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都喜欢讲“穿透”,主要源于近几年轰轰烈烈的去杠杆,投资者会发现过去技术流做法渐行渐难,而分析企业如何达到更深入更“穿透”的程度,在未来会愈发重要。 如何穿透分析企业,财务指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本期主要围绕一个指标,就是毛利率。 毛利率是什么? 举个简单栗子解释,一杯自来水,1块钱成本,被你卖出了100元,赚到了99元,那么毛利率就是(售价-成本)/售价=(100-1)/100=99%。 1块钱的水,真能卖出100元这么高的价格吗?答案当然是的,而且不少就存在我们生活里。 比如说,巴菲特钟情的可口可乐,毛利率常年维持在60%以上;国人的酒桌臻品茅台,毛利率高达90%;即使像普通人家里厨房常用的海天酱油,毛利率也有45%以上。 这些产品赚钱的企业,本身基本面也并不差,反映到二级市场的股价,就是涨势如虹,甚至穿越牛熊。 哪些行业有高毛利的基因? 对一个非业界的投资者来说,想要初步分析一个行业和公司,很多时候都是从它的产品开始的。 以2018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数据来分析,剔除2年发行的新股,医药、休闲、银行、食品和计算机是毛利率最高的前五大行业。 更具体分析毛利率最高的20家企业,不乏恒生电子和广联达这样的IT企业,茅台和不少医药公司也赫然在列,与我们印象的暴利情况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毛利率接近100%则较为失真,一般是由于企业主营为投资不存在产品制造成本有关。 而毛利率最低的20家企业,有不少福建地区的贸易公司,以及像ST这类公司治理有问题的企业。 为什么高毛利如此重要? 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历史,高产品利润率的典型企业就是微软。 上世纪,微软由于在全世界芯片领域先行地位,芯片品毛利极高,此外由于处在科技飞速发展期,制造成本可控且下游需求旺盛,完全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微软在当时构建高护城河长达十年之久,其核心竞争力仍然延续至今。 高毛利率产品之所以能卖这么贵,说明了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另外也说明企业制作成本较低,工艺水平较高。 而产品如果毛利过低,一方面说明企业核心竞争力较低,产品容易被人取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猜想,企业盈利能力一般也不高。 结合今年惨淡行情来看,更显著地,高毛利行业跌幅更少,甚至不乏出现一些消费品的大牛股,而低毛利行业则往往跌幅超过20%。 市场总是有效的,在去杠杆背景下,二级市场潮水褪去,真正有护城河的企业正逐步被投资者重视,溢价自然水涨船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