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峰上寺悬空,三教由来万象中。 云影悠悠出峭壁,铃声铄铄荡金龙。”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这座看上去“岌岌可危”的奇险建筑,不仅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古老华夏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是中国古代建筑文明史上的奇观。 悬空寺 仙山琼阁,天下巨观 悬空寺修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它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 悬崖峭壁 悬空寺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对称结构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殿顶 悬空寺屋檐 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同时其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内涵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战争此起彼伏的年代中完好的保存至今。在悬空寺千手观音殿下的石壁上,嵌着两块金代的石碑,距今已800多年历史。碑文中赞颂了三教创始人各自不同的出身和伟大的业绩。正因为悬空寺三教合一,历代统治者都对其进行了保护。 悬空寺佛像 悬空寺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但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便在“壮”上多加了一点。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 李白题字 徐霞客题字 “晨钟曲折奔岚外,暮鼓迂回倚翠终。”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左右回旋,俯首而视,如置身于九天宫阙。悬空寺把信仰砌成一种高度,静看山下人来人往,周而复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