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偓《惜花》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4
《惜花》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言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茵。
人们都知道韩偓是写作“香奁诗”的名家,而很不注意到他也是题咏景人物的能手。他的写景诗句,不仅刻画精微,构思新巧,而能透过物象形貌,把握其内在的神韵,借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将咏物、抒情、感时三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本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诗题“惜花”,是对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首联是说,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在即,离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感到未来的命运,在沉寂中愁态转深。用“皱白”、“腻红”指代花朵,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形体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构图。“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都能切合各自的特点,状物而得其神。未写落花而先写残花,写残花又有将落未落之分,整个春去花落的过程就显得细腻而有层次,自然的烘托出诗人的流连痛惜的心情。
“眼随片片言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颔联是说,双眼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叫人满怀怅恨?
接着,诗篇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这里的“片片沿流去”和“枝枝被雨淋”,都是写的实景,但添上“眼随”、“恨满”,就起到化景语为情语的作用。“随”有追踪的意思。不说“眼看”而说“眼随”,更深一层,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舍难分的心意表现出来了。至于“恨满”的“满”字,既可以指诗人惆怅满怀,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伤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湿的花枝上,于是客观的物象又蒙上了一层人的主观心境的投影。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颈联是说,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假使能够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心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岂不更令人黯然伤神?
这一联是诗人设想花落后的遭遇。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而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悼惜,也从中得到体现。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茵。”尾联是说,无计留住春光,只有悲伤的临轩凭吊,对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
结尾不言花尽,其意自明。笔法委婉含蓄,显示诗人那种不愿说、不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心情。
全诗从残花、落花、滑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送花、别花和想象中的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程中,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的心情。这当然不仅仅是对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悲感,近人吴闿生认为其中暗寓“亡国之恨”,虽不能指实,但看它写的那么幽咽迷离、凄婉入神,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那是不容置疑的。
附录《惜花》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言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茵。
韩偓《惜花》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