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酉阳杂俎》【唐】段成式 撰(译文;卷九)

 草庐经略 2018-07-14
·

酉阳杂俎
​【唐】段成式 撰

【正文】


酉阳杂俎》·卷九 事 感

​【原文

​    平原高苑城东有渔津,传云魏末平原潘府君,字惠延,自白马登舟之部,手中算囊遂坠于水,囊中本有钟乳一两。在郡三年,济水泛溢,得一鱼,长三丈,广五尺。刳其腹中,有得一坠水之囊,金针尚在,钟乳消尽。其鱼得脂数十斛,时人异之。


​【译文】

​   
平原高苑城东有个渔津,传说魏末平原的潘太守,字惠延,在白马渡口登船的地方,不小心手里拿的算囊(放物品的袋子)掉到水里去了,囊中本来有钟乳石一两。

​   
潘太守在平原郡任职三年,济水泛溢,有人抓到一条鱼,长三丈,宽五尺。剖开鱼腹,得到一个落水的袋子,里面金针还在,钟乳都化了。从这条鱼身上熬得鱼油几十斛,当时的人都觉得很稀奇。


​【原文

​    谯郡有功曹涧。天统中,济南来府君出除谯郡——时功曹清河崔公恕,弱冠有令德——于时春夏积旱,送别者千馀人,至此涧上,众渴甚思水,升直万钱矣,来公有思水色。恕独见一青乌于涧中,乍飞乍止,怪而就焉。乌起,见一石,方五六寸。以鞭拨之,清泉涌出。因盛以银瓶,瓶满,水立竭,唯来公与恕供疗而已。议者以为盛德所感致焉。时人异之,故以为目。


​【译文】

​   
谯郡有个山涧叫功曹涧。

​   
天统年间,调任济南的来府君离开谯郡——当时有个功曹是清河的人叫崔恕,年纪轻轻就很有好的品德——这年当地从春到夏一直干旱,前来送别来府君的有一千多人,到了这个涧上,大家都干渴得厉害想喝水,这时一升水能卖到上万的钱,来公也有想喝水的意思。

​   
只有崔恕看见一只黑乌鸦在山涧中,突然飞起又停下,崔恕觉得奇怪因而就去看看。他去了乌鸦就飞了,见到乌鸦飞离的地方有一块石头,大小五六寸见方。崔恕就用鞭子当绳拴住石头拨了出来,随之一股清泉涌出。崔恕就用银瓶去灌装,瓶子灌满水了泉水也不流了,仅仅够来公与崔恕解渴而已。

​   
人们议论说这是崔恕的好品德所感化来的。当时人们都觉得这事很少见,因而给这个山涧起名叫功曹涧。


​【原文

​    李彦佐在沧景,大和九年,有诏诏浮阳兵北渡黄河。时冬十二月,至济南郡,使击冰延舟,冰触舟,舟覆诏失。李公惊惧,不寝食六日,鬓发暴白,至貌侵肤削,从事亦讶其仪形也。乃令津吏:“不得诏尽死。”吏惧,且请公一祝,辞致于河吏,凭公诚明,以死索之。李公乃令具爵酒,使祝传语诘河伯,其旨曰:“明天子在上,川渎山岳,祝史咸秩。予境之内,祀未尝匮,尔河伯洎鳞之长,当卫天子诏,何返溺之?予或不获,予斋告于天,天将谪尔。”吏酹冰,辞已,忽有声如震,河冰中断可三十丈。吏知李公精诚已达,乃沉钩索之,一钓而出,封角如旧,唯篆印微湿耳。李公所至,令务严简,推诚于物,著于官下。如河水色浑,驶流大木与纤芥顷而千里矣。安有舟覆六日,一酹而坚冰陷,一钓而沉诏获,得非精诚之至乎!

