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发布

 昵称27494174 2018-07-14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吴文康/摄

休闲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发展要务的当下中国,休闲发展面临重要机遇。7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休闲与美好生活: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以下简称《绿皮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绿皮书》顾问杜志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李明德主持。

国人休闲时间不充分、不均衡、不自由

《绿皮书》指出,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除去工作和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较三年前(2.55小时)有所减少。其中,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闲时间更少,分别是1.94、2.04、2.14和2.25小时。

除了休闲时间不充分之外,由于带薪休假制度尚未全面落实,我国居民休闲时间也不均衡、不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对全国2552名在业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带薪年休假”,4.1%“有带薪年休假,但不能休”,18.8%“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己安排”,而“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且可自主安排”的仅占31.3%。由于带薪年休假制度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人们休假和出游的时间高度集中于法定节假日,尤其是“十一”等长假期。以2016年为例,29天的节假日中,全国接待游客量约占全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32%,旅游收入约占全年旅游收入的40%。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北京市居民有业群体周休制度、法定节假日制度、带薪休假制度完全落实率分别为79.2%、59.2%、62.9%,三类休假制度均能完全享受的群体仅占34.2%。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绿皮书》顾问杜志雄讲话 本网记者 吴文康/摄

休闲领域吸引大量资本

《绿皮书》指出,近年来,围绕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各类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文化领域的投资,既有公共与私人部门共同推动的文创产业投入,也包括文化扶边扶贫以及PPP、文化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数据显示,2012—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基金指数和募集规模呈现总体上涨趋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已破千亿元。

旅游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之一。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突破万亿元,2016年达到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03%(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2017年超过1.5万亿元。旅游地产、旅游特色小镇、在线旅游、自驾车与房车营地、民宿、旅游演艺等诸多细分行业吸引了各路资本。各地也加大力度吸引旅游投资。

近几年,体育行业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体育”概念的走热,大量资金进入体育行业,发展线上业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体育行业是消费升级的热点,开始投资体育培训、场馆建设等。除了各类健身休闲服务外,体育装备、饮食、康复、赛事组织、传媒等也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体育与饮食、生活、时尚、旅游、文化等领域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广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讲话 本网记者 吴文康/摄

文化休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和优化

《绿皮书》强调,近年来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健推进,传统文化休闲产业平稳发展,新兴文化休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文化休闲产业处于有利的发展环境。第一,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旅游、教育、娱乐等文化休闲类消费、体验式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得到改善,休闲体验得到提升。第三,休闲意识逐渐普及。休闲进入国民生活,活动内容越发丰富,空间不断延展,时间凸显个性化。第四,国家、社会资金大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化事业费增速每年都超过10.0%,2016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770.69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0.41%。文化休闲产业引起多方资本关注,其中民营资本非常活跃。

文化休闲产业蓬勃发展。首先,市场主体壮大,企业活力释放。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万亿元。社会资本对行业内资源整合的促进了文化休闲产业调整、资源配置,实现产业运行更有效率,企业运营更有活力。其次,公共文化服务稳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推动下得到进一步落实,居民对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和场所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再次,传统文化休闲业平稳发展。电影市场在消费升级和市场下沉中不断挖掘需求,综艺市场竞争激烈,节目数量井喷;图书出版稳定增长,期刊和报纸出版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最后,新兴文化休闲产业发方兴未艾,“互联网+”在引领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服务消费。

《绿皮书》认为,文化休闲产业未来值得期待。本土文化休闲深度挖掘表现出文化自信,提升对外影响力;文化休闲产业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市场监管尚需顺应形势,加强制度设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制,建立执法协作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李明德主持会议 本网记者 吴文康/摄

健康服务业或成中国未来

成长空间最大的行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康是人人所需,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健康服务业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而且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健康服务业是典型的“幸福产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源泉,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和最不可能被替代的行业。

《绿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健康产业规模为2万亿—3万亿元,假定2020年我国用于医疗卫生相关服务业支出占GDP比重达到世界水平10%,那么中国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这意味着中长期健康产业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1%。健康服务业作为健康产业的核心,从产值构成看,2012年我国健康、社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6%,远超药品制造业0.9个百分点;从就业构成看,我国健康、社会保障部门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员的比重约为4.7%。相比较而言,药品医疗设备等制造业领域吸纳就业非常有限。因此,无论是从产业规模看,还是从就业吸纳能力看,健康服务业都是中国未来成长空间最大的一个行业。

《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书影 本网记者 吴文康/摄

 

城市居民体育休闲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

《绿皮书》认为,体育休闲是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体现,是体育走向大众化和休闲功能多元化的重要产业形态,应抓住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契机,释放城市居民体育休闲需求。

《绿皮书》指出,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发展现状:一是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高体验性参与式消费需求增加。二是城市日常健身休闲活动蓬勃发展,体育旅游、户外休闲需求大量激发。三是城市积极加强体育休闲发展规划与引导,多渠道加快服务设施与产品供给。《绿皮书》认为,当前体育休闲业态发展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基本消费支出仍占据较高比重;二是体育休闲观念仍较狭隘,场地不足等因素依然约束体育休闲消费转型升级。

《绿皮书》建议,加快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体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落实促进体育休闲消费的制度性安排,形成有利于体育休闲消费的有利环境;加快推进体育休闲市场供给多元化,加大已有体育休闲资源的对外开放;体育休闲企业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

据了解,《绿皮书》分为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大部分。20篇专题报告分属“核心产业篇”、供给篇”、“需求篇”、“探索篇”、“海外借鉴篇”五部分,涉及健康服务业、文化休闲业、体育休闲业、公共休闲服务、休闲城市建设、休闲空间、城乡居民的休闲与生活质量、休闲满意度等议题。

原标题:以休闲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