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整心态,就能喜欢上现在的工作?事实的真相是……

 昵称4390489 2018-07-14


“找一份销售或推销的工作可以改变内向的性格”、“找一份与大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一定有优势” ……

是这样吗?职业规划很重要,这十个误区,为你扫清职场发展障碍。

1

 误区一:

大学生只要学习,不用做职业规划

案例:


小王高考成绩不够理想,被调剂了学校和专业,对于所学专业毕业以后做什么工作,他一点也没概念。眼看着大三就要过完了,父母都为工作的事焦急,他却不慌不忙:“还有一年,等毕业时再考虑吧。”真等到毕业时,看到身边的人都陆续签约,他傻眼了,连自己能做什么都还不清楚。


专家点评:



大学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预备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好此阶段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和尝试,并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积累一些专业技能,多从实践中了解社会、职场以及自己的能力特长等,以便毕业时与职场“无缝接轨”。

2

 误区二:

 找一份销售或推销的工作可以改变内向的  性格

案例:


小凯是一名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的程序员,但他一直对自己的个性很不满意,于是决定找一份销售的工作来改变自己的性格,让自己变得开朗、外向。但结果他依然不善与人沟通,一旦面对陌生人内心充满胆怯,最终不得已而辞职。

专家点评:



“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工作对个人性格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会因此产生本质的变化。”职业规划师警告职场新人:不少人希望通过工作来锻炼和彻底改变自己,会有一定作用,但与自己性格特质、能力特长等完全不相合,甚至背道而驰的工作,不仅不能发挥所长,还很有可能会消磨自信,导致更深的挫折感。

3

 误区三:

找一份与大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一定有优势

案例:


娜娜大学学习的专业是网页设计,毕业后想去大公司做广告设计。但在实际求职中她发现自己的软件、设计功底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四年专业的学习还不及一些业余爱好者的软件使用能力,让她感到十分的迷茫。

专家点评:



一般状况下,找本专业工作在专业知识、技能上有一定优势。但目前的现状是,大学生因为没有提前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实施规划,在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上很不充足,技能水平很难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常常无“优势”可言。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和前期探索,才能真正积累有用的优势。

4

 误区四:

调整心态,一定能喜欢上现在的工作

案例:


小强毕业后进入了事业单位工作,外表的光鲜,面对的却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作息和单调枯燥的工作内容,让他十分不适应。迫于家庭的压力,他不能辞职,一直试图调整心态,却始终无法调动对工作的积极性,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表现和业绩。

专家点评:



喜欢一份工作,是因为这份工作满足成就感、价值感,且可以追求新的目标。若眼下的工作根本不是兴趣所在,也不能满足自我成就感,即使在短时间内可以让生活有保障,也不会是长久发展方向。职场人选择职业时,一定要结合三方面进行综合决策,即自身的能力特长、职业价值观和当前的职业机会。通过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才能找到合适、感兴趣、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好工作。

5

 误区五:

趁着年轻,尝试越多工作越好

案例:

大刘是一位毕业不满一年的职场新人,却已经换了3份不同的工作,行政、销售、助理都做过,但他自己都觉得不合适自己,工作不久就辞职。“毕竟年轻,我想多尝试些不同的工作,看看我适合、喜欢做什么工作。”就这样一直没有稳定下来。


专家点评:



“裸辞”、“闪辞”似乎已成为职场新人的通病。工作中碰到一点阻碍和不顺心,就立马放弃,去尝试其他的新领域,一直追逐着“更好的工作”,却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好工作”。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毫无头绪地瞎跳槽、乱换岗位和行业,只会让自己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6

 误区六:

有了各种证书,就能找到好工作

案例:


从大三开始,小叶就开始考各种证:教师资格证、导游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等。可是到毕业了,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他也不知道找什么好,面试了几家公司,都被拒绝。

专家点评:



很多大学生和职场人依然认为考到证书就能找到好工作,其实光有证书根本无用。求职者最好先明确职业目标,有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企业用人现在更看重实际技能,判断你是否是真正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 

7

 误区七:

计划没有变化快,用不着规划

案例:


“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没必要提前计划什么。”小波做程序员工作做了三年,总是在新项目有需要时,才会临时突击学习可能需要的新知识。他有技术,但总显得不够火候,做了几年的技术,进步还是很缓慢,升职的事总是遥遥无期。

专家点评:



越是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短的行业,更需要提前规划来提高自己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见性。只有时刻准备着的人,才能在机会出现时,抓住发展的机遇。

8

 误区八:

想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只要做个测评

案例:


小华的行政助理工作做了不到一年,还是没能坚持下来。可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三年了,她还是一头雾水。这次找工作前,她特意做了好几份职业测评,以希望从测试结果中找到合适的工作。但结果出来那么多“适合职业”,难道自己要每个都去尝试一遍么?还是迷茫。

专家点评:



职业测评只能作为自我了解的辅助工具,并且需要专家根据测试结果,结合你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才能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切勿片面的理解和利用职业测评结果。

9

 误区九:

三四十岁才做职业规划,已经来不及了

案例:


小萍36岁,是一家公司的高管,主要负责公司的销售、客服方面的工作。她同时又是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日常中既要兼顾家庭又要保证业绩,生活繁忙而压力重大。这种日子让她身心疲惫、感觉吃力,虽然有心想要转换工作方向,但碍于年龄又不敢尝试,只能继续忍受这样的生活。

专家点评:



任何时候做职业规划都不会晚。职业生涯漫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要完成,如果前一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拖沓到下一阶段只会加重发展的危机,且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每个阶段都应该随发展及时调整职业规划方案,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误区十:

别人的成功轨迹,自己“依葫芦画瓢”

案例:


小杰学的是国际汉语专业,但并不是太喜欢。在他认识的人中,有一位学长也是国际汉语专业,但后来考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生和教师资格证,读完书出来从事汉语言教育方面的工作,前途似锦。小杰觉得这个方向不错,自己也去考教育心理学硕士,可那些心理学的专业书籍都很难读下去,更谈不上通过考试了,前景一片渺茫。

专家点评:



每个人的发展轨迹和经历都有其特殊性,尤其是职业发展上,个人的能力水平、价值观、性格特质等都在影响和左右最终的结果。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必须量身定做,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