​【译文】

​   
李彦佐在沧州时很受景仰,大和九年,皇帝下诏命令浮阳兵北渡黄河。当时正值冬天十二月,军队到了济南,李彦佐让士兵敲碎河冰使船前进,有一块大冰撞上李彦佐的船,船翻了弄丢了皇帝的诏书。

    李彦佐十分害怕,不吃不睡地过了六天,鬓发突然白了,以至于颜面消痩肉少皮松,僚属也惊讶他的仪表体形消减得太快了。于是命令管理河道的官员说:“找不到诏大家全得死。”

​   
管理河道的官员害怕了,商量请李彦佐祭祀一下,把祈祷词送给河神,凭借李彦佐的诚心与贤明,拼死索要。

​   
李彦佐就下令准备酒爵、酒,让管理祭祀的人传话质问河伯,祈祷文的大意是:“贤明的天子在上,大河流小水沟高山峻岭的尊神们,这里管理祭祀的人都祭祀了各位。我管辖的境内,祭祀从来也没有缺少过,你河神是有鳞类生物的官长,应该护卫天子的诏书,为何反而淹溺诏书?我如果找不回诏书来,我就斋戒伸告于天庭,天庭就会处分你。”

​   
管理河道的官员把祭奠的酒洒在冰上,祈祷词朗诵完,忽然有声如打雷,河冰从中断开约三十丈。管理河道的官员知道李彦佐的精诚之心已被诸神知晓,就沉下钓钩去求索诏书,一下子就钓了出来,诏书的封角都没变样,唯有诏书上的篆文印迹稍微湿了点。

​   
李彦佐每到一个地方,政令务求严明简要,谦虚诚恳地对待万物,这点适用于他所管辖的一切。不然河水颜色浑浊,瞬间就可把大木头和小草棍冲出上千里远。怎么会有船翻了六天,一次祭奠就使坚冰断裂,一次钩钓就获得沉在水里的诏书这样的事,如果不是李彦佐精诚所至,能做到么!


酉阳杂俎》卷九 盗 侠

​【原文

​    魏明帝起凌云台,峻峙数十丈,即韦诞白首处。有人铃下能着屐登缘,不异践地。明帝怪而杀之,腋下有两肉翅,长数寸。

​【译文】
​   
魏明帝修建了凌云台,巍峨高耸数十丈,就是让韦诞吓得白了头的那座楼。有门卒能穿着木屐攀登缘附楼台,和走平地没有两样。明帝觉得惊奇怪异,就杀了那人,那人腋下生长着两个肉翅,有几寸长。

​【原文】

​    高堂县南有鲜卑城,旧传鲜卑聘燕,停于此矣。城傍有盗跖冢,冢极高大,贼盗尝私祈焉。齐天保初,土鼓县令丁永兴,有群贼劫其部内,兴乃密令人冢傍伺之,果有祈祀者,乃执诸县案杀之,自后祀者颇绝。

​【译文】
​   
高堂县南有座鲜卑城,以前传说鲜卑想借用前燕的名义复国时,在这里停留过。城傍边有盗跖的坟墓,十分高大,窃贼强盗曾经私自祈祀这座坟。

​   
北齐天保初年,土鼓县县令丁永兴,被一群贼洗劫了他的县衙,于是丁永兴就密令手下的人在坟傍守候,果然有来祈祀的人,就抓了归案处死,从此以后来祈祀的人就极少见了。

​【原文】

​    《皇览》言,盗跖冢在河东。按盗跖死于东陵;此地古名东平陵,疑此近之。

​【译文】

​   
《皇览》这部书说,盗跖的坟墓在河东。经查看典籍说盗跖死在东陵;这个地方古代名叫东平陵,我感觉这里的名字和书上的记载很接近。


​【原文】

​    或言刺客,飞天野叉术也。韩晋公在浙西,时瓦官寺因商人无遮斋,众中有一年少请弄阁,乃投盖而上,单练镼履膜皮。猿挂鸟跂,捷若神鬼。复建罂水于结脊下,先溜至檐,空一足欹身承其溜焉,睹者无不毛戴。

