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宾于《公子行》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4
《公子行》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公子行》是唐代专写纨绔子弟浮华生活的诗题。这首诗是揭露贵家公子在春游中,纵马踏坏麦苗的恶劣行为。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富贵人家的公子们穿着锦缎做的比彩霞还要鲜明的衣服,一大早就骑着马去野外春游。前两句字里行间明显的透露出其人的豪华与权势。诗人运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以彩霞失色来反衬“锦衣”的华丽,可见其家世的显贵,生活的豪奢。“锦衣红夺”,一个“夺”字,表现出锦衣色彩的鲜艳。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他们根本不管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纵马奔驰,踏烂了无数麦苗。
后两句即紧紧切合公子的身份来揭露其骄纵的行为。“骄骢”,指马骄,亦指人骄。一个“不识”,一个“骄骢”,活画出了愚蠢而又骄横的权豪子弟的丑恶形象。
那些游手好闲的贵族子弟,他们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哪里懂得农民的辛苦和稼穑的艰难,所以他们只顾在原野上纵马狂奔,兜风赏景,全然不顾地里的庄稼,把踩烂麦苗视作儿戏。“不识农夫辛苦力”,这句话看似平平,其实,这正是剥削阶级轻视劳动人民的表现。诗句非常切合贵族子弟的身份特点,也很能发人深思。
唐末五代时期,统治者极其荒淫腐朽,娇惯子女的现象极为严重。据说诗僧贯休曾当着蜀主王建及其大臣的面,讽刺王孙公子“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少年行》)孟宾于的这首《少年行》,则是从另一侧面鞭挞了他们为害农民的行为。
在艺术方面,这首诗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踩坏麦苗,看来是寻常的事情。但这里反映的并不是无意中踩着庄稼地,而是贵族子弟随意践踏民田的行为。诗人将“踏烂麦青青”放在权豪子弟放荡游乐的背景上来表现,其害民的性质就愈加恶劣,揭露也更显得鞭辟入里。
这诗前面以火红的彩霞、明媚的春光描绘了一幅春景图画;后面勾画出则是一片马蹄踏过的麦田,青青的麦苗被踩烂的残破景象。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鲜明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无形中会激起读者对贵族少爷的憎恶和愤慨。
附录《公子行》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译文
  富贵人家的公子们穿着锦缎做的比彩霞还要鲜艳的衣服,一大清早就骑着马去野外游春。他们尽兴玩耍,根本不管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纵马奔驰,踏烂了无数的麦苗。

注释
①夺:赛过。
②侵晓:天刚亮。野庭:田野。
③骄骢: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名家点评

明代谢肇淛《小草斋诗话》:(孟宾于)尝作《公子行》云:“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亭。不识农夫心力苦,骄骢驰处麦青青。”有诗数百篇,号《金鳌集》。与李昉同年相友善……昉寄诗曰:“幼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昔日声名喧洛下,只今诗价满江南。”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曲尽豪冶之态。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唐人《公子行》皆形容纨裤子弟之无知,但务享乐而不知稼穑之艰难,一旦得祖父馀荫,出仕朝中,安得不举措乖方,殃民误国!

现代闻一多《唐诗杂论》:这种富于柔情的彻悟和动人春色本身,都能撩起无限暇思。 春游意兴已足,公子将归何处。

作者简介

孟宾于(900—983),唐代诗人。字国仪,连州(今广东省阳山县)人。少年时将所作诗百余首题为《金鳌集》,为时人称誉。后晋天福九年(944年)中进士。当时朝廷已是四分五裂,仕途变得渺茫无期。于是离开洛阳,南归家乡岭南,行至途中被楚王马希范留为从事。后隐居吉州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南唐亡,归老连州,年逾八十而卒。《金鳌集》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孟宾于《公子行》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