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档相机:缺乏存在感的某些人的装逼利器

 红翡綠翠 2018-07-14

昨天我被某个聊天群里的一段文字扎心了。就是下面这段:

为啥扎心?因为他们误以为我也是这种中国大爷。老宋冤啊,离60岁还远,头发也还乌黑,最多算个“准老大爷”;重点是老宋喜欢摄影,却连个高档相机都没有!这个“中国大爷”的称号有点冤。对高端相机,老宋除了买不起之外,还是有理性认识的。

 PS:这里老宋提醒大家请不要对号入座,可能说的是他们不是你——尽管你使用的也是高档相机,但是不能逆推理(好多吵架就是逻辑不好引起的)。所以,如果是确有需要的高档相机用户,不在今日议论之列。


“高档相机”

既然在中国大爷这个解释里提到了高档相机。这可就有得说了。老宋的态度是:虽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老大爷,虽然老宋本人不是这样的老大爷,但是真的确有其事!不信你去老大爷扎堆儿的各省摄影家协会去看看,你要拿个普及型相机进去,你都没脸跟人家打招呼。


说玄乎一点,拿135相机的在里面都抬不起头来(就算热带135画幅你也好歹拿个徕卡嘛(但有个问题,拿莱卡常被人误认为是卡片机,被人瞧不起)。

人家拿哈苏禄来飞思蔡司康泰时林好夫福伦达的,别说见过,你听都没听说过!比作品之前,先攀比器材。


摄协毕竟是专业人群,咱再说说普通吃瓜群众——其实只要稍微爱上了摄影,心理也差不多。十几年前,老宋认识了一位餐饮老板,因为爱上了摄影,请老宋帮忙一起去买器材,扬言买最好的,买了佳能1位数机身(当时最好的),以及大三元全部。要不是老宋拦着,连大白也一起打包了。

 

后来基本上就没什么联系了,一年之后又遇见,才听说他老人家用了一年的AUTO模式,没事,人家的心理需求就是装B,对作品要求不高。老宋于是做痛心疾首状说到:可惜了这么好的器材。然后苦口婆心地“劝学”,劝他学摄影。

 

再过了一年,听说这位老人家已经上了摄影家协会的培训班,老师把机器调好景取好,他成功地按下了快门,终于凭此获奖作品加入了摄影家协会的企业家分会。行吧,也算老有所养吧。


形势逼人


为啥买高档相机?没办法呀!形势逼人啊!

要说几十年前,你拿个海鸥4B,都能猛刷存在感;若是取景光圈能大到F2.8的海鸥4A,乖乖,你的专业程度真能有一定话语权。这种事儿老宋亲历,老宋当年上初中时是学生摄影师,用学校的器材,那年代真没几个人玩相机,那种洋溢在心头的牛B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现在相机也太普及了,谁都能拿个相机招摇过市,不跟芸芸众生区别开来,你不拿出点“过人”的东西来(没错,我说的是东西,也叫物质),光忆往昔、讲故事,那一点可怜的存在感,够用吗?

 

如果对摄影圈有所了解,这种现象岂止大爷?我就知道你说“还有大妈”,其实不止性别扩大化,同时还有低龄化的现象。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青年:对器材的了解,比对摄影的了解更深入。老远看一眼人家的相机就知道那是玛米亚645,你要问他构图法,问他如何调色温,却一问三不知。


拥有器材不难

难的是……

现在相机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手机的拍照功能越来越强,相机受到极大的威胁。相机未来的发展处于一个分叉路口,下一步往何处发展,很难说。就目前的相机器材来说,半画幅已经处于淘汰淘汰之势。全画幅也变得越来越廉价,以目前的全画幅的表现,还有什么不能拍摄需求不能满足的?关于器材我就不展开讨论了,这是村长的强项。


拥有一套不错的器材并不难,难的是静下心来认真拍照。相机与车不同,你买一辆豪华轿车,它只会让你舒适感和安全性提高,操作或许更简单。而相机不同,它是一个系统,需要你对它有透彻地了解才能驾驭它。越是高端的器材,对驾驭的人要求越高。需要掌握相关摄影知识就太多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用AUTO模式或许你真不如用手机拍的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