​【译文】

​   
有人说刺客,持有飞天夜叉的法术。

​   
韩晋公在浙西任职时,瓦官寺因商人布施开无遮斋会,人群中有一个年轻人说要在楼阁上做游戏助兴,他就直接奔着阁楼顶盖爬了上去——这人穿着薄薄的丝绢短袖上衣,鞋子是极薄的皮革做成的——一时如猿挂在树上,转瞬又似小鸟登枝,轻捷如神鬼飘忽不定。又在屋脊交汇点做出像个霤水槽的姿势,进而溜到屋檐处,腾空一只脚斜侧着身体溜下来的。

​    
观看的人都为他紧张得毛发直竖。

​【原文】

​    马侍中尝宝一玉精碗,夏蝇不近,盛水经月,不腐不耗。或目痛,含之立愈。尝匣于卧内,有小奴七八岁,偷弄坠破焉。时马出未归,左右惊惧,忽失小奴。马知之大怒,鞭左右数百,将杀小奴。三日寻之,不获。有婢晨治地,见紫衣带垂于寝床下,视之乃小奴蹶张其床而负焉,不食三日而力不衰。马睹之大骇,曰:“破吾碗乃细过也。”即令左右(扌暴)杀之。

​【译文

​   
马侍中曾经珍藏一只玉精碗,这只碗夏天苍蝇都不靠近,盛上水经过一个月,也不变质不蒸发。有人眼睛痛,含一口立刻就会痊愈。

    这碗曾经装在匣子里放置在卧室内,家中有个小奴仆才七八岁,偷着拿出来玩掉在地上摔破了。

​   
当时马侍中外出未归,左右的人都很害怕,忽然小奴仆不知去向了。马侍中知道了十分生气,用鞭子抽打左右的人几百下,要抓住杀了这个小奴仆。大家寻找小奴仆找了三天,找不到。有个婢女早晨清扫屋地,见到一条紫衣带垂在睡觉的床下,婢女一看,原来是小奴仆用手脚支撑着悬在床下,三天没吃饭但力气不衰减。
    马侍中看了大吃一惊,说:“打碎我的碗和他的本事相比那还是小过错啊。”当即下令让左右的人打死了他。

​【原文

​   
韦行规自言少时游京西,暮止店中,更欲前进,店前老人方工作,曰:“客勿夜行,此中多盗。”韦曰:“某留心弧矢,无所患也。”因进发。行数十里,天黑,有人起草中尾之。韦叱不应,连发矢中之,复不退。矢尽,韦惧,奔马。有顷,风雷忽至。韦下马负一树,见空中有电光相逐如鞠杖,势渐逼树杪,觉物纷纷坠其前。韦视之,乃木札也。须臾,积札埋至膝。韦惊惧,投弓矢,仰空乞命。拜数十,电光渐高而灭,风雷亦息。韦顾大树,枝干童矣。鞍驮已失,遂返前店。见老人方箍桶,韦意其异人,拜之,且谢有误也。老人笑曰:“客勿持弓矢,须知剑术。”引韦入院后,指鞍驮言:“却须取,相试耳。”又出桶板一片,昨夜之箭悉中其上。韦请役力汲汤,不许。微露击剑事,韦亦得其一二焉。

​【译文】

​   
韦行规自己说年轻时上京西游玩,黄昏停在一个店中,还要向前行走,店前有个老人正在干活,老人说:“客人不要夜间行路,这里有很多强盗。”韦行规说:“我练习过弓箭,没什么可怕的。”因而就继续前行。

​   
走了几十里,天彻底黑了,觉得有人在草中尾随着他。韦行规呵斥也没人回应,他就连射几箭,都射中了,跟着的人却不退去。箭射没了,韦行规害怕了,打马狂奔。

​   
过了一会,忽然开始刮风打雷。韦行规下马靠着一棵树站着躲避,只见空中有闪电互相追逐如打球的鞠杖,趋势渐渐逼近树梢,就觉得有东西纷纷坠落他的面前。韦行规仔细一看,都是些碎木片啊。很快,堆积的碎木片就掩埋了他的膝盖。韦行规又惊又怕,丢掉弓,仰面朝天喊救命。跪拜几十次,闪电渐渐升高消失,风和雷也停息了。韦行规看看大树,枝干都秃了,再看马,鞍驮也不在了,就又返回那个店里。

