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这是西汉史学家刘向写春秋末期三家分晋事件时,引申而出的一个成语。比喻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正所谓,不能两次掉进同一个坑中。 但是历史上就是有这样的惊人巧合,在1812年拿破仑折戟莫斯科后,131年后的希特勒再次兵败苏联。 为什么拿破仑和希特勒都不能征服俄国?是我军无能还是敌人太强悍?“静夜史”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俄国太大了 俄国的国土面积太大了。 大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将俄国一口吃掉。 无论是沙俄时期,还是在苏联时期,俄国的面积都达到了惊人的2200多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550万大军在西欧可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因为很多西欧小国总人口可能还不到这个数,这是希特勒进攻苏联时期的动员军队数量。但是,这样庞大的军队放到北到北冰洋沿岸,南到黑海沿岸长达200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就显得兵力不足了。 希特勒550万大军尚且如此,拿破仑61万的规模就更显得捉襟见肘。 消灭俄国,光击败俄国的武装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占领区分散兵力进行镇守,防止当地的俄国人反抗。 所以,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越往东兵力肯定越少。 而且,国土面积大意味着纵深大,从西欧到莫斯科,距离就已经达到了1000多公里,从莫斯科再到远东,距离更是高达8000多公里。这样的跨度,不用说俄国人在不断抵抗,且战且退,单单让他们从俄国西部走到东部,就已经可以让他们半死不活了。 所以,巨大的国土面积注定是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噩梦! 2、征服者太狂了 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一个共同点之一,就是在没有征服英国的情况下,发起了对俄国的大举进攻。 要知道,留着英国这个隐患,东征俄国必然有所忌惮,但是这两位战争狂人顾不了这么多了。 所以在没有能够彻底解决英国问题前,拿破仑以大陆封锁政策对抗英国,希特勒则以大西洋堡垒防止英国偷袭,然后就将主要的兵力调到了东线。 在今天看来,拿破仑面对的俄国具有很强的侵略性,而希特勒面对的苏联同样准备进攻德国。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整个西欧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两位战争狂人的天下,识趣的俄国是不大可能在他们风头正盛的时候去招惹他们的。尤其是斯大林,经过了大清洗运动后,很多优秀的苏联军官被杀,苏联军队战斗力下滑严重,这样的军队,就是斯大林想先发制人,也只能力不从心。 但是,拿破仑和希特勒还是向东方发起了进攻。 要知道,在没有搞定英国的情况下,他们这一行动无异于主动将自己置于两线作战的不利环境中,但是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彻底解决俄国问题。 当然,老天坚信他们,一定会失败! 3、战略思想都跑偏了 在进攻俄国前,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横行西欧,所向披靡,因此他们认为俄国也强不到哪里去。 这是对的! 相比于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士兵,俄国的装备陈旧,武器落后,一直以来俄国的国家发展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所以拿破仑的军队在装备水平上是碾压俄军的。再加上拿破仑亲自带队,法军士气自然高昂。 而希特勒面对的苏军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1939年苏芬战争,号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苏联,被芬兰打得满地找牙,很多人说是气候拯救了芬兰,实际上苏联的纬度也非常高,造成这一后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苏联大清洗带来的军官断层,导致战斗力下降。这让希特勒看到了苏军的软肋,遂决定大举进攻苏联。 但是他们都认为,像西欧那样,通过一次两次的大战并战胜他们,就能迫使整个俄国投降。所以他们在进攻时特别注意集中优势兵力,意图寻找俄国主力决战,一举消灭其主力,最终迫使其投降。 但是,俄国人偏偏不投降。 在拿破仑疯狂东进时,俄国人放火烧掉莫斯科,留给拿破仑一堆灰烬;在希特勒兵临莫斯科时,斯大林决定与莫斯科共存亡! 俄国人的做法将拿破仑和希特勒拖入持久战的泥潭,这对于二人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最后也只能面临惨重的失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