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偓《效崔国辅体四首》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4
《效崔国辅体四首》韩偓
淡月照中庭,海棠花自落。独立俯闲阶,风动千秋索。
酒力滋睡眸,卤莽闻街鼓。欲明天更寒,东风打窗雨。
雨后碧苔院,霜来红叶楼。闲阶上斜日,鹦鹉伴人愁。
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
这一组小诗题作“效崔国辅体”,在《香奁集》中别具一格。崔国辅,盛唐诗人,开元十四年进士,曾官许昌县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郎中,天宝中坐事贬竟陵郡司马。他以擅长写五言绝句著称。唐代五言绝句来源有二:一是汉魏古诗,一是南朝乐府。崔国辅的五绝正是从乐府诗中《子夜歌》、《读曲歌》等一脉传承下来的多写儿女情思,风格自然清新而又婉转多姿,柔曼可歌,形成了独特的诗体。
韩偓的这四首仿作,以唐人诗中习见的“闺怨”为主题,而写来特别富于诗情画意。
第一首写春夜庭院的情景。
“淡月照中庭,海棠花自落。”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淡淡的月色映照庭中,海棠花悄然谢落。
“独立俯闲阶,风动千秋索。”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孤零零的俯视着台阶,只有风儿摆弄这院子里的秋千索。整个画面是那么幽静寂寥,末了一个镜头以动衬静,更增强了诗篇的清冷气氛;而闺中人的幽怨心理,也就在这气氛的烘托下显现出来了。
第二首的场景转入黎明前的室内。主人公已经睡下了,或许是担心夜晚失眠吧,睡觉前特地喝了一点酒。
“酒力滋睡眸,卤莽闻街鼓。”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酒力滋生了睡意,终于朦朦胧胧的进入梦乡。可是睡得不安稳,不久又被依稀传来的街鼓声惊醒了。
“欲明天更寒,东风打窗雨。”小诗的后两句是说,这时已到了天将破晓时分,身上感受到黎明前的寒意,耳中倾听着东风吹雨敲打窗户的声音。
和前一首略有不同,本篇不注重于画面物象的组合,而更多着力于人的主观感受的渲染,从各种感觉心里的描绘中,传达出人物的索寞与凄苦的情怀。
第三首则一跃而到了秋日午后。
“雨后碧苔院,霜来红叶楼。”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刚下过一阵秋雨,院子里长满碧苔,经霜的红叶散落在楼前。
“闲阶上斜日,鹦鹉伴人愁。”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主人公依然面对空无人迹的石阶,凝望着西斜的日影渐渐爬上阶来,只有庭中鹦鹉学人言语仿佛在替人分担优思。
这一首因为是写白天景物,图像比较明晰,色彩也很鲜丽,但仍然无损于诗篇婉曲凄清的情味。尤其“闲阶上斜日”一个细节,把闺中人那种长久期盼而又空虚渺茫的心理反映得何等深刻传神!
第四首又转移至深夜闺中,时令大约在暮春。
“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暮春的寒气透过帘幕传入室内,而我们的主人公独倚绣窗不能成眠。
“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由于下了一夜雨,南湖上的采莲船该被夜晚的雨水打湿了吧。
我们知道,南朝乐府民歌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是喜欢运用谐音双关语来喻指爱情。“采莲”的形象在乐府民歌中经常出现,“莲”谐音“怜”,爱的意思。因此,韩偓诗中的“采莲”,也应该是爱情的象征。女主人公想象采莲船的遭遇,也就是隐射自己的爱情经历。在耿耿不眠的长夜里,该有多少话要倾诉?而诗人采用了乐府诗的传统手法,把复杂的思想感情熔铸在雨湿莲花船这一单纯的形象中,读来别有一种简古深永的韵趣。
四首小诗合成一组,时间由夜晚直至天明再到晚上,节令有春秋又返回暮春,结构形式上若断若续,反映了主人公一年四季的朝朝暮暮,不同的情景画面,而又贯穿着共同的情思,有如统一主旋律下各种乐曲变奏,丰富了诗歌的形象。
附录《效崔国辅体四首》韩偓
淡月照中庭,海棠花自落。独立俯闲阶,风动秋千索。
酒力滋睡眸,卤莽闻街鼓。欲明天更寒,东风打窗雨。
雨后碧苔院,霜来红叶楼。闲阶上斜日,鹦鹉伴人愁。
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