​   
到了店里只见老人正在箍桶,韦行规猜测老人不同寻常,就前去叩拜老人,并道歉说有对不住的地方。老人笑道:“客人不要依持弓箭,应该学学剑术。”老人领着韦行规进入院子后面,指着鞍驮说:“拿去吧,只是试试你(的武功)。”老人又取出箍桶用的一片桶板给他看,昨夜射的箭都射在桶板上。韦行规提出要侍奉老人(跟老人学艺),老人不答应。稍稍指点卫行规击剑的技巧,韦行规因而学到了一点击剑的皮毛。

​【原文

​   
相传黎幹为京兆尹时,曲江涂龙祈雨,观者数千。黎至,独有老人植杖不避。幹怒,杖背二十,如击鞔革,掉臂而去。黎疑其非常人,命老坊卒寻之。至兰陵里之内,入小门,大言曰:“我今日困辱甚,可具汤也。”坊卒遽返白黎,黎大惧,因弊衣怀公服,与坊卒至其处。时已昏黑,坊卒直入,通黎之官阀。黎唯趋而入,拜伏曰:“向迷丈人物色,罪当十死。”老人惊起,曰:“谁引君来此?”即牵上阶。黎知可以理夺,徐曰:“某为京兆尹,威稍损则失官政。丈人埋形杂迹,非证彗眼,不能知也。若以此罪人,是钓人以贼,非义士之心也。”老人笑曰:“老夫之过。”乃具酒设席于地,招访卒令坐。夜深,语及养生之术,言约理辩。黎转敬惧,因曰:“老夫有一伎,请为尹设。”遂入。良久,紫衣朱鬕,拥剑长短七口,舞于庭中,迭跃挥霍,(媲-+扌)光电激,或横若裂盘,旋若规尺。有短剑二尺馀,时时及黎之衽。黎叩头股栗。食顷,掷剑植地如北斗状,顾黎曰:“向试黎君胆气。”黎拜曰:“今日已后,性命丈人所赐,乞役左右。”老人曰:“君骨相无道气,非可遽教,别日更相顾也。”揖黎而入。黎归,气色如病,临镜方觉须刜落寸馀。翌日复往,室已空矣。

​【译文】

​   
相传黎幹当京兆尹时,遇到天旱在曲江池做土龙求雨,前来观看的人有几千。

​   
黎幹来了,只有一个老人拄着拐杖不回避。黎幹大怒,叫人打了老人后背二十棍,就像打在用来鞔鼓的皮革上,打完后老人甩了甩胳膊就走了。黎幹怀疑老人不是普通人,命令一个久在长安的坊卒尾随着老人。走到兰陵里的一户住宅,老人从小门进去了,高声吩咐说:“我今天受到很大的欺负,给我准备洗澡水。”

​   
坊卒急忙返回去告诉黎幹,黎幹很害怕,就用一件旧衣服套在公服外面,与坊卒一起到老人的住处。这时天已昏黑,坊卒直接走了进去,向老人通报了黎幹的官位。黎幹却只是小心地迈着小快步走了进来,然后拜伏在地说:“刚才我没看清楚老先生的真实本色,罪过就是死上十次也不能弥补。”老人吃惊地站了起来说:“谁领你来的?”立即牵引黎幹走上台阶。黎幹见此情形知道可以和他讲道理,就慢慢地说:“我当京兆尹,官威稍稍受到损害就会伤害治理的功效。老先生在人群中隐形混杂行迹,不是证得彗眼的人,不能知道老先生是高人。如果老先生因此怪罪我,那是老先生引诱他人犯错误,这不是义士所想做的事。”老人笑道:“这是老夫的过错。”

