舞她去勇敢的追求。
“无端隔水抛莲子(举棹),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歌词的后两句是说,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
她抓起一颗莲子(那是她初恋的一颗心),扔过水面,扔向那少年。“无端”二字,点明少女的冲动。“莲子”,谐音为“怜子”(爱你),这是南昌民歌的传统手法。这一抛莲子,实在是太大胆的举动,不仅是人世间的礼法,连少女自己的矜持也置之不顾了。抛了莲子之后,才猛然感到远处有人看见呐!也许是岸上的旁人,也许是邻舟的女伴。别人看见如何姑且不论,小姑可害羞了好半天呢。当众少女和声再起时,可以想见,那是伴随着一片会心的微笑的。
《采莲子》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又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和声作用之妙也是本词的艺术特点。和声带出众少女,采莲场面就热闹了,也更富于戏剧性。

附录《采莲子》(二首)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船动湖光滟滟秋(举棹),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无端隔水抛莲子(举棹),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译文

其一
荷花的清香飘满辽阔的湖陂,年轻的姑娘贪玩爱耍把采莲延迟。傍晚她戏弄湖水把船头淋湿,更脱下红裙网罗池中鸭儿。

其二
小船掀动了满湖风光,水波相连一派清秋,痴情贪看年轻人,让小船任意飘流。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

皇甫松《采莲子(二首)》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