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夏即将入伏 ‖ 三伏灸这些“误区”你该知道

 伊悠帆123 2018-07-14

编校陈敏

导  读:老百姓常说的“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就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大约出现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2018
07
17
入 伏 时 间

翻看日历,今夏三伏天初伏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熟知三伏灸的人,应该从各种渠道或媒体也知道了今年入伏时间是7月17日。

三伏灸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的一种特色疗法,对于某些寒性疾病有积极的防治作用。但三伏灸也有很多局限性。

误区一:‘三伏灸’可包治百病

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很多朋友连三伏灸的适应症都没搞清楚,就盲目选择贴敷,实在不可取。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根据体质辩证,从病种来看,适合贴三伏灸的疾病主要有: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体虚易感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慢性腹泻、便秘等。

【妇产科疾病】痛经、月经量少、月经推迟、小腹和手足发凉、腰腿膝发凉、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妇产科寒痛性疾病。

【其  他】各种颈、肩、腰腿痛,四肢寒凉怕冷等。


可以看出三伏灸疗法只专门用于中医辨证属寒证、气虚证、阳虚证的患者,“热症、阴虚体质者贴三伏灸无异于火上浇油”。

另外


以下人群也不宜贴敷


孕妇、发热期、心脏病、肺结核、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偏高、急慢性传染病、疤痕体质等。

误区二:‘三伏灸’效果立竿见影


三伏灸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根据疗效观察,一般远期疗效比近期疗效更好。治疗以一年3-4次,连续三年为佳。

虽然三伏灸被证明是比较有疗效的治疗方法。但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特效姓,也有其局限性。

三伏灸效果的好坏受到以下因素影响:选择的膏粉质量好坏、辨证取穴的准确与否、是否有系统贴敷、是否有违反贴敷后禁忌等。

关于


贴敷禁忌--特别提醒


饮食禁忌:贴药期间,特别是贴药当天应忌食发物,如牛肉、公鸡、花生、烧鸭、芋头、海蜇等,并忌吃鱼虾海鲜、生冷辛辣。

其他禁忌:贴敷处忌吹空调受凉。如个别出现皮肤过敏、痛痒者,可擦抗过敏药膏,或遵医嘱。

误区三:‘三伏灸’哪里痛就往哪贴

这也是错误的观点,三伏灸不是‘万能膏药’,不是‘止痛膏’,更不是依据‘哪里痛贴哪里’。

三伏灸疗法是通过中药敷贴穴位,取药物作用于穴位、经络传导作用的相辅相成。药物从穴位而入,沿经络至脏腑,反复多次,作用持久,使肺脾肾阳气逐渐得以恢复,阴阳得以协调平衡。因此,穴位的选择是三伏灸疗法发挥疗效的关键。


三伏灸疗法选穴多以背部腧穴为主穴常用腧穴为肺俞、肾俞、脾俞、胃俞、风门、膏盲、定喘、身柱、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


背腧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是内脏与体表联系的部位,具有反映内脏疾病和治疗相应内脏疾病的相关性。腧穴作为脏腑气血汇聚之处,对药物具有储存和放大作用,当药物经过经络腧穴吸收、传输和利用的同时,两者相互激发、协同,迅速在相应组织器官产生较强的药理效应,并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误区四:‘三伏灸’贴的越久越好


很多人觉得既然三伏灸这么好,那索性就贴的久一点。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三伏灸膏药贴采用独特的灸粉,如果贴药时间太长,可能会引起水泡、皮肤过敏等症状出现。

“三伏贴”的贴敷时间成人一般以3-5小时为宜,儿童一般以1-3小时为宜,具体还得因人而异。并非贴得时间越长越好。


特别提醒:如贴药后自觉局部发热、刺痛明显的,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个别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


三伏灸一年比一年火爆,掀起了一股贴敷热潮,但盲目跟风,万万不宜!以上立和中医整理了三伏灸几个常见“误区”,希望朋友们从中对三伏灸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选择三伏灸之前能够冷静想一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