​   
老人就准备酒设筵席在屋地上,招呼访卒也就坐一起饮酒。夜深了,谈到养生的方法时,老人语言简练道理清晰。让黎幹感到又尊敬又畏惧,老人说:“老夫有一个技巧,请你让我为你演习。”说着就进了屋。过了好久,穿着紫衣服戴着红束发带,拿着连长带短七只剑走出来,在庭中开始挥舞演练,老人俯身跳跃挥舞迅速,剑光闪耀似雷电,有时剑横着舞动得像摔碎的盘子四分五裂,很快又聚集在一起成一个小圆圈。有一柄短剑二尺多长,时时擦及黎幹的衣襟。黎幹一边叩头一边两腿颤抖。过了吃一顿饭的时间,老人把七口剑投掷出去,剑戳立在地上摆成北斗七星的形状,老人对黎幹说:“刚才只是试试黎先生的胆气。”黎幹拜伏说:“从今以后,我的性命都是老先生给的,请让我侍候在你的左右吧。”老人说:“你的骨相没有道气,这不是可以马上教会的,以后再说吧。”老人给黎幹做了个揖就回屋了。

​   
黎幹回去后,吓的气色就像生了病,照镜子才发觉胡须被割去十几根。黎幹第二天再去,已经人去屋空了。

​【原文】

​   
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衔山,僧指路谓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岂不能左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步者先排比。行十馀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又前进,日已没,韦生疑之,素善弹,乃密于靴中取弓卸弹,怀铜丸十馀,方责僧曰:“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至是,僧前行百馀步,韦知其盗也,乃弹之。正中其脑,僧初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韦知无奈何,亦不复弹。见僧方至一庄,数十人列炬出迎。僧延韦坐一厅中,唤云:“郎君勿忧。”因问左右:“夫人下处如法无?”复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相顾涕泣。即就僧,僧前执韦生手曰:“贫道,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今日故无他,幸不疑也。适来贫道所中郎君弹悉在。”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地焉。盖脑衔弹丸而无伤,虽《列》言“无痕挞”、《孟》称“不肤挠”不翅过也。有顷布筵,具蒸犊,犊札刀子十馀,以齑饼环之。揖韦生就坐,复曰:“贫道有义弟数人,欲令伏谒。”言未已,朱衣巨带者五六辈,列于阶下。僧呼曰:“拜郎君,汝等向遇郎君,则成齑粉矣。”食毕,僧曰:“贫道久为此业,今向迟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过老僧,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乃呼飞飞出参郎君。飞飞年才十六七,碧衣长袖,皮肉如脂。僧叱曰:“向后堂侍郎君。”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且曰:“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引韦入一堂中,乃反锁之。堂中四隅,明灯而已。飞飞当堂执一短马鞭,韦引弹,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觉跳在梁上,循壁虚摄,捷若猱玃,弹丸尽,不复中。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僧久乃开门,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韦具言之。僧怅然,顾飞飞曰:“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疋,垂泣而别。

​   
无痕挞:《列子·汤问篇》:“黑卵……延颈承刀,披胸受矢,铓锷摧屈,而体无痕挞。” 

​   
不肤挠:《孟子·公孙丑上》:“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

​【译文】

​   
建中初年,读书人韦书生,搬家去汝州。半路遇到一个僧人,因而与之并驾齐驱,谈天说地十分投机。

    太阳将要压山时,僧人指着一条路对韦书生说:“从这条路走上几里就是贫僧的寺院,年轻人不能不去看看吧?”韦书生答应了,便让家里的人先走,僧人也吩咐跟随自己的人先赶回去做准备。又走了十几里也没见到寺院,韦书生问僧人,僧人就指着一处树林间有炊烟的地方说:“那里就是了。”就又向前走,太阳落山了,韦先生起了疑心,因为他一向练习打弹弓,于是悄悄从靴筒中取出弹弓安上弹丸,又在怀里放上铜弹丸十几个,这才责怪僧人说:“学生我赶路时间是有期限的,刚才一时喜欢法师谈吐高雅,这才勉强接受你的相邀。到现在已经走了二十里还没到寺院,是为什么啊?”僧人只是说再走走。这时,僧人走在前面一百多步,韦书生明白僧人是个强盗了,就用弹弓打僧人。正好打中僧人脑后,僧人就好像没有感觉,韦书生共打了五发弹丸都打中僧人脑袋,僧人才始摸摸被打中的地方,慢慢说:“年轻人不要恶作剧。”韦书生知道自己的弹弓不能把僧人怎么样,也就不再使用弹弓打僧人。

