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咏史怀古诗看诗人的历史观   (古典诗歌辑诵集三)

 江山携手 2018-07-14

从咏史怀古诗看诗人的历史观 <wbr> <wbr> <wbr>(古典诗歌辑诵集三)   

从咏史怀古诗看诗人的历史观 

(古典诗歌辑诵集三)

 

历史应该是客观史实的再现,而咏史诗是后世诗人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是诗人主观意识的流露。同一个历史事件、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眼中评价或雷同、或不同,有时竟会大相径庭。其可怪也欤?其实一点也不怪,我们倒可以从不同的评论中更全面更辩证地去发现历史的真面容。云水略举几例便知。

 

 

 

一、昭君出塞

云水闲聊:昭君出塞是发生在汉元帝时的汉与匈奴和亲的历史事件。人们历来对此评价不一。官方和民间尤其相左.杜甫诗给与昭君以极大的同情,马致远的《汉宫秋》就是以此为感情基调而演绎出的戏剧,是悲剧。这里的昭君是怀抱琵琶,迎着朔风,满怀怨恨,泪洒大漠失意者,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苦命女子。杜甫诗中的王昭君背负着“和亲”重任,身行千里冢留千秋,故乡可望而不可即,只好“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一悲剧形象在历代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于千年不泯。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不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在当时可以说影响极大。据说唐宪宗曾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说“魏绛(晋国大夫、曾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会其意,不再提和亲。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此诗的流传,它的讽刺辛辣,直截了当,一针见血令统治者也如芒在背。

 

戎昱《咏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王安石在下面这首诗中大胆地提出了“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见解并借家人之口劝慰昭君“好在毡城莫相忆”。这一说法可谓石破天惊,惊悚世人之言,故不免遭受到后人的诋毁抨击。但就咏史诗而言,云水以为这实在是别出新意,独树一帜,颇具警策咏史佳作。

 

王安石《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从咏史怀古诗看诗人的历史观 <wbr> <wbr> <wbr>(古典诗歌辑诵集三)

 

二、马嵬坡

杨贵妃与李隆基的故事几乎尽人皆知,唐代诗人有不少作品,最著名的有李白的《清平调》三首,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二首》。李白和白居易以歌颂为主,杜牧以讽刺为主,除此以外云水辑了郑畋的《马嵬坡》,李商隐的《马嵬》,李觏的《读长恨词》。本人将以后三首的观点稍作评议,并推荐给诸网友。

 

李白《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二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起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云水闲聊:杜牧的第一首绝句全诗不用难字,不用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的佳作。它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虽不直接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因何而笑?皆因“荔枝来”。《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至此我们不是很容易联想到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国破身亡的故事吗!所以自然就有第二首中的“舞破中原始下来”。

 

郑畋《马嵬坡》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云水闲聊:此诗前二句写马嵬坡前玄宗回马不忍见杨妃之死,杨妃死后对玄宗不能遽忘旧情,赞颂了二人爱情的真挚;后二句用南朝陈后主与爱妃张丽华、孔贵妃投井以避隋兵,终至灭亡的史实与玄宗马嵬坡赐死杨贵妃以平息将士之怒做对比,言玄宗仍不失为一名“圣明天子”。无怪乎有人称他“得温柔敦厚之意”,在云水看来,也不过是替玄宗粉饰一下罢了。

 

李商隐《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如卢家有莫愁?

 

云水闲聊:李商隐在这首七律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唐玄宗。前六句用“徒闻”“未卜”和“休”流露的讥讽语气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两个强烈的对比,把李杨二人在马嵬之变时面对的典型环境一一“虎旅鸣宵柝,六军同驻马”;与一心作太平天子、沉湎于宫中淫乐生活的往日细节一一“鸡人报晓筹、七夕笑牵牛”展示在面前,至此尾联的一问已如离弦之箭势必一发破的了: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真是至理名言啊!

 

李觏《读长恨词》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云水闲聊:前人歌咏李杨情事,大多是同情杨妃之死,或讽刺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这首诗的警策之处在于于前人未及下笔之处下笔,将抗御安史乱军而死于国难的将士引入李杨的爱情悲剧中,提出了一个更加严肃的问题:作为君王只为杨妃之死而悲,而不动心于军中死于战事的将士。“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唐王跃然而出。末二句的春秋笔法显而易见。因此该诗是以其立意生新见长的。

 

 

从咏史怀古诗看诗人的历史观 <wbr> <wbr> <wbr>(古典诗歌辑诵集三)

 

三:项羽乌江兵败自刎 

云水闲聊:下面的三首诗对项羽之死各持一端:杜牧议论不落窠臼,反说历史意在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李清照直抒豪气,赞扬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做人贵在骨气;王安石作为政治家,以能否顺应历史潮流,能否得民心看成败得失。云水以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也能够丰富自己的学养,开阔自己的心怀。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李清照《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于知困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