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羽谈」传统弓箭知识科普(二):竹箭篇

 昵称11935121 2018-07-14

箭,他与弓共生共长,在人类漫长的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延续至今从未断绝。说起箭的历史,恐怕是只言片语的神话传说,也难以追溯他的起源。华夏古籍上有“以黄帝臣挥作弓,夷作矢”,这是我们能够知道的最早记载。

时代渐进,人类在箭矢的设计和制作上愈发创新,但是竹和木这两种材料依旧是传统弓箭中天然箭矢的不二选材。本期《听羽谈》,我们将从竹箭谈起,聊一聊发生在竹箭身上的故事吧。

说起竹箭,我们必须要介绍一位老弓友——风飞。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投身传统竹箭的制作,旗下开发的多款竹箭行销日韩欧美,同时是国内率先复原“三不齐”拼竹箭的匠人。他本人更是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理事,为中国传统弓箭事业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听羽谈」传统弓箭知识科普(二):竹箭篇

华夏先人们很早就对箭矢制作进行着漫长研究。从先秦著作《考工记》中,我们在只言片语中依稀窥见先秦时代的匠人们是如何制作精良的箭矢。通常一支箭要经过攒竹、储存、选竹、校直、黏羽、装镞、开槽等等多个工序。其工序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制作一张精良的弓。

竹和木是那个时代中,最适宜用来制作箭杆的原料。中国广袤的地理环境,诞生了丰富的树木植物,先人们凭借一双巧手,反复测试着每一种木材的性能。漫长的经验积累,得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用箭习惯:北方人偏爱木箭,南方人以竹制矢。

南方雨水充沛,四季常青,正是竹子这种植物适宜生长绝佳环境。冬季到来,竹丛调整自己体内密度,以适应山区寒冷气候。此时的竹子低糖低水,内不蛀虫,正是风飞先生进山攒竹的最佳季节。他往往会和助手们划定范围,按照要求一次性围采。采集竹子不是随意收割,需要选择生长年龄达3年的竹子,新长的嫩竹太软,韧性不足;竹龄太长的老竹太脆,易断,这是风飞先生每年进山攒竹的经验。

「听羽谈」传统弓箭知识科普(二):竹箭篇

风飞先生去年采集的原竹料

山上采回的原竹并不能立刻使用,必须阴干放置到来年放能使用。阴干需放置于通风处,以避免发霉蛀虫,导致竹杆变质。阴干放置期间,竹杆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与外部流动的空气产生互动,达到平衡值,以适应当地实际气候环境。

在介绍阴干工序的流程时,风飞先生还说到,南方的竹箭运送到北方地区后,应放置2~3天后再开封使用。这是因为南北温度湿度不同,气候差异会让竹杆因不适应温度而开裂。这是传统弓玩家需要知道的竹箭养护小常识。

在完成阴干之后,就进入选材工序。根据每名射手的要求,挑选符合的长短粗细。在这个过程将会剔除竹毛料中蛀虫孔、嫩竹支,并将竹杆裁定到统一的长度。进入校直时,需要用到两个工具:箭端子和炉火。校直的时候先将竹竿放置在炉火之上烘烤,待软化时再用箭端子快速捋直。炉火温度很高,产生的热能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穿通竹心,将内部的竹纤维固化,以快速定型竹子的直度。捋直的过程是对竹箭直度的定型固定,防止箭杆弯曲变形。

炉火烤箭是一项考验匠人手艺的关键技术。匠人要能徒手感知烘烤时竹杆的软化程度,做到不偏不倚。没烤到位,竹杆内部的竹纤维没有固化,捋直的箭会自动回弹影响精度;烘烤过度,竹杆碳化,韧性全无,箭一掰就断,难以使用。这个度的掌控,全在匠人片刻之间,以及无数次失败后积累而来的经验。

「听羽谈」传统弓箭知识科普(二):竹箭篇

校直竹箭工序(图片来源:光明网)

完成竹杆校直之后,就应该给竹杆刮青,削除多余杂质。随后用由粗到细的砂纸一遍遍地打磨,再涂上一层薄漆,阻隔竹杆内部和外部的温度湿度,防潮防燥。自此竹杆摇身一变成了箭杆,两者性质发生变化。

虽说箭杆制成,但离完整的竹箭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风飞先生告诉我们,在古代,除了箭杆上有非常多的讲究,箭镞、箭羽、箭尾上的讲究也一样复杂。不论是出土的文物,还是世代传承的家宝,箭镞的种类一直丰富多彩,造型与功能各异。注重破甲的锥箭头,注重杀伤的月牙头、铲箭头,甚至还有用来传声预警的鸣笛头,不同功能的箭头在战场上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是精兵强将手上百步穿杨,夺人性命的杀手锏。

箭羽的选材和粘贴也是匠人们的重要环节。古代战争环境纷繁复杂,大风大雨家常便饭,好的箭羽不仅可以抵抗强风造成的轨迹飘移,更能抵御雨水打湿羽毛造成造成精度不足。在古人的记载中雕翎、大雁、鹅等大型飞禽的羽毛都是上佳的羽材,至今也是传统箭矢中较好的材料。

在现代批量生产的竹箭中,箭尾的制作被弱化,但在古代,精良箭矢的箭尾一样有讲究。上乘的好箭会用牛角或是其他木料制作专门的箭尾,安插在箭杆尾部。即便是原杆削出的箭尾槽,也会用漆在尾部填色,并在周围缠上筋丝,起固定美化的用途。

「听羽谈」传统弓箭知识科普(二):竹箭篇

「听羽谈」传统弓箭知识科普(二):竹箭篇

粘羽和装配箭头

在为我们详细讲解了竹箭制作的过程,风飞先生也为我们介绍他的精品竹箭:拼竹箭和通节箭。

拼竹箭,首见于明代著作《天工开物》中,在明代已经是官方钦定的制式箭支。它利用南方常见的茶杆竹为原料,通过先打乱原有竹杆自身结构,再重新组合制作而成。与一般竹箭不同,拼竹箭箭杆直度非常好,不易受潮弯曲,更加结实耐用。在古代有限的手工产量中,这种性能优异的箭造价昂贵,是精锐亲兵或者将军才能使用得上的名贵箭矢,所以拼竹箭又有“将军箭”的绰号。

风飞先生说,得益于现代设备的支持,原本造价昂贵的箭矢实现批量生产。但由于传统拼竹箭实心箭杆,箭支重量大,对于使用拉力低的弓友来说较难使用。风飞根据这些弓友的需求改良了工艺,让箭更轻更加符合低拉力弓弓友的使用需要。

通节箭,顾名思义就是打通箭杆当中竹节制成的箭矢。通节箭用一种叫做“矢竹”的竹杆制作最佳。这种竹子整支杆子的重量轻,同时每根竹子的竹节平整。使用专门的工具,打通竹杆中的竹节,让整支箭像现代碳杆一样中空顺直。通节箭的可调性比没有通节的竹箭要来得好,更不易变形,在竹杆性质和箭矢性能之间取得平衡。

「听羽谈」传统弓箭知识科普(二):竹箭篇

拼竹箭杆制作流程

交谈末尾,风飞先生畅谈了韩国竹箭和日本竹箭复杂多样的制作技艺。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先人们在器物上凝聚了无数的心血,每一个部件都有它的实际价值。这些老祖宗们留下来的遗产,它静静流淌在民族血液之中,成为无数同胞难以忘却的记忆。

「听羽谈」传统弓箭知识科普(二):竹箭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