​   
书生看见僧人才到一个庄院前,就已经有几十人拿着火把站成队来迎接。僧人请书生坐在一个厅中,招呼他说:“年轻人不要忧虑。”僧人接着问手下的人:“夫人的住处是按照我说的安排的么?”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僧人又对书生说:“年轻人去安慰一下家里人,即然来了就安心住下吧。”韦书生去了一看,见妻子儿女另安排在在一个地方,床帐铺盖一应俱全,正一块儿在那里哭泣呢。

​   
书生就回到僧人那里,僧人前来拉着书生的手说:“贫僧,是个强盗。本来没安好心,不知年轻人武艺如此高强,不是贫僧有点武功也抵挡不了你那弹弓。现在我没有恶意了,希望你不要再怀疑了。刚才贫僧所挨年轻人打的弹丸都在。僧人说着举手按按脑后,五颗弹丸这才坠落在地。原来是脑后的肉含着弹丸却没有受伤,虽然《列子》记载的“刀砍剑刺皮无损伤”、《孟子》一书称“针刺皮肤不在乎”也不过如此而已。

​   
过了一会摆上了筵席,席上有一道菜是蒸牛犊,牛犊身上插着刀子十几把,用面饼围着。僧人作揖请韦书生就坐,又说:“贫僧有结拜义弟好几个人,我要让他们都来拜服你。”话音刚落,有五六个穿着红衣裳绑着宽头带的人,排列在台阶下。僧人招呼说:“你们要拜拜这个年轻人,你们刚才要是遇到年轻人动了手,现在就都成了肉末了。”吃完了饭,僧人说:“贫僧干这行很久了,现在老了,想金盆洗手。不幸有一个儿子,武艺超过老僧,想请年轻人为老僧裁断一下。”就喊飞飞出来参见书生。

​   
飞飞的年令才十六七岁,穿着长袖绿衣,细皮嫩肉就像凝了的油脂。僧人对飞飞喝道:“去后边的堂屋等着书生。”然后僧人递给授韦书生一把剑和五个弹丸,对书生说:“请年轻人用尽你的全部武艺杀他,不要考虑老僧。”说完领着韦书生进入一个堂屋,就反锁上门。这堂屋空徒四壁,只有一盏点燃的灯。飞飞在堂中拿着一个短马鞭,韦书生用弹弓射他,以为必中无疑,不知飞飞怎么弄的弹丸就被敲落了。一不留神飞飞已经跳在梁上,又沿着墙壁凭空游动,轻捷如猿猴,书生射尽了五颗弹丸,都没有击中。韦书生就用剑追赶刺他,飞飞躲闪极快,他离韦书生的身体还不到一尺,韦书生用剑砍断飞飞的鞭子成为几截,但却不能伤到飞飞。

​   
僧人过了很久才开门,问韦书生:“你为老僧我除了害没有?”韦书生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僧人长叹一声,对飞飞说:“通过年轻人的验证你可以做个真正的盗贼了,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   
僧人彻夜和韦书生谈论剑与弓箭的事。天要亮了,僧人送韦书生到路口,赠给书生一百匹绢,两人流泪相别。

