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痰必治气,痰除怪病愈

 鉴益堂 2018-07-14

人人都知道俗语“人活一口气。但是,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到底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原动力。养生要养气,治病要治气,健康长寿都离不开对气的保养。 

    我曾经为一个痰饮患者看病,他服药后的反应颇为奇怪。许某,54岁,咳嗽一年余,痰特多,曾经服用各种清热化痰止咳药而效果不明显。我考虑到他的咳痰以白色泡沫痰为多,而且遇寒加剧,认为此乃小青龙汤证,处方小青龙汤。他服药后吐出大量清稀痰涎,痰反而增多,但并无其他不适,反而觉得舒服了。我想,患者的体内水液代谢因为阳不足以化气,所以产生痰饮,于是在方中加入附子以温阳化气。患者服药后,即吐出清稀痰涎一大碗,吐后反觉畅快,连续服上方十余剂后,所吐清稀痰涎逐渐减少,继续服药,之后痰涎不再生。中医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我于是给他开健脾之剂以调理善后。五年后,患者提及此事,他说五年来没有再犯过咳嗽痰饮,而且以前的关节疼痛也随之消失。 


    上述病例体现了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说的“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则不消痰而痰自消”。治疗痰证,重视生痰之源,因为“痰必因病而生,非病之因痰而致”。痰是标,病才是本,治疗时要辨清生痰之本源。当然,病能致痰,痰之产生也反过来能致病,形成恶性循环。治疗时要辨清生痰之源,那么,为何偏要治气呢? 


    中医所说的痰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之痰是指咳嗽时吐出的痰涎:广义之痰泛指人体气血不和所引起水液代谢失调的病理性产物。关于水液代谢,《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明代医家李中梓引述原文后说:“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何痰之有?”可见,人体津液之所以能够输布,全赖气化的正常运行、水道的通调。凡一切引起气化不利的因素影响了肺、脾、肾、三焦的功能,水津不能正常输布与五经并行,过剩的水液积留生湿,积饮凝结即为痰。痰的生成实属人体水液代谢紊乱的产物。张景岳也指出痰的实质即是水。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痰的形成与肺、脾、肾、三焦气化功能有关。气又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流畅则脾气散精,水道通调,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痰无以生。所以治痰必须治气。正如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所说: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宋代医家严用和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上例的治疗就是不治痰而治气,最终而杜绝生痰之源。 


    张景岳的一段话,进一步论述了治痰必治气的重要性。他在《景岳全书》中写道:“凡类中风之多痰者,悉由中虚而然。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故治痰而不知实脾堤水,非其治也。余尝闻之俗传云:痰在周身,为病莫测,凡瘫痪瘛疭,半身不遂等证,皆伏痰留滞而然。若此,痰饮岂非邪类,不去痰邪,病何由愈?余日:汝知痰之所自乎?凡经络之痰,盖即津血之所化也,使果营卫和调,则津自津,血自血,何痰之有?唯是元阳亏损,神机耗败,则水中无气,而津凝血败,皆化为痰耳。此果痰也,果津血也,岂以津血之外,而别有所谓痰者耶?若谓痰在经络,非攻不去,则必并津血而尽去之,庶乎可也。否则安有独攻其痰,而津血自可无动乎?津血复伤,元气愈竭,随去随化,痰必愈甚。此所以治痰者不能尽,而所尽者惟元气也。” 


    此外,中医有“百病多为痰作祟”,“怪病多从痰论治”之说。从“人活一口气”的观点来看,就在于无形之痰是体内气机失调、水液代谢运行失调的产物,无形之痰,随气升降,流动不测,周身内外,五脏六腑,无处不到。为喘,为咳嗽,为呕,为泻,为眩晕,为怔忡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满膈塞,或浑身习习如虫行,或身中结核不红不痛,乃至癫狂瘫痪,妇人经闭带下,小儿惊风抽搐。由于它风诡云谲,气象万千,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等说法。 


    无形之痰就是蝴蝶效应中的一只蝴蝶,只要它轻轻扇动几下翅膀,就可能在人体内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场龙卷风可能是现在所说的某种怪病。这些怪病中的痰总是“标”,而“本”是脏腑功能失调。《景岳全书》指出:“怪病之为痰者,正以痰非病之本,乃病之标耳。”。 “盗贼之兴,必由国运之病,而痰涎之作,必由元气之病。”而治疗不能仅仅见痰治痰,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人活一口气”的整体动态观出发,调整机体回到原来的平衡点,才能杜绝生痰之源,获得良效。 


    本文摘自《人活一口气 养生先养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