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初次相见于洛阳。又先后离开,在汴州一带漫游。在汴州(今开封)他们和高适相遇,三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纵论国事,在游猎中度过了一个秋天,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天宝四年李白和杜甫又在兖州相遇了,他们的友谊更加亲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更加增多了,这次相聚不久,就再次分手,从此再也没有相聚。李白曾写了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赠杜甫。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后来又写了一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杜甫也有对李白的怀念。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云水闲聊:
应该说李白和杜甫之间的赠诗寄情之作尚有多首,仅辑此四首算是豹斑一见。李白杜甫都是性情中人,也是同道之交,自然相互悦愉而倾心,毫无文人相轻之恶习,李白第一首表达了惜别不舍,期望再见之情;第二首诉说别后百无聊赖而愈发思念之切,“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第一首对李白作出准确的评价,发出由衷的敬佩,“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已经成为以后一千多年来人们对李白诗仙风格的定论。杜甫时在渭北,李白时在江东,故有“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之比喻;第二首是在误听李白落水而死时的悲痛心情的强烈表达。“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对李白命运不幸的控诉,“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将李白与屈原相提并论,李白有知,当何其有幸也。
联想当今,云水不由感叹:有友当如李杜交,不负人生走一遭。
云 水 于知困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