​【原文】

​   
元和中,江淮中唐山人者,涉猎史传。好道,常游名山。自言善缩锡,颇有师之者。后于楚州逆旅遇一卢生,气相合。卢亦语及炉火,称唐族乃外氏,遂呼唐为舅。唐不能相舍,因邀同之南岳。卢亦言亲故在阳羡,将访之,今且贪舅山林之程也。中途止一兰若,夜半语笑方酣,卢曰:“知舅善缩锡,可以梗概语之?”唐笑曰:“某数十年重趼从师,只得此术,岂可轻道耶?”卢复祈之不已,唐辞以师授有时,可迟岳中相传。卢因作色:“舅今夕须传,勿等闲也。”唐责之:“某与公风马牛耳,不意盱睢相遇,实慕君子,何至驺卒不若也。”卢攘臂瞋目,眄之良久曰:“某刺客也。舅不得将死于此。”因怀中探乌韦囊,出匕首,刃势如偃月,执火前熨斗削之如札。唐恐惧,具述。卢乃笑语唐:“几误杀舅,此术十得五六。”方谢曰:“某师,仙也,令某等十人索天下妄传黄白术者杀之。至添金缩锡,传者亦死。某久得乘蹻之道者。”因拱揖唐,忽失所在。唐自后遇道流,辄陈此事戒之。

​【译文】

​   
元和年间,江淮一带有个姓唐的隐士,读过史书传记。因喜欢修炼道术,常常游览名山。自称精通炼金术,还真有些人向他学习。

​   
后来他在楚州旅馆遇到一个姓卢的年轻人,两人气味相投。小卢也略知炼金术,自称他外公也姓唐,就称呼唐隐士为舅。唐隐士被小卢给缠住了,就问小卢能不能去衡山。小卢也说有亲友在阳羡,想要去拜访,正好陪着舅舅一同游山逛水。

​   
中途在一座寺院住宿,到了半夜谈兴正浓,小卢说:“我知道舅舅精通炼金术,舅舅能不能大概地教教我?”唐隐士笑道:“我数几十年把脚磨出一层一层老茧到处拜师学艺,只学得这个法术,怎么可以轻易教人呢?”小卢就不断恳求他,唐隐士没办法就说以后有机会我教给你,等到了衡山时再教。

​   
小卢因而翻了脸说:“舅舅今天晚上必须教给我,别不拿我的话当回事。”

​   
唐隐士责怪他说:“我与先生本来是互不相干的,偶然景仰相遇,羡慕你有君子的风度才和你相处,你怎么变得连赶车的仆役都不如了呢。”

​   
小卢挽起袖子瞪着眼,斜着眼睛看他半天说:“我是个刺客。舅舅不会想死在这里吧。”说着从怀中掏出个黑皮囊,拿出一把匕首,刀刃形如月牙,拿过火旁边的铁熨斗削起来就像削木片。

​   
唐隐士害怕了,说出了所有的方法。

​   
小卢这才笑着说:“几乎误杀了舅舅,这种法术我跟你也学会了一半以上。”然后又歉意地说:“我师父是神仙,命令我们十个人寻找天下乱传炼金术的人把他们都杀掉。至于制造合金的方法,传播的人也都得死。我是个很早就学会了飞行术的修道之人。”说完给唐隐士做了个揖,转眼就不见了。

​   
唐隐士自此以后遇见修道的人,常说这事警告他们。

​【原文】

​   
李廓在颍州,获光火贼七人,前后杀人,必食其肉。狱具,廓问食人之故,其首言:“某受教于巨盗,食人肉者夜入,人家必昏沉,或有魇不悟者,故不得不食。”

​   
两京逆旅中多画鹦鹆及茶碗,贼谓之鹦鹆辣(辞)者,记觜所向;碗子辣(辞)者,亦示其缓急也。

​【译文】

​   
李廓在颍州,抓获明杖执火的强盗七个人,他们前后杀了很多人,每次杀人必然要吃人肉。案子审完了,李廓问强盗为什么要吃人,头目说:“我曾经跟江洋大盗学习过,吃人肉的人夜晚进入别人家,那家人必定会昏睡,有的会梦魇不醒,所以不得不吃。”

​   
长安和洛阳两地旅馆中多画有鹦鹆及茶碗,贼解释说画鹦鹆的意思是警告不要乱讲话;画碗的意思是告诫要注意轻重缓急。


​【《酉阳杂俎》·卷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