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融《子规》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4
《子规》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因为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本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的四处飘荡。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这首诗的首联是说,杜鹃鸟放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的四处飘荡。
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的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颔联是说,在异乡鸣叫,鲜血染红了山上的花丛,可春天来到,老花园已然草木繁盛。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的悲鸣又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盛,青葱馥郁,含烟吐雾,丝毫不因为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做反衬,把它们欣欣向荣的神态看作是对子规啼叫的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的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这一联,“他山”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颈联是说,雨后风冷,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月落影斜,它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
它就是这样不停的悲啼,不停的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尾联是说,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著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行人耳中,怎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销,伤心欲泣呢?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湘江一带。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就写在这个时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物咏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虚实结合,感情真挚动人,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
附录《子规》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译文
杜鹃放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在异乡鸣叫,鲜血染红了山上花丛,可春天来到,老花园依然草木茂盛。
雨后凉风,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欲曙的天空肃然鸣叫。
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注释
⑴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⑵国:故国。
⑶委:舍弃,丢弃。
⑷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
⑸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
⑹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⑺雨暗:下雨时天色昏暗。
⑻离:分开。
⑼长:通“常”,持续,经常。
⑽吊:悬挂。
⑾欲:想要。
⑿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⒀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⒁凄切:凄凉悲切。
⒂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吴融《子规》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